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俗语是先人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充满了科学、哲理,有启迪、教育后人的作用。”——黄印级
黄印级,中共党员、退役军人,南安市优秀文化人才,南安市文明家庭,南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泉州闽南语音乐学会名誉顾问,国家语言永久性保护保护南安方言片区发音人,南安市终身教优秀志愿者。
黄印级老先生喜爱闽南文化和发明创造,编印、出版《快学闽南语》和《闽南话俗语》《闽南俗语教学》等书,被福建省终身教育委员会评为优秀社区教材二等奖。《泉州电视台》《厦门卫视》《厦门电视台》《东南卫视》《南安电视台》《厦门日报》《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海丝商报》《海峽都市报》和《闽南网》《泉州网》《厦门网》《台海网》等多次报道;独创特色“闽南语拼音法”被誉为“快学闽南话有偏方”;年编缉出版的《闽南俗语教学》一书收集三千七百条闽南俗语印刷六千册,被国内外和台湾文化界等读者喜爱和赞扬,广泛赠送泉州、厦门等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大中小学和个人等。
年12月18日下午,龙门小记者站有幸邀请了黄老师为讲解闽南话励志俗语的解释与闽南话汉语普通话九种特殊发音法。
黄老师告诉小记者,他利用5年的时间编撰了《闽南话俗语》这本书,为了用拼音字母给每个闽南语发音标注,他废寝忘食,每个发音都要反复推敲、注解、释义,黄老师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禁让小记者们佩服。
据悉,外来人员子女在龙门小学就学人数众多,黄老师这堂课化繁为简,生动有趣,课堂上小记者们认真听讲,不时在采访本上记录下要点与心得。
黄老师给同学讲了很多闽南励志名句,如“学好三年,学歹三日”“有状元学生,无状元先生”……时刻提醒小记者要努力学好知识,掌握技术本领,长大才能出人头地。小记者们纷纷放声跟读,朗朗上口的闽南语俗话传遍龙门艺体馆。
活动结束,黄印级老先生还将几十册自己编著的《闽南俗语教学》赠予龙门小学图书馆,方便龙门学子学习闽南话,传播闽南文化。
图片:王文玲撰稿:王文玲编辑:余艳冰姚瑜君审核:苏成奎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