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阳研究专辑之四张梦阳学术年谱增订版

张梦阳学术年谱

一九四五年三月十三日

诞生在甘肃天水。

父亲张清濯,山东临清大丁庄人,八岁丧父,家庭没落。大哥赶着驴车送他到县城读小学。当时,临清叫清平,武训到县里办过义学,非常重视教育,规定从县里考上济南重点中学的,县里给奖学金,再从济南考上北京、天津名牌大学的,县里和省里给两份奖学金。季羡林等以后卓有成就的临清穷家子弟就是这样靠奖学金升学的。我父亲也走同一条路,先从县小学考上著名的济南一中,再靠两份奖学金进入北洋大学土木建筑系,成为桥梁道路大家茅以升先生的学生。毕业后升为高级工程师,抗日时期在西北修桥梁道路。

母亲赵肃慎,河北临城郝庄人,邢台女师优秀毕业生,国文修养很深,年抗日时期,随家人翻山越水逃难到甘肃天水,当小学教师,后专门在家相夫教子。

张梦阳这个名字,由于读音响亮,意义明朗,现在用此名者很多。但当时母亲却是独创,没有仿照他人。我这一辈排行“梦”字,前面四个堂兄分别叫春、夏、秋、冬,四季占全了,母亲生我时正逢中午,太阳很光亮,于是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阳。创作权完全是母亲独自的,没有依仿他人。那时叫这个名的也很少,不像现在,据统计叫张梦阳的,全国有千余人。

当时,我们一家是随着父亲转,父亲在哪里修桥筑路,我们就跟到哪里。父亲在天水建桥时,我们住在天水;到附近的宝鸡修路时,就跟到宝鸡。我生下才三个多月,就又成了宝鸡人。

一九四八年,三岁

三岁时,父亲因技术出色,调到了南京交通部。他先去安排,几个月后我和母亲、姐姐就去千里外的南京了。

那时是年下半年,住在护城河边的头条巷,亲眼看到对岸的飞机场火光冲天,南京解放了。解放初,工程技术人员受到优待,搬进高楼新村。不久,又自己租房,搬入后在巷。年,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到福建前线修军事公路,只剩下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俩人过生活。

一九五二年,七岁

我六岁半上鼓楼小学。看来还是有点儿写作上的天赋,一年级下学期,七岁时,第一次写作文,就得到班主任张老师的欣赏,拿给校长看。校长很惊讶,问:“是他自己写的吗?”张老师回答:“我站在旁边看着他写的,怎么会不是他写的呢?”母亲到学校找我时,一起去看张老师。老师说:“你儿子有写作天赋,第一次作文就上了范文栏。”母亲拉着我去看,见教室东边的校园围墙的范文栏上确实贴着我的作文。这是我最早亲眼看到自己的文章上了“报”,高兴极了。母亲比我还高兴,她一个心眼盼望自己的儿子长大有出息,这算是有盼头了。回到家里,马上给父亲写信告知这个喜讯。父亲很快回信鼓励。

一九五三年,八岁

年冬天,母亲与三姨接通了关系。三姨催促我们到北京来,说她和姨父已在解放军总后勤部工作,城里的房子空着,可以来住。于是母亲毅然决然带着我们到北京来了。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母亲一项非常英明的决定。因为那时父亲在福建深山修军事公路,没有固定住处,我们如果跟去,无法安家,更不好上学,就失去了在首都北京接受良好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机会。

初到北京,住在三姨空着的家----王府大街东厂胡同安居里2号南屋,到附近的东黄城根小学念书。念完初小,母亲到朝阳门外黄庙小学当教师,我也跟去在这个小学上高小五年级。

在两所小学里,我的作文都很出色,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讲评。五年级更是受到刘育周老师的青睐,被派到少年之家当小记者。六年级,郑慧勤老师很器重我,让我当中队长。

张梦阳与父亲合影

一九五八年,十三岁

年夏天,小学毕业,考上了有“文学家摇篮之称”的北京二中。这在我一生中,是个很大的幸运,遇上恩师----散文家韩少华老师,得到了千载难逢的优越的文学教育。一连当了六年班长,作文常上范文栏。

年夏天,14岁,在《中学生》杂志发表第一篇文章,内容是在树新风的形势下,所住的四合院邻里关系好转。

后来,我写了一篇文章《记我的老师----散文家韩少华》,详述了其中的细节,刊登在年的《传记文学》上。十年后又被《美文》杂志选载,在赞化杯“我的老师”全球华文大赛上获奖,选入多种文集。

一九六四年,十九岁

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正逢“左”潮汹涌,该系又“左”到极点,尽搞社教运动,抓阶级斗争,几乎没有正经上过课。

一九六六年,二十一岁

6月1日文化大革命爆发。出于对毛泽东主席的无限崇拜,狂热地投入运动。

一九六八年,二十三岁

感觉这样下去不对头,学生还是要好好学习。于是拒绝参与一切活动,闭门读书。父亲起初反对我考文科,但我坚决走文学道路,待考上后,父亲转而支持,给我买了十卷本的58年版《鲁迅全集》。我就一本正经地开始通读《鲁迅全集》。从第一卷第一页起细读,一个字也不放过。第一遍读不大懂,就继续读第二遍。虽然离读通还差得远,但由于记忆力超强,鲁迅的重要文章和精辟的话在全集什么地方,心里记得很清楚了。对鲁迅和他的著作产生了由衷的热爱。

