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种很闲的东西
加班、逛街、应酬、旅游的时候
他们藏得很好~
独处时就会蹦出来~
于是聪明的先人就创造了一些节日,
让我们可以大方的把思念拿出来......
中秋节,月圆人团圆是中国最传统的“思念节”,“团圆节”
说到中秋节,
除了放假,
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是怎么遗弃脑公成为月神的?
后羿为何对嫦娥唱起了楠哥的《你快回来》?
抛开传说,回到本土
我们泉州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
泉州的中秋又有哪些冷门又有趣的习俗?
有没有想过博饼是谁发明的?
拜月听香烧塔仔又是啥?
答案,
都在这部由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
亲自出品亲自发行
亲力亲为呕心沥血
加班加点肝脑涂地
历时一整个月创作的中秋大片里
?
?
?
(猛戳观看,5分钟趣味解说泉州人的中秋节)
中秋动画在泉州通客户端上线以后
得到了网友的一波应援↓↓
说得好,
不一样的中秋,不一样的节
可以说每个地方
除了赏月、博饼这些习俗相同外,
其他还有很多不同的习俗。
下面就细聊一下丰富多彩的泉州中秋习俗,
一起来看看吧!
1/拜月
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泉州人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几乎家家户户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2/博饼
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有趣的游戏。相传是多年前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为宽慰士兵佳节思亲之情而设的,后来流传于民间。
中秋节前夕,商家就经销供戏饼用的“会饼”,共63块,隐含七九六十三吉利之数。古代,九九八十一是帝王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七九六十三是王爷之数,郑成功为延平王,故用六十三。
博饼亦称“博状元饼”。会饼仿照科举规制,设特大号饼一个为“状元”饼,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依此二号饼两个为“对堂”饼,直径4寸左右,代表“榜眼”;三号饼四个为“三红”,直径2至3寸,代表“探花”;还有“四进”饼八个,直径1寸半左右,代表“进士”;“二举”饼十六个,直径约1寸,代表“举人”;“一秀”饼三十二个,直径半寸有余,代表“秀才”。“博状元”的工具很简单,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亲友相邀,每人轮流用六个骰子在碗里掷数,根据投到碗里的骰子的红点的多寡获饼,直到把饼分完。
3/敬田头
这是一种充满田园风情的节日祭奠活动。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中秋“以月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两天,亲友以此相馈。”千百年来,泉州不仅有用番薯和芋魁祭奠祖先的习惯,还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头”的风俗。由于番薯和芋魁是农家中秋必备的食品,故泉州至今还有“八月十五众人芋”的俗谚。
在私有制的旧时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收成的好坏关系到一家人的生活,因而农民总是祈望苍天风调雨顺;祈望土地老爷保庇无虫无灾,耕作顺利,五谷丰登,于是便在中秋这一天,用篮子装着已蒸煮的番薯和芋魁,分别到自家的田头地角去祭敬,以期来年获得好收成。
4/听香
“听香”是封建时代妇女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热衷的活动。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自己铺境内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
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判别问卜的结果。这种习俗虽然带着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却含有猜谜般的游戏成分,因而劳动妇女乐而为之。泉州有句俗谚叫做“祖师公听香”,就是由过去市区后城“祖师公”中秋夜听香的盛况流传而来的。
?
5/游笋江
这是成年人的娱乐。过去中秋月夜,泉州人有结伴遨游笋江的习惯。“笋江月色”是旧时泉州八景之一。传说中秋之夜三更时分,月亮照在笋江桥中,每一个桥坎都能映出一轮皓月。
而午夜时分,在笋江粼粼清波中,可见水中映出清源和紫帽二山的倒影。于是,人们总是在中秋之夜,踏着皎皎月色,迎着融融江风,步着南音丝竹余韵,三五成群,相约游江,既给中秋佳节一个好心情,又期盼亲眼目睹笋江月奇观。
6/烧塔仔
烧塔仔乃孩子们的乐趣,是一项充满乡土气息和童趣的活动.中秋节到来的前两三天,乡下的孩子们便到处拾砖头瓦片,在旷野中叠成一个圆形“塔仔”。这种“塔仔”大小不一,一般叠成五层或七层,各层裱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
塔仔还供奉孩子们喜欢的泥塑偶像。为了烧塔仔,孩子们事先成群结队到各处捡来干柴禾,装满塔内,在塔中燃烧,烧得越旺越有彩气。从农历八月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孩子们每晚都兴致勃勃地烧塔仔。那熊熊的火光在月色下辉映,照耀着乡村的各个角落。孩子们还相邀互相参观,比“烧塔仔”的壮观场面,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
据传烧塔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而烧塔仔举火为号,也传衍至今而成为民俗。
(文字来源网络)
7/赏月吃饼
重头戏,还有什么可说的吗?!(认真脸)
“俗”普时间结束
这个中秋,想好去哪儿赏月了吗?
今年10月2日23时26分之时,
中秋月亮升得最高最亮,
将位于你视线的正南方向,
这时也是赏月的最佳时刻~
但是据天文观测
今年“十五的月亮十七圆”
也就是说
今年农历八月十五,
显然不是一年中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
今年月亮最圆之日,
将出现在10月6日2时40分。
明月寄相思,月饼寓团圆。
变迁的是习俗,不变的是情怀!
如果没有旅行计划,就回家陪陪父母和老人吧。
如果回不了家,也记得打一通电话哦。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2毛!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动画制作: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动新闻团队
咱泉州人的中秋习俗你还记得多少?马上就是中秋佳节,从古至今,闽南人怎么过中秋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闽南独具特色的民俗,中秋风俗主要起源于泉州,慢慢发展到闽南一带特色了!
