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
最新热点资讯:
茶韵飘香个展位迎宾朋
来源:泉州网
泉州网-东南早报记者刘波王宇静吴嘉晓通讯员章财根文/图
茶韵飘香庆盛会,茶都美景迎宾朋。昨日上午,在安溪茶博汇展览中心,主题为“中国茶·中国梦”、为期4天的第五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正式启幕。
这场综合性国际化的茶业盛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主办,泉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农业厅、福建农林大学、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协办,安溪县人民政府承办。
古筝表演助兴
博览会吸引众多国外客商
客商体验制茶过程
本届茶博会共设2个大展厅、个展位,创省内同类型展会规模之最。知名品牌参展率超过60%,首创移动互联O2O模式,6大茶类高端对接,茶业全产业链展览展销,亮点精彩纷呈。
开幕仪式上,安溪县与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建设中国茶叶交易中心,启动交易中心筹备工作;弘桥智谷电商产业园开园,安溪建成福建省最大的电商产业园;“安溪铁观音·京东秋茶节”火热启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编、记者赴安溪采风,架起安溪与各地合作交流的桥梁与纽带;两大高峰论坛助推产业发展;首个以“安溪铁观音”命名的全国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书画大赛举行;举办茶业人才洽谈招聘会,组织“茶韵安溪一日游”,体验茶乡美景美食。
此前,安溪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茶博会。第五届盛会主动呼应“东亚文化之都”建设,传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着力打造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中国茶展品牌。
◆现场花絮
曲水流觞再现千年古韵
水流缓缓、水烟袅袅、茶香氤氲……昨日,在茶博汇二楼展区,多年前的“曲水流觞”景象再现,吸引众多客商围观体验。
“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间的一段雅趣逸事。东晋的王羲之曾和友人相聚会稽山阴的兰亭流觞取饮。后来,通过王羲之《兰亭集序》传播,“曲水流觞”被传为美谈,享誉千年。
昨日这样的情景在茶都安溪再现。在一幢传统的闽南大厝天井,虬枝缠绕的千年古树下,一脉清泉缓缓流淌,一人端坐大树下,一边冲泡铁观音,一边将茶水倒入水中的茶杯,通过流水送到茶客面前,别有一番风情。
活动主办方艺术总监罗志龙介绍,再现曲水流觞,就是想让茶香飘起来,让艺术动起来,传承中华茶文化。
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编记者赴安溪采风百名记者体验制茶技艺
来源:泉州网
地市报采访团到安溪铁观音集团采访百岁老人泡茶养生(陈小阳摄)
泉州网-东南早报讯感受茶乡风情,体验制茶技艺,与茶农茶商面对面交流……9日至12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总编、记者多人在安溪开展为期四天的采风活动。
采风活动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安溪县人民政府、泉州晚报社主办。这是安溪自年与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等合办活动后,又一次与新闻媒体合办茶乡大型采访活动。在茶博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总编、记者将到八马、安溪铁观音集团参观现代化制茶生产线,到尚卿茶业基地感受生态茶园“看得见的健康”,到虎邱与制茶工艺大师、制茶能手、安溪茶校师生组成体验铁观音制作的团队,体验晒青、晾青、炒青、揉捻、烘焙、簸拣等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与茶农、茶商面对面交流,感受安溪茶文化及茶产业魅力,然后对安溪茶产业形成系列深度宣传报道,让安溪铁观音“香”传天下。
品味茶乡文化领略产业魅力
来源:泉州网
地市报采访团参观安溪EC产业园数字媒体体验馆
地市报采访团参观安溪铁观音集团老茶厂
茶水通过水流传递
游客体验传统制茶
特色古厝展区
随着“安溪铁观音香约中国梦”品牌推广行动之中国地市报走进安溪铁观音采风活动启动,来自全国40多家主流媒体的70多位社长、总编、主任、记者组成采访团开始了在茶乡安溪感受茶文化、领略茶产业魅力的精彩之旅。
第一站
茶博会——闽南古大厝演绎中华六艺