一九六九年,二十四岁

9月底到上海看望刚从部队复员的姐姐、姐夫,30日到杭州游西湖。傍晚他们回上海了,我不回去,坚持去了鲁迅的故乡----绍兴。

一九六九--一九七三年,24岁到28岁

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参加运动、等待分配。

年夏,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学校,好处是制止武斗,秩序恢复正常。负面问题是天天搞早请示,天天读,晚汇报,根本不能看课业书。当时,流行性肝炎很盛,我也乘机混进病号堆里,医院。得机没有参加早请示等活动,而开始了发愤读书的生活。先是重读了《红楼梦》等古典文学书籍,后来又读了世界主要的长篇小说经典。能做到这一点,应该感谢已经故去的北京二中老同学、当时在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作家贾永生,她二姨在中央戏剧学院院长萨可夫家当保姆,萨可夫虽已去世,但永生与他夫人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可以从他家里借书。那些长篇小说经典,就是这样借来的。但必须尽快归还,我记得《战争与和平》要求三天还,《安娜·卡列尼娜》要求两天还。我于是连轴转地读书,睡觉时也捧着读。实在太悃了,眯糊一下,醒了又读,竟然按时读完了。至今印象还很深,连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这段读长篇小说的日子,在我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如果不以极快速度读完了世界主要长篇小说经典,自己的文学素养就会缺很大一块,后来创作《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以及进行中的《清江梦忆》和《长篇小说艺术美学》,是绝不可能的。说到这里,我很感谢也非常怀念永生!

年1月9日在解放军报发表长篇评论《无产阶级革命气节的壮丽颂歌----赞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无产阶级英雄李玉和》(与李万庆合写)

年3月28日晨六时,母亲去世,陷于50年难以消解的悲痛中。余时年26岁,自此愈加发愤苦读,志做大家。除继续苦读《鲁迅全集》,研究鲁迅后期杂文的辩证法问题外,从北京二中老同学刘延风父亲刘涌同志处借《资治通鉴》。刘涌同志是原北京市司法部长,当时被打倒,正在受难,仍然借给前三卷。我细细阅读,还读了《国语》《国策》《史记》等史书,写了近千张读史卡片。可惜的是,在农村教书时,听说一个学校发现一条“反标”,其实不过是笔误,就突然开大会把一位老教师用手铐子铐走了。吓得我冷汗直流,想到了这近千张卡片。如果被查出来,还不得枪毙?!周六,骑一百多里自行车回家,连夜把卡片全烧了。连烧的灰烬都从马桶冲走。可谓一丁点儿痕迹没留。可是直到“文革”结束,由于汤吉夫和他的几位朋友保护,我一点儿风险都没出,更别说去搜查我的什么卡片了。后来跟一位书商谈起这事,书商大为抱憾,一拍大腿说:如果还留着,一字别改,保留原样,影印出版,你仅加个时代说明,既有史实价值,又带有当时的时代气息,准定赚钱!你这事可真做得太傻了!我也后悔莫及,却已无法挽回!其中《论范蠡》一篇,研究范蠡军事、政治、商业上成功的内在原因,很有价值。那时还通过对鲁迅著作的研究,写出一万六千字的论文《“题未定”草(六至九)的哲学分析》,请当时正落难的何其芳同志指点。他热情地接待了我,详谈了对论文的意见,自此结成“忘年交”,写了文章首先请他指正。

张梦阳与母亲合影

年8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短些,精粹些》。

年10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谈“分”----学习鲁迅后期杂文辩证法》。

年,28岁

8月分配到河北省香河县农村中学教书。

11月2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

年,32岁

12月11日在河北日报发表《说“炼”》。

年,33岁

9月由挚友、著名作家汤吉夫先生推荐,河北省廊坊地区教育局局长陈浩山同志决定,调到河北省廊坊地区教育学院工作。

年,34岁

8月在《北京文艺》发表《一个青年求教者的回忆----追怀敬爱的何其芳同志》

9月18日,林非先生亲自跑到廊坊谈我的调动问题,在廊坊教育学院领导潘树增、刘俊田、齐惠恩、王宝林支持下,我终于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专门致力于鲁迅学研究。对于所有支持这项调动的同志,我都终生难忘。

年,35岁

2月在《河北文艺》第2期发表《一以当十》

6月在《北京文艺》发表《托尔斯泰“画”马----读安娜·卡列尼娜随笔》

年,36岁

10月在《语文教学之友》发表《论孔乙己的文学功力》

9月2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厚重和坚韧》

10月4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从鲁迅称赞小约翰谈起》

12月在《鲁迅研究文丛》第3辑发表论文《关于“遵命文学”问题----论鲁迅对文艺、生活、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

年,37岁

2月在《文学评论丛刊》第十一辑发表论文《鲁迅与瞿秋白的杂文比较》

8月评为助理研究员

8月在《名作欣赏》发表《真切传神的肖像描绘----屠格涅夫回忆录片断赏析》

8月在山东烟台主持全国鲁迅研究讲习班

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与李宗英合编的《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上、下两集

12月在《文科教学》第4期发表《浅析婴宁的笑----读聊斋志异随笔》

年底开始着手运筹《-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的工作

年,38岁

1月在《鲁迅研究资料》第11辑发表译介文章《鲁迅与斯密斯的中国人气质》

1月在《写作》第1期发表《从还乡记的修改看郁达夫散文的语言节奏》。

1月在《鲁迅研究》第7辑发表论文《论鲁迅对中国封建社会传统心理的批判》

3月24日在文汇报发表《“切莫陷进写作的坑里”》

6月在《学习与研究》发表《论六十年来鲁迅杂文研究的症结》

7月《鲁迅研究文丛》第4辑发表《关于鲁迅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几点思考----读刘再复鲁迅美学思想论稿所想起的》

