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顶村,保留了一批人文史迹。图为梁披云故居。(梁白瑜摄)
10月17日是第三个国家“扶贫日”,日前,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省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其中我市有33个村入选。
《通知》明确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实施旅游扶贫工作方案,提出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实现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万贫困户、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总体目标。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中央统筹、地方负责,部门协作、合力推进,因地制宜、创新模式,精准施策、提高实效”的原则,在完成科学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加强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训等主要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八大行动”,即乡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旅游规划扶贫公益专项行动、乡村旅游后备箱和旅游电商推进专项行动、万企万村帮扶专项行动、百万乡村旅游创客专项行动、金融支持旅游扶贫专项行动、扶贫模式创新推广专项行动、旅游扶贫人才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据悉,入选村庄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旅游资源条件较好且村里有发展旅游的意愿。年全国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约20亿人次,旅游消费总规模达1万亿元,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文明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乡村游寄托了广大贫困乡村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贫困村藏深山资源多
永春县吾峰镇吾顶村,此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吾顶村距永春县城12公里,人口人,是—年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村。
车刚驶入吾顶村,满眼青翠,道路两旁的稻田青黄相间,满山的枇杷树有序地矗立,正在盛放的桂花树就在路边迎客,刚打开车窗,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满是香甜的桂花香。小桥流水人家,静谧安宁却也有人间烟火的温暖。
如果你觉得这些在偏远的山区并不算得罕见,那么,出生于此的著名爱国侨领、书法家、教育家、诗人梁披云及其弟广东省原省长梁灵光,则无人不知了。梁良斗、梁清辉、梁祖辉等一批爱国华侨也都从这里走出去。因此,吾顶保留着以梁披云、梁灵光故居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人故居、宗祠、纪念馆等人文史迹。此外,寨门及石墙、石阶等保存完好的明代山寨——石壁寨、自然人文资源皆丰富的美芹山公园、形似雄狮怒吼的自然奇观狮嘴岩、始建于明朝的佛教古刹圆明禅寺、梁祖成烈士墓……还有远近闻名的小黄姜、有机茶花茶、茭白笋、佛手茶、枇杷、韭菜、绞股蓝等农产品。
此前,吾顶村发展缓慢。“人多、地少,且大多是山地,可以用来耕作的面积少之又少,传统农业难以发展,加之此前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民发展意识不足等原因,尽管地处县城近郊,人文、自然资源丰富,吾顶村却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吾峰镇党委书记夏辉亮介绍说。
高校组队实地调研把脉
穷若不思变,只会被甩得更远。吾顶村发展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将来该如何发展?近年来,吾峰镇、吾顶村两级镇村干部,一直都在思考、探索着。
好山好水好风光,却好穷好偏好落后,原因何在?在梁披云老先生创立的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的师生们也有同样的疑问。
8月11日,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与吾顶村签订“校地”共建协议。签约后,该院的叶国论、苏欣慰、刘东南三位老师带着7位学生,在吾顶村住了7天,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景区景点等仔细地走、仔细地问。回学校后,他们交出了一份2万多字的《吾顶村旅游资源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黎大师生得出的结论是,吾顶村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乡村旅游的天然优势,然而这些良好的资源却没有得到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特色不明显;农副产品多而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产值较低,缺乏统一技术服务和销售渠道,很难获得效益;村民发展的意识比较薄弱,没有经营和营销意识;由于发展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大力帮扶取得一些成效,但亟须建设的项目还很多,旅游配套设施如食、宿、行,游、购、娱这些旅游的六要素配套设施不健全。
吾顶村并非个例。记者了解到,在此次列入“全国重点旅游扶贫村”的33个贫困乡村,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的问题。即便有些乡村已借助各级“美丽乡村”建设开始涉足乡村旅游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不少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有些景区和项目成为“鸡肋”,乡村旅游停留在表面,发展缓慢,并未真正产生效益。
