桑莲居桑莲雅集见证古城灿烂文脉泉州

  “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泉州书法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上千年来孕育了蔡襄、张瑞图、弘一大师等一大批流芳百世的翰墨名家,几度让泉州的书法艺术代表全国最高水准,也见证了千年名城的深厚文脉。桑莲居即日开设专栏,不定期更新介绍泉州部分影响力广和具有代表性的历代书法名家。欢迎来稿。

  九日山最早一方祈风石刻(释文:淳熙元年,岁在甲午季冬朔,吴人虞仲房帅幕属洪子用、朱彦钦、赵德季、赵致孚,祈风于延福寺通远王祠下,修岁祀也。与者许称叔、吴景温、闻人应之、赵子张。)

  书坛巨匠屡执全国牛耳

  泉州境内书法遗存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源可远溯到晋代。泉州清源山风景名胜区莲花峰旧存“莲花茶襟,太元丙子”石刻一方,“太元丙子”即东晋武帝太元元年(公元年),距今已多年,这便是泉州书法源溯晋代的佐证。“泉州”正式得名距今年,泉州书法的源头比“泉州”得名还要早多年。

  “蔡襄、张瑞图、弘一大师等在中国书法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让泉州的书法水平多次达到全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准。”周焜民说,这些翰墨名家的影响不仅遍及全国,还跨越了国界。蔡襄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尊其书法“为本朝第一”,他撰书的《万安桥碑记》,代表了当时书法艺术发展的最新成就,至今仍立于洛阳江畔;晚明大书法家张瑞图与董其昌并称“南张北董”,被誉为大明书坛双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张瑞图列为世界历史名人;弘一大师晚年流寓泉州14年,与书法结缘,现珍藏于泉州开元寺内弘一大师纪念馆及散藏于泉州民间的大师墨宝数以百计,都弥足珍贵。

  名家墨迹遍布八方

  在多年的泉州书法史上,蜚声海内外的泉州书法名家高手不乏其人,见诸载籍者数以百计。几年前,泉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编撰出版了《泉州历代名人书法作品集》,共选编了位历代名人的书法作品件。

  展开泉州书法史,让人不仅感佩泉州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唐代荣登龙虎榜的欧阳詹,留有《曲江池记》和《福州佛记》等碑,其“不二”墨匾今存泉州市博物馆;南宋末年幼帝蒙难南下,在泉州云麓山驻跸,掩藏整套《淳化阁帖》枣木原版,后出土付梓,这就是轰动中国书法史的“马蹄真帖”(即“泉州帖”);据《朱文公集》记载,朱熹在泉州得观赵明诚专著《金石录》稿本(李清照的二伯赵思诚时任泉州太守),可以说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事件;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也是书法家,其书法“笔力神劲,铁腕万钧”(何乔远《闽书·方外志》),并编著有《博纂二王真草隶篆印薮书镜》一书;陈棨仁,擅金石学,其中《闽中金石略》为其倾注毕生心血之力作,为福建金石学权威著作;侨居新加坡的泉州籍书法家潘受先生和移居澳门的梁披云先生并为中国当代书坛巨擘。

  泉州的书法家不仅来自文化名人,还有不少是行伍出身,可谓是“文武双全”,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郑成功、施琅、俞大猷,他们的书法艺术也有很高的成就,留下了不少墨迹珍宝。

  草根书法家藏匿民间

  琴棋书画是历代文人骚客修身之技,特别是书法,读书人大多要与之打一辈子交道。

  “字以人立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法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中,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周焜民说,以前信息没有现在发达,同时又受到当时人文观念和文化视野等方面的制约,一般民间“书法家”要以书法扬名很难,许多草根书法家就藏匿在民间。例如,近代泉州著名诗人林骚,他的诗文非常好,但他的字在当时却得了“怕死鬼”的评价(按现在的角度来看,也不失为个性十足的书法佳作),连他自己对此也缺乏自信。

  摩崖石刻也为我市遗存了大量的书法佳作,特别是九日山,有“山中无石不刻字”的美誉,其中祈风石刻尤为珍贵,不仅记录了我国海外交通的真实历史,也是一处真、行、隶、篆诸体皆备的宋元明清书法宝库。“这些石刻很多没留下作者姓名,但却留下了不少无愧于那个时代的佳作。”陈怀晔说。在九日山宋元石刻中,最早的一方为宋淳熙元年(公元年)冬季祭祀所刻,为隶书。隶书至唐宋几成绝响,此碑书法铁画银钩,气象宽博沉雄,即使置于汉代名碑巨碣之中也是难分轩轾。这样的草根书法功力相当高,可惜只藏匿于民间,名字没有流传下来。