10月22日在中国青年报发表《青年鲁迅的思想家风范》

年,39岁

4月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郁达夫散文选集》,以后多次再版。

5月在《鲁迅研究动态》第5期发表《文学史著作中的鲁迅论》

6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2辑发表《郁达夫散文创作漫论》

8月在《散文》月刊发表《郁达夫游记中的美学》

8月在《文学评论丛刊》第21辑发表论文《论郁达夫对散文美学的理论探索与艺术实践》

11月在《语文教学之友》第11期发表《鲁迅杂文研究史稿后记》

年,40岁

4月在《文科教学》第1期发表《论鲁迅杂文研究及其学术史的理论意义》

4月在《聊城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发表《略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在文化巨人崛起过程中的心理作用》

9月在《散文世界》第9期发表《季羡林畅谈世界散文》

10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正式出版《-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一卷

12月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倨傲不逊》

年,41岁

1月在《散文世界》第1期发表英国《大百科全书》“散文”条目的译文

4月在《散文世界》第4期发表《中西散文比较美学刍议》

8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二卷

9月在《中州学刊》发表《鲁迅研究向何处去》(年1月《评论选刊》第1期选载)

10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专著《鲁迅杂文研究六十年》

10月1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论鄙吝的心》

11月在《杂文界》第6期发表《鲁迅杂文研究六十年述要》

年,42岁

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三卷

7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四卷

7月在《鲁迅研究动态》第6期发表《鲁迅传记写作的一种探索》

6月11日在文论报发表《现实主义的胜利----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年,43岁

8月在《散文世界》第8期发表《卜立德和他的中英散文比较研究》

年,44岁

4月在广东《学术研究》第2期发表《五四“民主”口号的梦幻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虚弱性》

5月在《散文世界》第5期发表《梦寻鲁迅》

7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第五卷

年,45岁

7月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索引分册。自此,这项持续九年之久的大工程终于完成,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7月在《鲁迅研究年刊》发表《鲁迅学史稿纲要》和《坚实而精深的鲁迅研究专家----林非》

8月19日在《今晚报》发表《林非与读书》

9、11月在《名作欣赏》第5、6期连载《画梦录欣赏》

10月16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会读书----读书心态录读后》

年,46岁

1月在《上海鲁迅研究》发表《论王任叔的鲁迅杂文研究》

3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3期发表《鲁迅研究年刊评介》

7月在《中州学刊》发表论文《论鲁迅学的形成条件及其特征和前景》

8月18日在《安阳日报》发表《由曹雪芹拿过多少稿费所想到的》

年,47岁

2月在在《读书》第2期发表《高超的“诡道”(鲁迅杂文研究一得)》

4月22日在文汇报发表《学术史的研究与前沿目标的确立》

6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6期发表《孙子兵法与鲁迅杂文》

7月16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开心见胆秉笔直书----读当代鲁迅研究史》

8月评为副研究员

10月在《鲁迅研究年刊(、合刊)》发表论文《野草的精神分析》

年,48岁

1月在《北京社会科学》第1期发表论文《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现象学》

2月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走向鲁迅世界----熔诗情与学术于一炉》

2月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期发表《唐弢杂文的独特风格》

3月在《文学自由谈》第2期发表《荒谬而必要的比较(阿Q正传与三寸金莲)》

3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3期发表《鲁迅的精神本质与聂绀弩的杂文创作》

6月1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三点启悟》

10月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唐弢纪念集》中发表论文《论唐弢的杂文创作与杂文研究》

12月5日在中国文化报发表《在散文星空里徜徉----中国散文精品分类鉴赏辞典品鉴录》

12月长篇论文《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阿Q----70年》中首次披露。

年,49岁

3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3期发表《鲁迅研究新路向散论》

年,50岁

2月在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社的《中国学术通览》上发表《鲁学(鲁迅)》

9月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社出版译著《中国人气质》(与人合译)和新编并评析的《活中国的姿态》

11、12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11、12期连载《中国人气质译后评析》

年,51岁

4月13日在人民日报发表《终于实现了鲁迅的一个遗愿》

5月在《书屋》第3期发表《史密斯和他的中国人气质》

7月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中外散文比较与展望》中发表《中国晚明小品与英国浪漫派随笔》

9月8日在中国文化报发表《鲁迅的深刻》

9月1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大寂寞中读自己》

9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专著《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这是第一本正式的专著,时年51岁。父亲于11月6日晚10时40分去世,临终前看到此书。该书所属的《鲁迅研究书系》,获年度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10月1日在《香港作家报》发表《思想与思想家的向往》

10月8日在北京晚报发表《说“闲暇”》

年,52岁

3月在《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发表《鲁迅杂文与英国随笔的比较研究----兼论鲁迅杂文在世界散文史上的地位》(原文字,此处压缩为字,后又摘要字发表于同年《鲁迅研究月刊》第3期,并收入上海鲁迅纪念馆所编《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该文被研讨会综述称为这次会议中学术品位最高的论文)

4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该书获得中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优秀社科读物奖)

年8月评为研究员

11月在《方法》杂志第11期发表《悟己为奴与“立人”》

年,53岁

1月在《方法》杂志第1期发表《大作家与大精神》

3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3期发表《画家与哲人》

5月在《书屋》第3期发表《“金扁担”·“狭的笼”·美谛克》(此文获得《书屋》年度读书奖)

