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这位泉籍文史巨匠走了hellip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悲!痛!

今天

一则令人痛心的噩耗传来!

年5月20日上午

惠安籍地方史专家——洪卜仁

因病辞世

享年91岁

……

(图片来自厦门日报)

洪老走了,福建人集体哀悼

他被称为厦门“活字典”

是厦门地方史受人尊敬的专家

他的家族是厦门历史的缩影

数十年来不遗余力讲述厦门故事

……

如今,91岁的他

和大家告别

福建自此痛失“洪老”……

人物名片

洪卜仁,年6月16日出生,年就读于渔民小学,年搬到鼓浪屿,改上养元小学,年小学毕业。年秋季,就读同文中学初一年级,年12月8日,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学校停办,年转校至厦门第一中学。年在英华学校(厦门第二中学前身)读高一,年父亲因生意关系积劳成疾,洪卜仁停学。

年在《厦门日报》晚刊做记者、编辑,年开始经营文具店;年担任五联文具公司副经理;年开始在四中、二中、厦门女子中学代课做历史老师,后在厦门六中正式成为教师;年2月,开始担任厦门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直至退休。

洪卜仁被称为厦门的“活字典”,在厦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以及地方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洪老历任厦门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厦门市方志办副主任、厦门市社科联副主席、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等,任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厦门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厦门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高级顾问、厦门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

鉴于其长达半个世纪以来从事政协文史工作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年、年全国政协办公厅、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先后两次颁予洪卜仁先生荣誉证书。

沉痛悼念

谁也想不到

一切来得这么突然

就在5月7日

91岁高龄的洪卜仁

在和病魔顽强抗争一个月后

医院ICU病房

拔掉有创呼吸机

暂时脱离生命危险

(资料图)

而在生病住院期间

“闲”不下来的洪老

还一直在问什么时候能出院

“他说外面有很多人在等他”

时间退回1个月前

4月20日

一贯由他主持的“厦门文史沙龙”

洪卜仁第一次因病缺席

大家问起,这才知道

清明节那天老人家因呼吸困难

被医院

资料图

入院治疗后

洪老虽然走出重症病房

但是,91岁高龄的他

身患前列腺癌,高血压、糖尿病缠身

还有多年的慢阻肺病史

此次病情来得凶险——

感冒引起肺炎,又因住院期间病情一度加重转入ICU,通过有创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同时施行抗感染治疗。

洪老的晚年一直在与病魔做坚强的斗争。年进行过肠道癌切除手术,术后没过一个月就开始工作。此外,虽然眼睛患病几近失明,但他仍手持高倍放大镜看书、审稿、剪报。即使住进ICU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洪老意识清醒时,第一件担心的却还是手头未完成的工作。

在住院期间

老人家意志坚强

非常配合治疗工作

然而,痛心的是

这一次

病魔夺走了洪老的生命

时间自此定格……

洪卜仁(资料图厦门日报姚凡摄)

被称为“活字典”

提到厦门文史风俗,人们都会想起他

在福建,提到洪卜仁,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市民遇到有关厦门文史或风俗典故问题时,便会去请教他。每次洪卜仁总是热情地接待来访者,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借给他们文史资料,让他们“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他有许多温馨的“外号”——“厦门的活地图”、“厦门的活字典”、“厦门‘地保’”、“厦门变迁见证人”等等。在很多人眼里,洪老不仅学识渊博,对各种厦门文史和风俗典故信手拈来,他更是一个和蔼可亲,温暖慈祥的老人,耐心细致的为大家解答每一个疑惑。

洪老热爱文史、投身文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甚至在生病期间,早早就退休的他,仍然时刻牵挂自己热爱的文史工作。

“尽管我们有使用镇静药帮他减轻痛苦,但他意识清醒时就操心文史书稿的事。90多岁的人了,还在工作,让我们医护人员很敬佩。”医院的医生说。

从未止步——

已经91岁高龄的洪老,在厦门文史领域依然不停深耕,今年,他手头正在编撰的书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厦门解放70周年的《厦门解放前后》《厦门商人商事》《厦门体育》和《图说厦门侨批》,以及为迎接金鸡百花电影节连续5年落户厦门拟再版《厦门电影百年》。

他主编的《厦门文史丛书》中,目前还缺一本讲述厦台关系的分册,老人家已经为此收集了大部分的写作资料。

祖籍泉州

洪卜仁,祖籍泉州台商投资区獭窟(原惠安县獭窟)对面的一个小渔村——山前村。洪卜仁的祖父、大伯父、二伯父都是从水手做起,而至驾船川行国内外港口的船长。到了洪卜仁父亲洪开昌接班的时候,家里稍有余资,洪开昌便离开家乡,到厦门谋生。