中秋节起源中秋节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而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拜月娘妈
拜月一般是妇女的活动。泉州将月亮称为“月娘妈”,表示对月亮十分崇拜。旧时到了中秋之夜,民间妇女有拜月习俗。几乎家家户户摆香案于庭院天井中,陈列时令瓜果和月饼,虔诚祭拜月娘妈,焚香祈祝,祈求称心如愿。
赏月
赏月是由古而今、最具大众化的习俗。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既可是家庭式的活动,亦可是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之间团体性的聚会。中秋之夜,在月色皎皎的庭院、园圃、阳台、屋顶天坪或露天公共场所,摆上美味月饼,沏上一壶香茗,对月当歌,边尝饼品茗,边聊天叙旧,不亦悦乎!
吃月饼
中秋月饼是中秋节的特别食品,各种月饼在节前即已纷纷制出,以供中秋节送礼、请客和自家食用。
合家团圆、老少一起品尝月饼,实为天伦之乐。除了自家尝饼之外,亲友间还相互馈赠,以示友好和关爱。
据说,送月饼的习俗始于明代。元末,群雄四起,朱元璋便是其中之一。他与元兵厮杀之初,屡遭败仗,其军师刘基(刘伯温)献上一计:在中秋节之前命兵士化妆成道士分赴各地,扬言天将降灾,要人们于八月十五挂同一种旗———明旗;因恐口头传播泄密,便把所传消息写在纸上藏于饼中,分送亲友。大家如法炮制,相互传递信息。元兵一看见家家户户挂着明旗,闻风丧胆,慌乱中溃败而逃。朱元璋即位之后,想起了送饼取胜的妙计,便下旨民间年年中秋举行送饼活动,以作纪念。
蒸番薯芋
中秋前后是番薯芋成熟的时候,古代泉州人以其为中秋的必食品。原来,地瓜是金黄色的,而芋头是白的,被闽台寓为“包金包银”。
另外,“芋”在闽南话中和“路”、“护”谐音,方言谚语中有“食米粉芋,有好头路(工作出路)”的说法。此外,芋头往往是一颗“芋母”就能种出一窝的“芋子”,人常言“芋子芋孙”,谐方言音“护子护孙”,因此,中秋团圆时吃芋,还有着庇佑子孙、人丁兴旺大团圆的美好寓意。相传元末农民起义时,推翻蒙古族的残酷统治者,砍下敌人的头来祭祖,后来,人们用槟榔芋头和番薯作为替代品祭祖。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说,还有一种传说,是戚家军挖芋头充饥,终大败倭寇,时值中秋,从此沿海中秋节多吃甜芋以纪念胜利。
游笋江
古代泉州人有中秋月夜结伴坐船游笋江的习俗,称为“笋江泛月”。泉州海交馆李玉昆研究员介绍,台湾各地中秋夜“士子递为燕饮赏月”,即大家欢聚一起饮酒赏月。《台湾府志》记载台湾过中秋,祀当境土神,春祈而秋报也。
烧塔仔
过去中秋,闽南孩童有烧塔仔的习俗,捡瓦片,叠塔仔,盖到七层就不会再往上高了。扫来树枝树叶放进塔中烧,烧得通红通红的,如今可是很难得一见了。据说,“烧塔仔”的习俗相传源起元朝末年,当时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便相约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从此,“烧塔仔”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
听香
“八月十五,听香吃芋”,其中这“听香”说的就是中秋夜的一个习俗。所谓听香,就是在中秋节夜间到自己铺境内的土地庙或其他庙宇,以自己需要问卜的心事向“神明”焚香祷告,然后手持炉香走到人群喧哗之处,聆听第一句入耳的话,以此句话为依据,如同“测字”一样,具有游戏的意义。
中秋博饼
博饼是赏月活动中的一种有趣的游戏。相传是年前郑成功的部下洪旭,为宽慰士兵佳节思亲之情而设的,后来流传于民间。
中秋节前夕,商家就经销供戏饼用的“会饼”,共63块,隐含七九六十三吉利之数。古代,九九八十一是帝王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七九六十三是王爷之数,郑成功为延平王,故用六十三。
博饼亦称“博状元饼”。会饼仿照科举规制,设特大号饼一个为“状元”饼,直径约6寸,宛似一轮明月,饼上印有“嫦娥奔月”、“桂树玉兔”等图案;依此二号饼两个为“对堂”饼,直径4寸左右,代表“榜眼”;三号饼四个为“三红”,直径2至3寸,代表“探花”;还有“四进”饼八个,直径1寸半左右,代表“进士”;“二举”饼十六个,直径约1寸,代表“举人”;“一秀”饼三十二个,直径半寸有余,代表“秀才”。
“博状元”的工具很简单,只需六个骰子和一只碗。亲友相邀,每人轮流用六个骰子在碗里掷数,根据投到碗里的骰子的红点的多寡获饼,直到把饼分完。
敬田头
乾隆《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中秋“以月饼、番薯、芋魁祭先及神。前一两天,亲友以此相馈。”千百年来,泉州不仅有用番薯和芋魁祭奠祖先的习惯,还有用番薯和芋魁敬“田头”的风俗。由于番薯和芋魁是农家中秋必备的食品,故泉州至今还有“八月十五众人芋”的俗谚。泉州人在中秋这一天,用篮子装着已蒸煮的番薯和芋魁,分别到自家的田头地角去祭敬,以期来年获得好收成。
编辑整理I文创世界杂志泉州晚报泉州热门
素材来源I网络
图片来源I网络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kyfjt.com/bbfz/1935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