8月在《佛山文艺》第9期上半月发表《曹雪芹的稿费》

9月在《上海鲁迅研究》第9期发表《炼狱深层铸血书----

阿Q新论写作追忆》

9月在《读书》第9期座谈《人间鲁迅》

9月7日在北京晚报发表《秀州书局寻访记》

10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10期头条发表《阿Q正传·“鲁迅人学”·阶级论》

11月在《黄河》第6期发表长篇散文《华夏难寻真性情》

年,54岁

3月30日在中国文化报发表《新世纪鲁迅学奠基性工程----评新编鲁迅回忆录》

4月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书屋幽且深》

6月参与编辑并主持编务的五卷本《鲁迅著作全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任该书编委会编委,编校《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五本杂文集,并撰写导言。

8月23日在北京日报发表《何谓文人真性情》

8月由学苑出版社出版随笔集《静斋梦录》

9月3日在《读书人报》发表《“深书”----李佩甫著羊的门读悟》

9月13日在北京晚报发表《资治通鉴幽读记》

9月25日在“建国鲁迅研究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结识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审卢家明先生,达成《中国鲁迅学通史》的写作规划。

年,55岁

1月19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历史还原·审美鉴定·理论思辨----刘纳著嬗变中的文学史研究法》

3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3期发表《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回顾(一)》

3月在吉林松原市作家协会主编的《记忆》第一辑发表记实散文《市长客人》

4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4期发表《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回顾(二)》

5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5期发表《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回顾(三)》

5月在《文学评论》第三期发表论文《阿Q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典型问题》,深得余华等作家称赞。

6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6期发表《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回顾(四)》

7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7期发表《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回顾(五)》

7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7期发表《还原·功利·模拟》

7月在《文学自由谈》第4期发表《我观王朔看鲁迅》

8月5日在北京晚报发表《当在“神化”“俗化”间》

8月在《鲁迅研究月刊》第8期发表《鲁迅传记写作的历史回顾(六)》

10月在《章回小说》发表《从阿Q正传看大众文学的严肃性与通俗性》

11月15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给《家园》的第一篇文章《也谈何谓思想家》

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第6期发表《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

12月在《读书》第12期发表《走向澄明之境》

年,56岁

1月在《名作欣赏》发表《“零余者”的伤感行旅----郁达夫的还乡记欣赏》

2月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1期发表《文化的内蕴与对“人”的呼唤----写于林非先生著鲁迅和中国文化再版的时候》(扩充修订)

6月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3期发表《阐释世界的鲁迅世界》

7月在《中学语文教学》第7期发表《鲁迅与李叔同》

8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62万言的《中国鲁迅学通史》第1卷,学术生涯自此上一高台,时年56岁。

9月在《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发表《鲁迅研究的世纪玄览》

9月14日在天津日报发表《红玫瑰----纪念鲁迅诞辰周年》

9月19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曼陀罗·红玫瑰----纪念鲁迅诞生一百二十周年》

9月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发表《呼唤“精神界之战士”----纪念鲁迅先生诞生周年、逝世65周年》

9月21日在《中国文物报》发表《鲁迅精神与社会正义》

9月25日在绍兴日报发表《曼陀罗·红玫瑰》

9月25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发表《曼陀罗·红玫瑰----纪念鲁迅先生诞生周年》

10月1日在文论报发表《呼唤“精神界之战士”----纪念鲁迅先生诞生周年、逝世65周年》

10月12日在中国文化报发表《性情中人赵忠祥》

10月25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五四新文学发生背景的理性透视----读陈方竞著鲁迅与浙东文化》

11月22日在《中国图书商报》发表《鲁迅传记写作管窥》

年,57岁

1月2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钟敬文和他所编的鲁迅在广东》

1月在《东方文化》第1期发表《胡适的学理精神》

7月17日在北京晚报发表《铁木前传“窃”得记》

7月17日在中国文化报发表《铁木前传获得记》

7月27日在《今晚报》发表《铁木前传“窃”得记》

7月3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发表《铁木前传“窃”得记》

8月在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来新夏教授学术研讨会纪念集》中发表《晚景能否来新夏》

8月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4期发表论文《论孙玉石的《野草》研究及重释》

9月13日在扬子晚报发表《铁木前传“窃”得记》

10月,主持编注的鲁迅《集外文集》上、下两集一百万字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1月在《河北学刊》发表论文《论吴小美的野草研究》

年,58岁

3月由广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三卷本的《中国鲁迅学通史》,共一百八十三万字,自此学术生涯到一高境,时年58岁。

4月15日至5月30日,应邀到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与张钊贻教授合作研究《澳洲的鲁迅研究》,在悉尼新威尔士大学和昆士兰大学作两次学术报告《鲁迅与当代中国》。在新华人报发表四篇评介澳州鲁迅研究专家的文章。

开始构思、准备《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

7月在《兰州大学学报》第七期发表在澳的学术报告《鲁迅与当代中国》

10月30日《中国鲁迅学通史》正式评为国家图书奖。

11月《出版广角》刊出《好编辑卢家明》,家明来电话说看到这篇文章比《通史》获得国家图书奖还高兴。

11月18日光明日报刊出《恢宏的建构理性的反思----诸家评说中国鲁迅学通史》

12月3日中华读书报发表《“文革”中,季羡林先生的一次家宴》,后多家报刊转载。

12月25日下午国家出版总署在总工会大楼举行国家图书奖颁奖大会,代表获奖作者发言。

本年参加年版《鲁迅全集》修订委员会,负责修订第二卷。

年,59岁

1月11日在中华读书报发表《澳洲“鲁迅迷”张钊贻》。

5月10日在《文学评论》第三期刊出《作为鲁迅研究家的陈涌》。

5月20日在《随笔》第三期刊出《往事非烟百感生》。

8月12至27日,到加拿大温哥华出席文化更新中心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供论文《现代中国的鲁迅与胡适》。在《文化中国》上发表。该刊还登载了安徽师范大学教授程致中评论《中国鲁迅学通史》的文章。