  蔡襄《万安桥记》(上半部分)

  蔡襄:苏东坡赞其书法“本朝第一”

  蔡襄(公元-年),字君谟,仙游人。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0)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等职,曾两次任泉州知事,书艺高深,而且学识渊博。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工正、行、草、隶书,又能飞白书,尝以散笔作草书,称为“散草”或“飞草”。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在泉州人眼中,蔡襄最出名的是他主持修建了万安桥(即洛阳桥),此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被誉为“海内第一桥”和“天下第一桥”。《万安桥记》系蔡襄亲撰亲书,全文仅字。此碑文字、书法、刻工合称“三绝”,曾被誉为当时书法界最高水准。

张瑞图《草书》×52㎝约6平尺水墨纸本立轴(桑莲居春拍拍品)

  张瑞图:引领明末清初书法艺术变革

  张瑞图(公元-年),字无画,号长公、二水等,晋江人,明代官员、书画家。万历三十五年进士第三(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擅书名世,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桐、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

  张瑞图书法的独特之处,清人秦祖永有一句很准确的概括:“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钟王”指三国魏之钟繇和东晋之二王。他的书法既得唐宋书法名家遗风,又能独辟蹊径,加以创新,对明末清初书法艺术变革起着示范作用。张瑞图的书画艺术影响深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张瑞图列为世界历史名人。

  在泉州也留下不少张瑞图墨宝,如泉州承天寺“积香堂”、关帝庙“充塞天地”、晋江“白毫庵”、南安雪峰寺“应身慈济”等,均出自他的手笔。

木庵《行草》39×54㎝约1.9平尺水墨纸本镜片(原装裱,日本回流。桑莲居春拍拍品)

  释木庵:日本天皇追赠为“慧明国师”

  释木庵(公元-年),俗姓吴,名性瑫,晋江人。清顺治十二年(公元年)尊师稳元命东渡日本,在日17年间,三次主办黄檗三坛戒会,形成日本佛教的盛宗——黄檗宗。释木庵精于佛学,诗文书画造诣甚深,与隐元、即非并称“黄檗三笔”。木庵书法以笔法圆润雄浑见称。日本明治十四年(公元年,清光绪七年),明治天皇追赠木庵为“慧明国师”。

  李光地《行书》×75㎝约11平尺水墨纸本立轴(桑莲居年秋拍拍品)

  李光地:一代名臣三受康熙表彰

  李光地(公元-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清康熙九年(公元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皇帝曾三次授予御匾,表彰其功。李光地是一代名臣,治程朱理学,曾奉命主编《性理精义》、《朱子大全》,著有《榕树村文集》等。他的书法成就颇高,帖学涵养很深,结体俊逸洒脱,用笔如行云流水,挥洒出一种寓奇逸于平正之中的风神。

  吕世宜书法作品

  吕世宜:自况“伯仲之间见伊吕”

  吕世宜(公元—年),金门西村人。清道光二年中举人,博学多闻,研究涉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书法及金石。工书法,尤工隶书。

  吕世宜约于道光二十一二年渡台,是清代闽台两地著名书法家、有“台湾金石学宗师”之称,他的书法代表着清代碑学风格,与碑学派大家伊秉绶(为“启碑法之门的开山鼻祖”)风格极为相近。他对台湾金石、书法研习影响巨大,其独特的书风被日本书界称为“台湾隶书”。

庄俊元《行书》×45㎝约6.4平尺水墨纸本立轴(桑莲居秋拍拍品)