在第五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现场,有一座闽南古大厝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参观,只见其木艺斗拱分布其间、木艺花窗合理安排、木艺榫卯结构屋檐交错有致,传统青砖青瓦、燕尾脊屋顶有机组合,看起来古色古香。
走进古大厝,顿觉眼前一亮,以中庭天井为平台,以立柱为树干支撑体,枝繁叶茂下,引入一条水脉,设一流水茶席;一人端坐大树下,边冲泡铁观音茶品,边将茶水倒入置于水流中的茶杯,送至茶客面前,游客可以随意取茶来喝,名曰“曲水流茗”。
活动主办方、潘龙一品负责人、茶饰界艺术总监罗志龙介绍,“曲水流茗”来源于古代的曲水流觞,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因意境相似,而所喝的不同,所以取名曲水流茗。”
正厅堂后部,以汉唐文化为背景,四周摆放木艺屏风,摆设古船木桌椅,中置放一把桐木古琴,设立汉艺唐风立体商业空间,两名女子席地而坐,余韵袅袅中,演绎汉唐神韵。
在一个个独立的空间里,“茶、书、香、木、竹、漆”中华六艺传习展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茶艺大师娴熟从容完成16道程序,融传统茶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茶主题书法创作墨色生辉,笔笔传神;香道与花道互相融合,将演出效果推向高潮。与茶书香相辅相成的是源自民间的原生态中华技艺木竹漆展演,现场观众无不赞叹。
罗志龙表示,自己从小生活在安溪古大厝,受其浸染,就希望可以建造这样一个场所,让人在休闲中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让茶香飘起来,让木艺动起来,让参与传习展演的中华六艺比“艺”齐“辉”,吸引更广泛的群体前来游赏、培训、互动,传承传播中华古典技艺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记忆得以延续。
此外,本届茶博会现场还展出了茶文化历史走廊、茶文化旅游、茶具茶配套产品、茶食品等等。
第二站
安溪茶学院——院长传授购茶妙招
参观完茶博会后,采访团来到福建农林学院安溪茶学院。在富有茶文化气息的大学校园内,安溪茶学院院长林金科向采访团详细介绍了这座全国唯一的茶学院总体概况,对采访团关心的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总投资5亿元人民币,由安溪县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建立,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茶产业链为主线设置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茶学院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向上招收研究生,向下延伸至高职教育,培养现代茶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现设置有茶艺术设计、茶机械制造等10个茶产业链相关专业。
“铁观音是否具有保健功能?”“茶学院研究的是铁观音还是全世界的茶品种?”“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采访团纷纷抛出热切的问题。其中,“普通茶客如何在市面上买到质量优的铁观音?”是采访团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林金科支出妙招,消费者只要到茶店内让商家冲一泡茶,尝过之后离开店铺,3小时后若口内尚余甘甜,喉咙内舒适感仍存,便足以证明茶叶质量上乘,即可回到店内购买。听罢院长的妙招,在场的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赞许。
第三站
EC产业园——享受国际高端科技盛宴
此次采风活动的第三站位于安溪南翼新城EC产业园内的惠普聚贤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该基地是未来亚洲最专业、规模最大的数字媒体产业基地之一。
步入数字媒体体验馆,巨大的弧形屏幕映入眼帘,屏幕长17.2米,宽3.2米。这块全省最大的弧形屏幕与前侧的椭圆形下沉台屏幕形成一体,随着影像的播映,立体的画面跃然于屏幕之上,俯瞰地幕,感观刺激更为强烈。声音、光线、影像三维立体的视听效果让采访团们收获一场视听盛宴。
“原来很多大片中的场景都不必到现场拍摄,后期就能解决一切。”包头日报总编辑李淑岚发出感叹,在体验馆内的绿幕摄影棚,采访团亲身体验了一把可用于大型历史片和战争片的特效技术。此外,富有趣味性的体感游戏区和仿佛令人身临海洋世界的音乐走廊也给采访团留下深刻印象,“感觉像在海里一样,脚步所到之处,鱼群四散开来。”。