9月10日在《传记文学》第五期刊出《记我的老师----散文家韩少华》。

10月23日在中华读书报刊出《晚景能否来新夏》。

11月12日,中国出版集团李红强同志来电,告知《中国鲁迅学通史》收入《中国文库》第三集。

12月15日,《哲学的价值》刊于中华读书报《家园》。此后《家园》责编、著名文学记者舒晋瑜同志接连在《家园》刊登我数十篇随笔,以后除特别重要的之外,一般不再列入年谱。以后有机会专列《家园》一集。

年,60岁

1月10日,《名作欣赏(太原)》破例头条刊登了一万多字的论文《透·准·醇----汪曾祺文谈欣赏》。很快被香港《文学世纪》主编古剑先生看中,在第五期上转载,并加“编后小语”:“汪曾祺在港台有不少‘汪迷’,你若喜欢他,我建议你读读张梦阳的评论,他的评论语言和观点,是编者欣赏的。”

4月2日到8月7日应邀赴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现代文学部给博士生讲鲁迅,受到热烈欢迎。还分别去西北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大学等高校、学会开讲座。十分成功。在日本的讲稿,由广东教育出版社于年5月正式出版,题为《鲁迅学在在东亚在中国》,30万字。

《中国人气质》,由新世界出版社于年1月再版。

给陈漱渝编的集子写《阿Q的现代意义》,计五万字。

10月16日至11月2日,赴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天水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讲学。

12月,《中国人气质》由新世界出版社再版,次年1月即第二次印刷。名为《中国人德行》。

年,61岁

1月,中国文库正式出版第三集,《中国鲁迅学通史》推出,精装三大本,平装分成六册。很壮观。

写作《新世纪鲁迅学的文化走向》,评赞田刚、廖诗忠的书,6月在厦门、广州鲁研会上宣读。福建《东南学术》第7期刊出。田刚受到很大鼓舞。会后到珠海师大分校见到刘锡庆老师和赵又玄先生,做一讲座。凌晨离去,到长沙湖南师范大学讲学。吴康来接,安排食宿,非常热情。《书屋》原主编周实先生来访,同到小吃场尝鲜。

写作《“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鲁迅本原思想探究》,9月9日应周海婴、周令飞父子之邀到香港中文大学出席鲁迅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此题报告。但讲稿被《城市文艺》抢去发表。中文大学有所不悦。

10月16日,在绍兴参加鲁迅研究学术研讨会,吾第一个发言:《跨文化形成的“东亚鲁迅”》。并在绍兴文理学院兴办的报告会上讲演《鲁迅与浙东越文化的关系》。

10月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分校讲演。25日,夏中义先生陪同进城看视王元化先生。后写一文章《思想家的铜像----访晚年王元化先生》,在12月15日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

10月30日迁入香山南路号院8号楼13单元室“孤静斋”。

张梦阳与王元化合影

年,62岁

1月30日中华读书报《家园》头条刊出《迎风冒雪访雪芹》。这是我迁到香山“孤静斋”后的第一篇作品,也是一篇宣言:自此以曹雪芹、鲁迅为榜样写作到生命的终结。

5月16日,赴美国看望女儿。

继续构思《鲁迅传》,由原来构想的八部提炼为三部曲:《会稽耻》《野草梦》《怀霜夜》。并开始第一部《会稽耻》的开头苦思。

7月13日,从网上看到人民日报刊登的《鲁迅学在中国在东亚》的书讯。

8月4日,应邀到圣路易斯女儿家教区陈达牧师家演讲,获赠年《中国人气质》的英文原版,欣喜至极。

8月5日,乘女婿邹军博士购买的美联航班到达丹佛。下午4时见到刘再复和菲亚,极为亲切!

整理、收集再复的有关资料,构思《科罗拉多的晚霞》。决心以一流思想者、作家、学者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一定要写好这篇文章。

8月12日与再复、菲亚依依惜别,回到女儿家。

全力以赴写作《科罗拉多的晚霞----洛矶山下刘再复》。

9月6日,传送给再复。

9月7日,再复完全同意,定稿。在陈瑞琳主编的美国《华人日报》上连载。

继续写作《苦魂》之一《会稽耻》。

9月20日离美回国,女儿送至机场登机口,难舍难分,泪流满面。

10月18至21日应王锡荣兄邀请赴上海参加鲁迅逝世纪念活动。

22日,赴绍兴再次调查、体验,受到绍兴鲁迅纪念馆徐东波、顾红亚、许晓刚等同志热情接待,陪我看馆藏珍宝、鲁迅少年时期藏书《花镜》。指示鲁迅故居有关同志,对张梦阳免费接待,进出自由,拍摄自由,不要干涉。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王晓初教授派研究生陪我参观古纤道、待月楼。我独自游东湖,逛古街,品小吃,乘乌蓬船,打下《会稽耻》创作的基础。

11月3日回家后,反复阅读周建人、周晔的《鲁迅故家的败落》等经典史料。

11月14日到深圳出席郑心伶广东鲁迅研究会主办的鲁迅论坛。做“鲁迅究竟是谁?”的主题发言。

11月18日看望卢家明、刘纳等先生,家明兄设宴接风,刘纳、房向东等出席。宴后家明兄又陪游白云山,深感厚情。

20日回京,继续写《会稽耻》。

12月底忽感心脏不适,29日夜自己乘医院急诊,确诊为左心房瓣膜关闭不全,需要手术。中国海洋大学徐妍教授托三联书店原总经理樊希安先生,帮助我住进病房。我以写作《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为由拒绝手术,又由女儿、女婿所在的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医院的凤伟医生会诊,认为不必手术,终于回家静养。好转,并写出了全书。