“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少乡村普遍存在缺乏整体规划、产品结构单一,盲目或过度开发,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落后等问题。”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洪喜表示。该院叶国论老师同时表示,“乡村旅游以体验为主,但很多地方一窝蜂搞‘农家乐’,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引导,平时门可罗雀,周末又接待能力有限,无法保证质量;此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一大部分是农民,旅游文化素质有待提高,也较大地影响了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实现精准扶贫是关键
尽管许多镇村干部都觉得此次入选对当地来说,是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但旅游扶贫的关键在哪里?《通知》刚刚下发,不少人心中并没有底。“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不过二三十年,乡村旅游从起步开始就和扶贫密切相关,每个地方的情况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没有一个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关键在于如何实现精准扶贫。”李洪喜表示。
吾顶村具有发展旅游的潜力,让不少在外的村民渐渐回归。(梁白瑜摄)
此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乡村都摩拳擦掌,准备驶上发展旅游的快车道。不过,不少乡镇乡村旅游发展迟缓,存在千村一貌、经营管理不科学等诸多问题。
旅游+扶贫,关键在哪里?如何有效开展、切实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我们来一探究竟。
旅游前景看好吸引人才资本回归
“此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对我们来说是个契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等配套建设,发挥特色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名人生态文化旅游村,尽快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吾峰镇党委书记夏辉亮、吾顶村党支部书记梁国平等人谈起未来的发展计划充满了信心:下一步,吾顶村将对修缮后的梁披云梁灵光故居进行提档升级、规划布置纪念馆、建设披云书法文化巷、打造“番客谣”文化广场;规划碧山古寨旅游景点、建设圆明生态旅游风景区、开发古寨人文旅游……一幅美丽的蓝图已经在吾顶村面前摊开。
不仅镇村干部充满信心,吾顶发展旅游的潜力和前景,令当年为了脱贫致富而走出去的人,逐渐走了回来,“我们村的小黄姜远近驰名,还有枇杷、佛手茶、桂花等,很多没有好好挖掘、营销,真的非常可惜。”“80后”村民梁培峰离开吾顶到外地做生意十几年了,前两年他回到老家,开始从事当地黄姜的深加工,并在网上销售。看准了吾顶的旅游潜力,他还与人合股开了家旅行社。跟梁培峰一样,在外经商多年的梁国富,捐资多万元参与重建村里的圆明禅寺,下一步,他还打算在景区附近开发度假村。
专家旅游扶贫要注重项目可持续性
针对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出来的系列问题,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的师生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与吾峰镇共同策划和设计旅游营销方案。从自然人文史迹、特产、美食、互动体验等方面,设计特色旅游线路,并准备联系旅行社“请客入村”,力求尽快将产品市场化;利用专业优势,帮助吾顶村开展“互联网+旅游、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特产”,在村里设立创客空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吾顶村的特产送出去……
“乡村旅游扶贫的关键在于,要精准扶贫。”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党总支书记李洪喜表示。要精准扶贫,就要从几方面既“准”又“精”: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精准、科学地规划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切忌一个模式、千村一貌;要精准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缺什么补什么;要精准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在农副土特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设计上要便于携带、适合馈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等;要精准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有针对性地选择人群、媒介和内容;要精准地加强从业者的专业培训,人力资源素质不高是制约贫困地区发展旅游的主要瓶颈,要有针对性地分级分类开展培训。
黎大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教师叶国论表示,旅游扶贫需要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扶贫让扶贫对象能成长、能独立拓展旅游项目,让旅游不因扶贫结束而停止发展;此外,可以借助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庞大的校友资源,让高校成为农村、旅游企业和城市游客之间一座很好的桥梁,助力乡村旅游扶贫。
来源:泉州晚报(编者略有删改,敬请见谅!)
福建省永春县吾峰镇政府官方北京中科医院十一年专注白癜风医学白颠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kyfjt.com/bbfz/1935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