洪卜仁出生于鼓浪屿小康之家。家中共有十个兄弟姐妹,三女七男,他是二哥。初中时期就遍读中外名著,办起文学社。

洪卜仁就读高中时,父亲洪开昌因积劳成疾,邃然辞世了。洪卜仁只好辍学,早早地去找职谋生,先是在一家金铺做学徒,其后在舅父与人合伙开的一家钱庄当挂名经理,后又到报社、通讯社兼职,挑起一家数口的生活重担。

早在中学时代,洪卜仁就博览中外文学名著,爱好文学艺术。洪卜仁曾与同学一起组织曙光文学社,相互交流。十五六岁,洪卜仁拜当时在厦门很有名望的教育家、诗人李禧为师,刻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十七八岁,洪卜仁开始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杂文、散文、诗歌、小说。

少年洪卜仁(左一)和弟弟妹妹的合影,图片来自厦门日报

据洪卜仁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很少吵架,老大的衣服不穿了,就给老二穿。兄弟姐妹做的事情从来没有记账,家庭的费用都是母亲做主,从来不会计较。大家也都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16岁,父亲病重,他辍学回家,骑着用稻草做轮胎的残破单车,风雨无阻,只为让父亲每天都能喝上牛奶。

17岁,少年失怙,他看墓地,办丧事,抛头露面拿主意,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大家子。

19岁,得知在台工作的大哥因政治原因被捕,他毅然渡海,22天奔走活动,终于救回了哥哥……

年父亲病逝后,洪卜仁在父亲和别人合股的金银首饰铺担任店员,年开了文具店,而后文具店合营,还做过五联文具公司副经理。出书是年,第一本公开出版的书,是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郑成功收复台湾记》,记录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

搜珍觅宝,嗜书藏书

在厦门图书馆藏着“洪卜仁工作室”

建国后,洪卜仁历任惠安香山完全小学校长、厦门中学教师等职,对历史感兴趣,四处搜书,收藏的重点由文学作品转向地方文献与旧报刊资料,不久就又拥有大量藏品。

80年代初,洪卜仁相继在福建省艺校厦门分校、厦门同文旅游职业高中、厦门鹭江职业大学、厦门工人业余大学和电视大学兼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他写了有关华侨和闽台地方史文章多篇,计20多万字,分别发表在《福建日报》等十几家报刊传媒。

30多年来,洪卜仁的收入大多花费在收藏上,他省吃俭用,挤出大量的薪金、稿费购买书、报和老照片等,仅缩微报纸就花了数万元。他收藏了厦门解放前所有报纸的缩微胶卷,以及历年来他在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复印的大量资料及档案。

他将所有的图书、报纸、资料都分门别类地安置好,以方便查阅,一些藏书上还钤有“洪卜仁藏书”印记。他曾打趣道:买书的钱,要是拿去买房炒房,早就成了小富翁。

仅改革开放后30多年间,就有两万多册,其中有的还是绝版书刊,甚为珍贵。除了自己编书外,还成为众媒体的重要资料来源。他曾先后被评为厦门“十大藏书家”“最权威藏书家”。

洪卜仁在厦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以及地方史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此,厦门图书馆于年5月30日聘请他为厦门图书馆文献研究顾问,继而又成立了“洪卜仁工作室”,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厦门图书馆的青年人。

一生奔波不停

九旬高龄依然思维敏捷,笔耕不辍

洪卜仁虽年近九旬,但他鹤发童颜,思维敏捷,笔耕不辍。前些年,他还抽空到省图书馆及省档案馆查阅资料。为了搜集有关厦门造船业的史料,他不畏夏日酷暑,又一次来到省城福州,奔走于档案馆与各大图书馆间查阅资料;为了编写《厦门气象今昔》一书,则到南京查阅资料,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虽眼患不可治愈的黄斑病变几近失明,洪先生仍手持两个叠加的高倍放大镜看书、审稿、剪报;赴新加坡、菲律宾及台北、金门等地参加学术活动;忙于厦门一些行业志书的编审;忙于新书的撰写、编辑、出版;忙于出席政府、政协、社科联、民盟、史志界的相关会议;忙于在厦门市图书馆“洪卜仁工作室”培养地方史研究骨干、提供信息咨询、承接课题研究服务。

如今

洪老走了,永远闭上了双眼

愿天堂没有病痛,仍有文史

愿洪老一路走好,获得幸福

声明:因无法联系到作者本人,请本文所用作品的著作权人直接与小编联系,商洽稿费支付事宜。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海峡导报、厦门日报、福建省文史研究馆、

《福建文史》、福建人杂志

部分图片来源见说明和水印

编辑:赵志松

审核:吴泽华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矩阵

洪老先生

一路走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ys/19354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