年,63岁

1月

《科罗拉多的晚霞--------洛矶山下刘再复》,刊于《西部华语文学》第1期。

《理解余华》,刊于《小说评论》第1期。

2月

《科罗拉多的晚霞》压缩版刊于2月14日《社会科学报》,并附有晚霞的彩色照片。产生很大影响。

3月

《科罗拉多的晚霞》刊于《香港文学》第3期,台湾《新地》第3期,《良友》第5辑。

其余时间,全部用来精写《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第一部《会稽耻》。

年,64岁

7月11日,季羡林先生去世。12日下午,到北京大学季先生灵堂吊唁,19日上午到八宝山与遗体告别。在文汇读书周报(上海)和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悼念文章《心仪》和与季先生合影。

倾所有心血创作《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第一部《会稽耻》,很少写其他文章。

0年,65岁

1月24日,林非、肖凤老师在同春园宴请首席文学记者、中华读书报《家园》责编舒晋瑜和她的女儿一一,吾作陪,一起合影。

4月6日,值得纪念的日子----《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第一部《会稽耻》30万字全部写完。一共精心写了三年多。

历尽甘苦,年年底突发心脏病,为写完《苦魂》,拒做手术。克服重重困难,受众多师友指导、帮助,才终于完工。感慨万分,拟打印成册后,想首先送韩师过目。

4月7日晚,恩师韩少华先生夫人和女儿打来电话,告知韩师上午走了,第一个告诉我。并说韩师临终前跟她们说:一生有三个学生最为得意,第一位就是张梦阳。我听后不禁号啕大哭。当晚写出《哭韩师》。

4月8日下午,到四块玉韩师家灵堂吊唁,在遗像前摆《哭韩师》,安慰韩师母和韩师女儿、作家韩晓征。

4月9日,在东郊殡仪馆送别韩少华老师。

9月23日,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先生委托主编的纪念鲁迅特刊推出。

1,66岁

全年反复修订、润色《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第一部《会稽耻》。

6月16日,李红强先生来电话,说他已到华文出版社任职,听说我正在写鲁迅传,他社有意出版。

6月17日,到宣外华文出版社,与红强先生谈妥鲁迅传出版问题。

7月14日,把反复打磨、润色的《会稽耻》打印本和电子稿交给红强总编和责编罗亭先生。

8月15日,《回望年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活动》刊于《新文学史料》第4期,中华读书报作为重点推荐摘登。《论鲁迅散文语言的艺术发展》刊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8期。

9月15日,长江文艺出版社安波舜先生来访,表示愿出《鲁迅传》。我说已给华文出版社了,言而有信,不好变卦。他说那我们和他们合作出。我说,我不好说,您和李红强商量吧。结果红强坚决不同意,坚持自己独自出。我为此很有愧于波舜先生。

9月22日,《鲁迅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一书由人民出版社推出。

9月23日,在上海出席纪念鲁迅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午做大会发言,下午主持会议。

9月25日,出席绍兴举行的纪念鲁迅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个发言。

9月31日,光明日报“光明论坛”整版发表《深读鲁迅,学会思考》。

12月31日《会稽耻》正式印出,装祯美观大方。

2年,67岁

1月9日,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会稽耻》首发式,吾讲话。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上海)等十多家报刊发《会稽耻》书评或消息。

1月28日,开写《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第二部《野草梦》第一章秋夜。

4月7日,到东城区图书馆讲《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的创作与对鲁迅的重新解读》。

4月13日上午,到绍兴鲁迅纪念馆出席绍兴作协、文联、社科联、鲁迅研究会联合兴办的“长篇小说《会稽耻》研讨会”。

5月27日,到原野兄弟国际俱乐部做“鲁迅与《苦魂》”访谈视频。金钢先生主持,在优酷网播出。

7月16日,和老伴一起到美国圣路易斯探望女儿一家。

7月25日,到科罗拉多看望刘再复、李泽厚。

7月26日,和再复一起在李泽厚家阳台上品茶,畅谈,合影。

7月30日,泽厚先生携夫人在波德中餐馆宴请吾,再复和夫人菲亚作陪。

8月2日回到女儿家,写《再访科罗拉多高原》,在8月30日文汇读书周报上作为特稿整版发表。

给国学大家刘梦溪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写了两万五千字的长文《重构“象牙之塔”》,他在通知我发表时,顺便写了一段话----

梦阳兄文思泉涌,大笔如椽,山不可挡,海不能淹,浊世文坛,有此奇观,岂不异哉,岂不异哉!

著名散文家韩小蕙女士早在0年3月元宵节给我题诗道----

出手皆文章,字字呕心血。

香山一写翁,万松株株铁。

为了尽早完成《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出席国内有关鲁迅研究会议,我9月16日就提前回国。

回国后立即抓紧创作第二部《野草梦》、第三部《怀霜夜》。

《中国当代文学百家丛书·张梦阳散文精品集》,由海南出版公司于2年8月出版,回国后见到。

3年,68岁

一人在家独自过春节,没有任何人来访,也不到任何地方去,全力创作叙事抒情长诗《谒无名思想家墓》。节后打印成册,分送师友,纷纷惊叹,认为是中国现代最为深刻感人的叙事抒情长诗。来新夏先生在回信中说:

梦阳:

