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打卡安溪这3座土楼刚刚入选全国重点

常见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313/4353562.html

?提示:点击上方"安溪旅游"↑免费订阅我们

10月1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处)以及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50处)。福建共有32处入选,安溪土楼(古建筑类)名列其中。至此,安溪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安溪文庙、清水岩、李光地宅和祠、安溪土楼)。据悉,本次申报“国保”的安溪土楼共有3座,分别是聚斯楼、映宝楼、泰山楼,都在西坪镇,年12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世界名茶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西坪镇历史上曾是海上茶路的起点,境内有铁观音发源地(母树)古遗址,有多处涉茶古民居群和以聚斯楼、映宝楼、泰山楼为代表的涉茶古建筑。西坪土楼始建于明清时期,建筑布局有序、错落有致,与南靖、永定的闽西客家土楼是两种完全不同建筑风格的土楼,其外观方形结构,为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内部为传统的合院式结构,至今还保留明清时期的风格,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土楼内有多处制茶遗址,土楼后裔多分往台湾及东南亚一带,不仅是研究闽台关系的珍贵实物,更是安溪千年茶史的见证。1聚斯楼聚斯楼座落于西坪镇赤石村长坑角落,又称“赤石土楼”,按族谱记载建于元末明初,是安溪县境内最早建造的土楼,也是福建省目前发现中最早、最为完好的土楼。土楼为土木结构,由主体建筑、“虎牙”、池亭(丹池)、蜈蚣须护翼组成,占地面积为平方米。现存夯土墙为明洪武五年(年)建造的,外墙为生质夯土,勒脚和基座、前埕和天井为乱毛石铺筑(砌)而成。土墙内为回形三层建筑,三层通高为10.2米,共72间。该楼李氏、林氏后裔大量移居东南亚、特别是台湾,以安溪乌龙茶叶、益生堂药店而出名,台湾各地均有赤石人,是联系乡谊的载体。

由于建筑年代较早,聚斯楼建筑风格较为简朴,工艺制作保持很强的原始味道,所用石块几乎未经过任何加工,椽、柱也很难找到精雕细琢的痕迹。从建筑石头上看没有用铁器攒凿过的痕迹,均用自然山石砌筑;从木料上看,木料与木料之间的结合,角与梁、梁与宓、宓与柱均用竹钉、柯藤来联结,充分展现古建筑风格。

2映宝楼映宝楼位于西坪镇平原村培田角落,雍正八年(庚戍年年)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层平方米。年,西坪镇政府组织对映宝楼、聚斯楼进行保护修缮。

土楼为嵌山式四进构造,楼高3层,进深各3间,左右墙围第四进最高层挨瓦檐下方辟几扇小窗。除基层一米为毛石垒筑外,四丈余高的四墙均以黄土夯成,墙厚2.3米,整个土楼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造楼者王省早年以养鸭为生,后改行售茶,茶叶销往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王省是当时广东、福建的茶界名人,是靠经营茶叶富甲一方的长者,发家致富后巨资建该楼。

如今,在第三层楼上,还保留着炭焙茶叶用的多个烧火坑,是研究安溪古代茶史的珍贵实物,土楼后裔多迁往台湾,又是寻根谒祖、涉台的重要文物。

3泰山楼泰山楼座落于西坪镇南岩村,又称“梅记土楼”,是享誉海内外的梅记茶行发祥地。奉政大夫王三言于年所建,历时十年落成。取论语“君子泰而不骄”之意,取名“泰山楼”。除屋面年进行翻修外,其它均保持原样,迄今已有年历史,仍保存完好。泰山楼是安溪近代茶史上一枚熠熠生辉的印迹。它不只是西坪茶业百年兴衰的见证者,更是牵系着南岩王氏家族血脉的精神原乡。泰山楼主人王三言,生于年,系南岩村茶农。据史料记载,王三言的父亲王源臣是当时乌龙茶制作的行家里手,王三言从小就跟随父亲种茶做茶,而后师承家传,他也成为乌龙茶制作的一方行家。

年,王三言在厦门开设梅记茶行,批零兼营,销售业务逐渐扩大。到了清末民初,梅记茶行成为内安溪人经营的最大的茶行,内安溪所生产的铁观音,一半以上通过梅记茶行转销各地。