高端的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各行各业,茶企亦能从中受益。从现场解说员的口中,采访团得知惠普聚贤国际数字媒体产业基地是亚洲顶级的数字媒体后期制作中心,众多的茶企业宣传片、广告片等制作获益匪浅。
第四站
八马茶业——百茶园荟萃各种茶文化
在安溪县龙门镇八马茶业公司,“百茶园”吸引了采访团的眼球,闪光灯不时亮起,随着导游的讲解,游客中不时发出赞叹声。
据了解,百茶园面积大概占地10亩,于年初开始兴建,目前还在建设当中。中国的茶叶按照制作工艺可以分成6大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百茶园包括了适合制作所有茶类的一些优良品种,如制作绿茶的龙井、碧螺春等;制作乌龙茶的铁观音、大红袍等;制作祁门红茶的祁门种等;制作白茶的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等;制作黑茶的云抗10号、云茶1号等。“正是这么多茶树品种丰富了中国茶文化、让中国的茶叶在世界茶叶舞台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据介绍,为不断丰富安溪茶文化,八马茶业将祖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茶文化融入安溪茶文化之中,从而形成安溪的中国茶叶大观园。大观园荟萃各种各样的茶文化,可谓一部茶的百科全书。
佛山日报社记者王晓丹表示,她之前也去过武夷山等产茶区见过一些茶,但将这么多种茶树种在一起还是第一次见到,“将它们种在一起,便于对各种茶进行对比,使得大家对茶的认识更直观。”
第五站
安溪铁观音集团——与百岁老人的“美丽邂逅”
在安溪铁观音集团旗下安溪茶厂,参加采风活动的地市报媒体社长、总编、主任、记者们参观了该集团科技大楼和全自动化生产流水线、院士工作站和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大型石木结构陈茶仓库和专利技术无烟灶等。大家对集团的生产科技化水平和悠久文化历史称赞不已。
“这是今年刚上市的‘凤山’铁观音秋茶,请大家品品。”在茶叶审评室,采风团成员们尝试着品评铁观音的等级。“来来来,我们来试试。”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秘书长邹家福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兰州日报社社长杨增宽相约着坐在斗茶台前,闻盖香、品茶汤。样品室、生产车间、毛茶冻库、陈茶仓库……采风团成员们饶有兴致地了解铁观音的生产环节,纷纷用笔和相机记录下精彩瞬间。在陈茶仓库,一个个大型陈茶储存缸让所有人为之震撼。打开大茶缸,一股陈茶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最精彩的时刻出现在凤山文化创意馆。在“福地茶寿——安溪百岁老人品茶话养生”活动的专题片播放时,所有人都全神贯注地观看。两位百岁老人——陈阁和林妹也来到现场与采访团欢聚一堂,她们饱满的精气神引得所有人争相合影。两位老人还在现场泡“凤山”铁观音,安溪铁观音集团董事长林文侨邀请大家品尝百岁老人亲手泡的茶,“喝了这杯茶,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寿星”。“这种机会真是十分难得。”不少采风团成员表示,目睹了百岁老人们的风采,了解了她们和铁观音茶叶的不解之缘后,真正感受到喝铁观音茶有保健养生的作用,“今后要多喝铁观音”。
品味茶乡文化领略产业魅力
来源:泉州网
地市报采访团到茶园向农民学习采茶
阵阵茶香扑鼻而来
地市报采访团探讨茶叶初制工艺
优美的茶舞吸引了不少观众
制茶师傅介绍茶文化
小朋友带来精彩的木偶表演
好山好水出好茶,好茶来自高山上。昨日,“安溪铁观音香约中国梦”品牌推广行动之中国地市报走进安溪铁观音采风活动进入第二天,全国40多家主流媒体的70多位社长、总编、主任、记者组成采访团,深入茶园探寻采茶工艺,体验茶叶初制,了解闽南文化,进一步领略了安溪茶文化和茶产业的魅力。
进大山观茶园采茶青逛厂区
载着采访团的客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来到素有“中国水墨之村”之称的尚卿黄岭村国心绿谷生态基地。在进入茶园前,社长、总编、主任、记者们纷纷戴上“接地气”的粽叶斗笠,俨然一个个地道的采茶农。
采青是茶叶初制的首要步骤。现场工作人员向采访团介绍,安溪铁观音一年可分三季采摘,分别为春茶、暑茶、秋茶,现在正是秋茶采摘的最好时节,每天早上9点至下午4点半是采摘的黄金时间。
“我们只摘茶枝顶端的三叶一芽。”在海拔米的茶园采摘体验园里,采茶女热心传授采访团正确的采茶方法。“你们一天可以采摘多少茶叶,工资怎样算?”采访团十分关心茶农的生活和收入。据茶农介绍,视茶叶的好坏,一人一天一般可采8个背篓约40—50斤的茶青,每天收入一百多元,每月还可享受到元的车费补贴。