我很抱歉,我因为闲暇无事,随手拿起你寄来的自印本《谒无名思想家墓》的长诗,一气读完,心在颤,面颊上流着不知什么时候流下来的泪。我惭愧,我亵渎了你的诗。“苏格拉底”和“俏儿”是一对真正的凤凰,“苏格拉底”的执着忠诚与“俏儿”的善良大爱,不管他们是否实有其人但你把社会的罪恶与不平的双刃剑戳向人们的良心。我早已不哭了,因为我经历了太多的折磨,太久的不公,但是我懦弱没有反抗,只有“引颈就戮”,人家说我什么我都会笑脸相迎,把泪水倒流进肚里,但你的诗掘开了我心灵的缺口,我高兴,我有泪水,到了“送别”那几章,到了俏儿一家的毁灭,我哭出声来。梦阳,你太残酷。你居然用笔写下这么令人心痛的往事。这薄薄的自印诗集要比你那本正式出版的精品集值得珍惜得多。这首长诗不需要再修改,因为它让一位已经淡定、漫步在走向百岁的老者在行程中感动了,停下脚步回头再审视,记住这些人。感谢你梦阳,启动渐渐沉寂者再图一搏。谢谢,含着泪拉杂地写这些送给你。致:

敬意。

3月21日,到南京出席鲁迅研究会议。25日,到常州为写《怀霜夜》中的瞿秋白,再次细致参观瞿秋白纪念馆。29日,到上海反复细察上海鲁迅纪念馆。4月7日,应江西师范大学邀请到南昌开讲座。9日,由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郑家建邀请讲课。为了亲身体验瞿秋白生命最后的经历,先到福建长汀瞿秋白囚室和牺牲地体察。家建委派王炳中博士迎接,照应。顺路受沈金耀教授邀请,12日到漳州师范大学讲课;14日应古大勇教授邀请到泉州师范学院讲课。15日,到达福建师范大学,16日讲课,17日乘飞机回京。

回京后不几天,19日赴江苏高邮,出席赞化杯“我的老师”全球华文大赛颁奖仪式。22日回京,用一路南下的讲课费和赞化杯的奖金,自费出版了《谒无名思想家墓》。

写瞿秋白的诗《霜痕》,在8月2日光明日报发表。

9月13日,借到上海出席专家会议之机,由建智兄引荐拜访诗人白桦,见到他的夫人王蓓,共进晚餐,合影。后写《访晚年白桦》一文在《传记文学》上发表。

11月,《秋白囚室怀想》,在《随笔》第6期刊出。

11月7日,收到台湾秀威资讯科技有限公司出版的《鲁迅的科学思维----张梦阳论鲁迅》。

4年,69岁

1月10日,《鲁迅“品人”的天才与失误》,在《随笔》第1期头条刊登,并上封面首目。

7月24日

二百多万字的《鲁迅形象、事件摘录》终于完成。这是最艰苦、最烦厌的工作,要把所有收集到的鲁迅生平史料,分门别类、一字一字地录入电脑,连拔牙、补牙、吸什么牌的香烟这种琐事都不能遗漏。尤其打《-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中的回忆时,须左手捧大厚书,右手打字,两眼盯着模糊的小字,真是艰苦至极。虽然苦不堪言,但为了使《苦魂》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基础上,只能如此。

又反复细读《鲁迅著译编年全集》和《鲁迅手稿全集》,特别是鲁迅、许广平《两地书真迹》手稿册,悉心体会两人通信时的心理变化。同时,精读《野草》和所有的《野草》研究论著,以《语丝》合订本第一册为序,展开《野草梦》的写作。其他事迹放入“忆往昔”。

5年,70岁

2月16日,《野草梦》终于完毕。

2月17日,立即开始《怀霜夜》的写作,找齐上海外滩的有关资料,开始写作第三卷序幕。

2月25日,整夜不能入眠,反复细读瞿秋白、杨之华的事迹,多次热泪横流,深入构想。

3月1日,开写《怀霜夜》第一章秋之白华。感情至深,手笔伸畅。

3月5日,写到《秋之白华》最后一节“就义罗汉岭”,禁不住热泪奔涌,几乎哭出声来。瞿秋白这样的人,实在是太伟大了!

3月13日,七十周岁生日,老伴和小姨请我到西餐厅庆祝,晚上回家后仍继续写《怀霜夜》。

3月15日,再润色第一部《会稽耻》、第二部《野草梦》,发给华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李红强先生,让他们先着手编辑。

6月5日,写瞿秋白就义的诗《老樟树》刊于光明日报作品版。

7月8日,凌晨3时写到《怀霜夜》尾声,许广平、周海婴伴萧军、萧红拜谒鲁迅墓,忆起萧红第一次到鲁迅家看万年青的情景,写与此呼应的一段。很动情。又想到最后怎样结尾?颇累,倒床休息。4时忽想起萧红《拜墓》一诗。起床,找出刚买的章海宁主编的《萧红全集》,在电脑上郑重打入。再阅,欣喜非常。恐自己心脏病突发,死去,《苦魂》只能锁在电脑,永远不能问世了,赶紧将全书稿发到李红强先生电脑里。看表,时为5年7月8日凌晨5时55分。

11月15日,红强拎着沉重的《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校样,亲自送到家里。极为感谢!见到自己十二年的心血已变成铅字,甚慰!

11月15日,《抚琴女那双冷去的玉手----对荆轲的反思与内省》,发中华读书报《家园》。后又稍有修订,发《《社会科学报》,更为集中。反响强烈,文学理论权威刘再复先生11月30日转邮件说:“梦阳兄,‘抚琴女’一文写得極好,不仅立論很正确,而且表述得極为感人,不同凡响。胜过许多高头讲章。顺颂康安。”

11月16日,夜不能寐,3时许起,细看校样。

11月25日,责编张明华女士和司机一起来家取榜样,我与她谈了校样中的问题。她说一定认真修改。

12月22日下午,中央电视台和深圳越众影视公司来拍《先生》的鲁迅一集,跟他们说了《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以萧红《拜墓》诗结尾,导演一拍大腿说:“简直绝了!”