  庄俊元:在妻肚皮悟出一代书法大家

  庄俊元(公元—年),字克明,号印潭,自号四休子。晋江青阳人,徙居泉州西街甲第巷,清道光十六年(公元年)恩科进士,入翰林,授编修。后引退回泉,寓居30年。在泉常兼书院山长,对地方文教事业多有建树。庄俊元工书法,行书远溯二王,近追二水(张瑞图),潇洒遒劲,自成一家的书风。泉州民间流传一说:庄俊元未显时,习字甚勤,日间不足,继之以夜,上床之后,犹以指代笔,在席上划写不绝,甚至在其妻肚皮上练习。妻不胜苦,因骂之曰:“你自有体何必划他人之体。”此语触发庄俊元的灵感,悟出“写字要自成一体,不应墨守前人法式”。于是书法大进,迥超前人。尤值称道的是他对泉州书坛的影响,他的行书潇洒遒劲,法古辟新,其墨迹遍及泉州各大小寺院道观,为泉州宗教文化、名胜景观留下丰厚历史遗产。“光汉体”书法就是泉州甲第巷人氏黄光汉摹学庄俊元一路而创的。

吴鲁《行书四条屏》×31㎝×4约16平尺水墨纸本立轴(桑莲居春拍拍品)

  吴鲁:福建科举时代最后一个状元

  吴鲁(公元—年),字肃堂,号且园。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诗人。福建晋江池店钱头村人,光绪十六年殿试状元及第,授翰林编修,为福建科举时代最后一个状元。 

  吴鲁的字比较温和,端庄典雅,清丽脱俗。中状元前,吴鲁的书法就很闻名,素有“书法精绝,名噪都下”之美誉,弘一法师也曾赞誉过。至今,泉州仍有“吴鲁好大字”之说。当时,北京坊间流传着一则故事:由于吴鲁文章翰墨,均为一时之选,称为“吴体”。

林翀鹤《行书二桢》33×17㎝×2约1平尺水墨纸本镜框(桑莲居秋拍拍品)

  林翀鹤:弘一大师赞其书法八闽第一流

  林翀鹤(公元—年),字祐安,泉州人。他早岁习颜,后来更倾心于董其昌,深受董氏以秀逸、淡远、爽俊为美学特征的书风影响。弘一法师入闽后对林翀鹤的书法大为赞赏,视之为当世福建书法界第一流人物。

  林翀鹤擅书法,尤长行书。其书法“运笔轻快飘逸,善藏锋,不见其出入处,如古屋漏痕,浑然天成”,俊逸秀丽,别具韵致。林翀鹤亦善小楷,无刻意做作之势,时人墓志碑铭多出其手笔。海外华侨争求墨迹,得其片纸,珍若拱璧。现存洛阳蔡襄祠内的四块石刻诗碑,即其所书。

弘一《楷书》57×23㎝水墨纸本立轴(桑莲居春拍拍品)

  李叔同:将古代书法艺术推向极致

  李叔同(公元—年),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年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年到泉州开元寺整理古版佛经,佛教界尊其为近代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赵朴初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

梁披云《行书》×32㎝约2.9平尺水墨纸本镜片(桑莲居秋拍拍品)

  梁披云:创办《书谱》影响20多个国家

  梁披云(公元—年),学名梁龙光,又名梁雪予,永春县人。长时间居住在澳门,著名诗人、书法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获澳门特别行政区颁发的银莲花勋章和大莲花勋章。

  梁披云的书法,早负盛名,自成一家。书作以行草见长,结体严谨灵活,运笔内劲外秀,隽永多姿,风貌别具。他于年在香港率先在华人世界创办《书谱》社,弘扬了中华书法艺术。他主编的《中国书法大辞典》在我国尚属创举。他的这两项创举在中国书坛均开风气之先。

潘受《行书苏轼“退笔读书”句》69×46cm约3平尺水墨纸本卷轴

  潘受:新加坡政府以“国宝”视之

  潘受(公元—年),原名潘国渠,南安人。新加坡爱国华侨,著名诗人、书法家。年,新加坡政府为肯定潘受对国家文化与教育的卓越贡献,宣布他为“国宝”。

  潘受精研书法,于楷书、行书有很深的造诣,最后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广受各界喜爱与尊崇,除东南亚各地外,在山东曲阜孔庙、西安碑林、武汉黄鹤楼等地都可看到他的墨宝。他在艺术和文学方面的高深修养,受到国内外文化界重视,先后荣获巴黎“法国艺术沙龙”金质奖、新加坡政府文化奖章等众多殊荣。

  (感谢泉州市老年书画研究会、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林长红和副秘书长许长锋对本文采写提供帮助。)

  来源:泉州网-泉州晚报









































宁夏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丸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nr/19351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