来到五阆山顶峰,放眼望去山清水秀、层峦叠翠,采访团的成员们举起手中的相机将美好的画面定格下来。“满眼绿色,心旷神怡。”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兰州日报社社长杨增宽感叹道。而来自四川日报川商杂志社的副总编辑盛红则表示,“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茶园。这里可以开发成休闲旅游线路,有机会我们将组织川商来安溪交流学习。”
除了美不胜收的风光,茶园内一个个高高矗立的摄像头同样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为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国心绿谷生态基地早在年就首创将基地茶园分成20个板块,在每个板块、生产车间不留死角地安装上度旋转高清红外线摄像设备,建立从茶树培植、茶园生产管理到初制、精制的生产过程实时可视系统,通过企业视频网站公开过程,保证每一粒茶叶都是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加工。24小时度茶园实时监控提供了“看得见的健康”。
在现代化的标准厂区里,阵阵茶香扑鼻而来,众人赞叹“天然的茶香胜过一切香水的味道”。誉丰国心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平为采访团介绍,国心绿谷生态基地海拔米—米,由于气温较低,病虫存活率降低;近万亩的占地面积,使基地内拥有峰、谷、林、溪等多样的地质结构和生态体系,形成了独立循环的微气候环境。这些因素,成就了优质的茶叶。
夜幕下赏茶舞木偶戏众人赞
在等待第二次摇青的间隙,古大厝中间的空地上,一出出精彩节目以艺术的形式丰富和提升了茶文化的内涵。歌伴舞《茶乡恋歌》用对唱演绎了茶乡男女相互求爱的情景;茶艺表演中茶艺小姐娴熟地展示泡饮过程,使人们在优雅的氛围中,得到美的享受;焚香、洒水、洗壶、洗杯、礼佛三拜,平和肃穆的佛乐声中,两个男生的禅茶表演给大家带来了安详和宁静。
深圳晚报编委赵青一连拍了很多照片。“太棒了。”他由衷地赞叹,自己虽曾在深圳的茶博会上看过茶艺表演,但来到茶乡采访观看,感觉还是不一样。
“昔日隆中为隐士,闲来鸣琴看兵书,承望皇叔相器重,兄弟三顾吾草庐。”昨晚8时许,随着一阵锣鼓声敲响,传统布袋戏如期上演。演出的曲目是《草船借箭》,不同的是,晚上的幕后主角——5个担纲表演的演员都是孩子。林梓渊、林茹萍和林水沄才10岁,分别表演曹操、鲁肃和周瑜;林婷婷11岁,演孔明;林世辉也是11岁,负责敲锣。5个孩子奶声奶气的表演引来了大家的一致叫好。
布袋戏负责人林海良告诉记者,他们是布袋戏世家,传到他已经是第五代了;他今年65岁,已经演出30多年,为了将这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他到镇里学校教孩子们布袋戏,每周1节课,“这5个孩子才学了一个学期,20节课80个小时,今天晚上特地让他们锻炼锻炼。”
精彩的表演引来了采访团的“长枪短炮”,镁光灯不住闪烁,大家热情高涨,纷纷上前采访。运城日报副总编辑樊峻峰得知是5个孩子在表演时,直竖大拇指,“太了不起了。”山西日报摄影部副主任孔荣祥表示,看到这么多孩子在传承传统文化,他很受感动。
古厝里学初制比赛中识好茶
“摇青时双手要自然放松,力度均匀,要使茶叶翻动起来而不是滚起来。”指导老师林昆山的一句话引来大家的一阵笑声。昨日下午4时30分左右,安溪县虎邱镇自在仙境古厝茶家侨墅周边农家和安溪茶叶学校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采访团成员在这两个地方同步体验铁观音制作。
社长、总编、主任、记者们的表情都有些严肃,他们知道,这次的体验可不是一般的体验,更是一场比赛。主办方将大家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都有制茶大师或制茶能手现场指导。大家参与晒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等全部程序,并将在今天请专家评委进行斗茶、评选。
就着夕阳余晖的热度,大家将一簸箕一簸箕的茶青拿到地上晾晒,“用手摸一下,如果觉得茶叶还脆脆的,就要再晒一会,如果觉得有些柔软了,就可以收起来了。”安溪县农茶局茶叶站陈贵芳介绍,晒青环节的目的是使茶叶内的水分散发出来,以便使茶叶质量更上一个层次。
晒青环节后紧接着是摇青。将晒好的茶青放在一个悬挂着的竹筛上,双手扶着竹筛边缘摇动,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轻巧。有的人力气太大,茶叶都撒出来了;有的人手太生硬,竹筛前后摇动,里面的茶叶滚来滚去。制茶师傅连忙出面纠正,并手把手示范。
吴江日报社副总编辑陈洁现学现卖的摇青动作引来了大家的一阵喝彩。只见她双手扶着竹筛,上下左右轻轻地摇动着,茶叶在竹筛内翻动。她动作柔美,犹如在练太极拳。“这动作颇具观赏性。”一位旁观者评价。一会功夫,陈洁的额头渗出了汗珠。她告诉记者,自己之前没来过安溪,对铁观音的制作过程不了解,“这种深度体验太棒了,好久没有做这种基础劳动了。”
茶视界文化艺术传播中心
个人
邮箱:fotote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