6年,71岁

1月,《传记文学》开始连载《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第三部《怀霜夜》,先登《秋之白华》。

3月,《由阿Q正传受到的批评说开去》刊于《随笔》第二期。

7月12日,收到绍兴鲁迅文化纪念会主办的《故乡》杂志,刊出郑休白写的《张梦阳:横跨鲁研、文学两界的奇才》。

7月20日,特大暴雨,上午顶风冒雨淌水把重达十余斤的《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最后校样送到华文出版社。

8月5日,值得纪念的日子----下午5时1分,在华文出版社传记文学中心编辑室看到了盼望已久的《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新书。

8月21日,随华文出版社副社长李庆、编辑张明华、方昊飞等参加上海书展举行的《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新书发布会,吾讲述写书的经历与意义,听众甚多。当场签名售书八十多部。书摆在会场中心的“重点图书推荐”橱柜中。十万种图书仅选择十部作为重点推荐摆进橱柜。

又在左联纪念馆举办《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读书会,得到何瑛馆长大力支持,王锡荣先生主持,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出席,上海学者陈福康、郜元宝、杨扬等发言,朱自奋等媒体人士与会。

中午,在何瑛馆长安排的小天鹅大酒店吾举行答谢宴会。

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英才》等十多家报刊发表十多篇书评、通讯予以宣传。

9月10日,《文人的遭殃与鲁迅的真金》在《随笔》第四期发表。

9月23日,出席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纪念鲁迅逝世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做《世界视野中的鲁迅与鲁迅视域中的世界》发言,主持最后一场会议。

9月30日,在香山饭店举行《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座谈会。尉迟克冰在会前朗诵“萧红拜墓”,效果很好。

10月11日,到广州出席纪念鲁迅大会,郑心伶先生安排吾坐主席台,做主题发言,介绍《苦魂》创作过程。

10月12日,《野草梦》列入中国图书协会主评的“九月中国好书榜”。

10月14日,到上海鲁迅纪念馆出席上海鲁迅研究专家委员会会议。

10月16日,由张建智先生陪同到德清图书馆春晖讲堂,做题为《悟性与奴性----鲁迅的当代意义》的报告,在网上转播。会后,赠两套《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精装本给图书馆。

10月19日,鲁迅逝世八十周年、诞生一百三十五周年纪念,文艺报刊出我主编的纪念鲁迅特刊。

10月21日,光明日报刊出吾纪念鲁迅的诗《秋思》。

10月24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纪念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诞生周年学术研讨会。吾第一个发言,题为《鲁迅文学遗产的“精神诗性”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精神欠缺》,原文三万余字,翌年刊于《济南大学学报》第一期。

10月25日,大会闭幕,吾受托做总结发言。

10月30日,下午在桃源书店出席《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签售座谈会。北京二中老同学吉小平、刘仲泸,韩师女儿作家韩晓征到会。我做题为《鲁迅在今天》的报告,大家热烈讨论。

11月7日,下午计亚男、杜羽来家采访。谈至傍晚。到攸面村吃饭,亚男买单。

11月16日,《父亲与读书》在中华读书报《家园》刊出。

12月9日,应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张全之先生邀请,到重庆参加纪念鲁迅逝世八十周年、诞生一百三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10日上午开大会,吾赠《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精装本。第一个发言,题目是《鲁迅思想发展道路研究热的回顾与反思》。

12月29日,从明华处获知《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已进入中版好书榜。

7年,72岁

1月,三万余字的《鲁迅文学遗产的“精神诗性”与当代中国文学的精神欠缺》,刊于《济南大学学报》第1期。

1月,责编张明华告知《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已经正式进入6中版好书榜,列为中版文学艺术十大好书之一。精装本送到更好的一流印刷厂再版,十分精美、壮观,列为国际交流图书。

4月10日,责编张明华告知她因编辑《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的成绩,被评为中国出版集团十大编辑。

5月,变革性的小说体随笔《人境、狗境及其他》在《天津文学》第5期刊登。

6月,《人境、狗境及其他》在《天津文学》第六期发表。这篇作品是我尝试改革随笔的写法,把小说与随笔相融合的结果。4月发给《随笔》杂志,主编麦婵女士很欣赏,很快决定第3期发表。但在开印前一天,督查的人原本通过,但又跑到来要求撤掉,麦婵只得撤,跟我来封电子邮件“致歉”。我回复不因为你,我一直感谢你,何必“致歉”。又转给《天津文学》副主编张映勤,以极快速度发第六期。发表后反响极佳,网友纷纷来赞。

6月21日,光明日报“光明学人”用整版篇幅刊登了计亚男、杜羽对我的采访《张梦阳:陪了鲁迅一辈子》。

6月27日下午,计亚男、杜羽来,我表示感谢。畅谈。送每人一套《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精装本,并托送王小琪一套。到香山那家小馆宴请。

10月2日,文学研究所老干部处电告《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结项,评为优秀。

10月10日,《鲁迅晚年对打破“历史恶性循环”和建立新文化的思考》在《鲁迅研究月刊》第十期头条刊出。

12月19日至21日,到上海复旦大学出席“《野草》研究讨论会”。21日中午提前离会,晤友,22日回京。

12月24日,从香河文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bbzz/193565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