年,王三言派儿子王金玉到台北市创办泰山茶行,孙子王炳炎到印度尼西亚巴城开设梅记茶行,他也成为安溪乌龙茶开拓海外市场的开路先锋。王三言逝世后,其后裔仍以泰山楼作为根据地继续拓展海外茶叶市场,如在新加坡有王光南创办的南美茶行,在印尼有王炳文创办的梅记茶行,在台北有王炳京创办的圣峰茶行等。如今,旅居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的王三言后裔已超过人,泰山楼成为铁观音对外贸易的重要见证。

实际上,安溪土楼远不止这三座,泉州晚报在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及,在历经约20年的排查和考证后,泉州市文管所公布了一份珍贵的调查资料——《泉州地区土楼资源分布概况》。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泉州总共有土楼63座,分布在安溪、南安、永春、德化、洛江、石狮和泉港,其中安溪占了将近一半——以28座居首。这些土楼以方形为主,明代的有4座,清代的有57座,民国的有2座。

下面,小编就带您看看另外几座独具特色的土楼——

1辉斗楼辉斗楼座落在龙涓乡宝都村,建于清道光甲申年(),历经近年风雨,土楼依旧挺拔屹立。辉斗楼直径约33米,面积约平方米,四部楼梯将土楼分为四部分,每部分有四间房,共有42间。在泉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认为,这是泉州现存为数不多的圆形土楼之一,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龙通土楼

龙通土楼也称“崇墉永峙楼”,位于感德镇龙通村东面山脚。始建于清顺治甲申年(公元年),由许氏家族许尔堦巨资兴建。历时八年告竣,成为全村及附近最庞大民居建筑。楼呈正方形,楼阁式土木结构,占地面0多平方米,共有72间,土楼外墙石基厚2.8米,土墙厚2米,大门框用板条石弯拱而成,门顶嵌有一匾题写“崇墉永峙”,四周土墙设有26个瞭望口和用竹筒安放无数个射击孔,角度各异。土楼冬暖夏凉,百年来几经沧桑,历尽风雨,至今房架无倾斜、无破损,主体结构建筑保持完整。年1月列入福建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源远楼源远楼,又名“井都土楼”,位于长坑乡南斗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年),距今已多年,为南斗陈氏十四世祖致和公所建,占地面积平方米,高15.1米,三层楼结构,共有82间房。土楼酷似古堡,呈正方体,下宽上窄,墙基为石头砌成,土楼只一个大门,设内外门,门板为乌樟木,厚度达到近10厘米,刀斧难破,堪称固若金汤,在土楼的两端角落里设有两个角楼,呈对角线,一个是厕所,一个是牢房,这在福建土楼中很是少见。土楼曾是崇德中学的旧校址,也曾是革命党人的地下活动基地。奇特的是土楼内设有牢房,用于教育陈氏家族内的不良子弟,后来还关押过抓到的土匪。鼎盛时期,源远土楼居住着多人,从土楼走出来南斗陈氏子孙有0多人。6年,源远土楼被安溪县政府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济芳楼济芳楼座落于龙涓乡西南部的庄灶村,是一座石木结构的通廊式方形土楼。土楼外墙,大小几乎一致的正方形辉绿岩石块斜垛,砌成高高的石墙,其上再夯筑土墙,形成雄壮的视觉效果。土楼后,半圆形后花园依山而建,同两侧护厝成掎角之势,浑然一体,更显宏大。土楼由清道光年间例授“儒林郎”陈成高及其后代子孙,雇人精雕细镂,历时三代四十年方建成。土楼多达74间房,有3个公共楼梯和1个隐藏在边角屋内、女眷专用的“女人楼梯”。土楼及两边护厝的每一间房朝向、开窗皆恰到好处,使得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并且精心设计了防御系统。5虞森土楼虞森土楼,也称“牛心楼”,是一座始建于明末的方形土楼,地处安溪、漳平两县交界处的福田乡白桃村,总建筑面积1多平方米,为了防御土匪,土楼的设置颇为讲究。整座土楼只有一个前大门,一个后门。土楼内有根木柱支撑,木柱下有承柱础石,可防潮,可免柱脚腐蚀或碰损。解放战争时期,虞森土楼曾是安溪人民游击队的诞生地,被称为闽粤赣边区纵队第八支队第四团的“井冈山”。你还知道安溪有哪些土楼?欢迎留言评论!

---END---

来源

安溪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bbfz/19355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