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晚报原副总编辑忆高考首次恢复高考非比

北京皮肤科医院那个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30724/4225834.html

甬派君有话说

对上世纪70、80年代的高考生而言,能否考上大学与将来“穿草鞋”还是“穿皮鞋”划等号;至于上世纪90年代的高考生,在市场大潮冲击下,高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更加多元化,伴随的是大学收费和自主择业;如今,高考已经从能否上大学的竞争变成能否考上名校的竞争,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了出国留学。

高考见证着社会变迁,也在一代代人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不一样的年代,不一样的故事。让我们来听听不同年代的高考人生。

——讲述人——

徐子鸣

(宁波晚报原副总编辑)

今年已是恢复高考40周年了,时间真是过得快啊!翻出年的日记本,陆续回想起当年的情景。

年,我插队慈东公社做了近三年农民后,已是宁波水泥船制造厂的一名工人,而且在4月19日调到厂里最吃香的机修车间,拜技术权威、机修车间副主任为师,成了他的第一个徒弟,这让厂里的许多人大吃一惊,也刮目相看。因而,我跟随着师傅,对工作很投入也很安心,一边参加厂里的技术革新,如安装离心机、制作可控硅点焊机等。

8月初,还在农村的好友来看我,告诉说将要恢复高考,其准备去参加考试,要我帮他找些数理化之类的复习资料。我全力支持他去应考,但对自己是否去考毫无想法,主要是当时的工作条件、环境自己很有满足感,也没有更高的志向和理想。

8月下旬,有关恢复高考的消息也在我的同学、朋友中传开了,但说法不一,有说是考试要在明年,有说是主要考数理化,大概是毛主席说的那句话: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说的主要是理工科大学,还很有影响力。

到了年9月中旬,传来了具体的考试报名条件:凡下乡或回乡两年以上者、社会在职三十岁以下者都可报名参加,考试时间是次年的三、四月份。我的好几个高中同学都跃跃欲试,着手复习备考。镇上图书馆中,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青年自学丛书借个精光,有条件的人看来都在积极准备了。

9月下旬,听说有同学到慈湖中学参加了摸底考试,从他们所说的题目来看,在我是很难的,据说宁波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仅为23分。不过此时,我的心底起了一点波澜,心想光考数理化我是吃不消的,但还考语文和历史、地理,可以去试一试。

那些日子,同学、同事及朋友碰到和相聚,高考成了主要话题,好几位都劝我应该去试一试,已经有了工作,考不上也没啥损失。征求父母和师傅的意见,他们不反对,让我自己决定,于是在10月5日终下了决心,去搏一把!但车间里的工作甚忙,根本不能全然抽身去复习。

10月13日得悉招生通知正式公布,我符合报名条件,即在职的不论年龄、婚否,均可报考,还有应届毕业生成绩优良的,也可由学校介绍参加。考试的科目,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和历史、地理;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和物理、化学。但具体的考试时间还是没明确。

慈湖中学举行了应届毕业生摸底考,从中选出了一批学生,作为尖子生来培训和辅导。

10月18日下班后,有几个要好的同学来看我,告诉说宁波将于11月中旬先进行淘汰考试,考语文和数学两门,但据说名额只有一百个,心头被浇了盆冷水。其时,我每天晚上已在复习数学,可连初中的数学题都觉得很难。不过10月27日,我还是向厂里管人事的领导报了名。

(网络图片)

在有一搭没一搭的复习中,11月18日来了通知:第二天去慈城镇领取“文化水平审核入场证”。11月20日即参加宁波地区的文化水平审核考,上午8时至11时连考语文和数学。

语文的作文题是“十月”和“怀念”,我原设想过的题目一个也用不上,信笔开河地写了篇《红色的十月》,但收尾都来不及了,往好里估计,语文最多70分;数学更是一筹莫展,胡乱做了些题目,估计只有10来分可得。而听其他同学、同事所讲,大部分比我考得好,大概都能进入正式考试。心想我的大学梦已基本成泡影了,心理负担倒就此放下,也不管什么复习了。

不料到了12月1日,厂里突然通知我说,已过了文化水平审核关,具体分数不知道,下午去镇革委填参加正式高考的表格。这让我大喜过望。晚上参加过考试的几个同学来我家,他们都通过了审核关,大家互贺一下,就开始商量下一步如何更有效地复习。

据说这次审核考试的录取比例是三取一,人数还是很多的,正式高考竞争会更激烈。

从12月6日到16日,工厂给我放了10天的复习考试假,前五天,我去了老爸还在担任工宣队员的丈亭中学,关在他的寝室里,死命地背历史和地理,从初中到高中的课本都翻了一遍。后两天回来与几位要好的同学一起,主要复习数学和语文,他们的数学基础都比我好,我只能尽力而为了。

12月15、16两天正式参加高考,我在慈湖中学的四九楼十号考场,参加文科考试的大约有60来人,分了两个考场。首次恢复高考非比寻常,校门口站立着两名手持长枪的民兵,监考老师一脸严肃,我们也是正襟危坐,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两天考下来,除数学外,其他的几门都自我感觉良好,特别是作文《路》,我以知青生活为内容,写得比较顺畅,心想至少能拿个中上分数。接下去就边忙车间的事,边翘首等待成绩的揭晓了。

12月22日有消息传来,镇里有十几人的政审名单送上去了,而我们厂里有一名复员军人抽调到了镇革委的政审组。12月28日得知已有同学在政审了,而我们其他几人直到年1月7日还毫无音讯,心里忐忑不安起来。但1月8日厂里抽调去政审的那位复员军人偷偷告诉说,你在镇里十三人名单之内,且是唯一的文科。他还说,我就在搞你的政审。心头顿时狂喜不已,但脸上还要装得不动声色。

1月9日终于等来正式通知,去镇里填写学生选拔登记表,并准备参加体检。全镇考上大专的有14人,还有中专10人,共24人,我的几位同学都名列其中。但据说参加政审和体检的人中,还要淘汰一部分,自是不敢吃“定心丸”。

1月12日到宁波市区进行体检,虽然身体查得很快,但来来回回花了一天时间。此后是焦虑而漫长的等候,过了春节还没一点动静,我们参加过体检的几个同学相聚,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一切也只有等待命运的安排了!

(网络图片)

2月26日我正准备去市里参加一个会议,早上碰到插队时曾关照过我的公社报道组长翁大毛,兴高采烈地告诉说,他已收到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通知书!同时又说我也被浙江师范学院录取了。

下午,厂里即叫我去拿录取通知书,果然是浙师院,中文系四年本科,学校还是在金华。

这让我喜忧参半,说实话,当老师并非我的志向,填报志愿时我第一填的是杭大中文系,因那时文科所能填的学校很少,第二志愿就凑数地填了个浙师院,当时甚至根本不知道这个学校还在金华。

征求师傅的意见,他说上了大学是国家干部,总比厂里大集体编制好多了。我知道他心里也是矛盾的,当他的徒弟还不到一年,虽不算很出色,但还是使他满意的,现在很快就得走人,迫使他不得不再去选新的徒弟,也是件为难的事,辜负了他培养我的一番苦心!

后又问父母的看法,他们还是一切由我来决定,反正已经有了一份工作够好了。想来思去,命运既如此安排了那就听命吧!不过在许多亲戚、同事、同学、朋友看来,不论考上什么大学都是值得祝贺的,他们纷纷赶来我家,送上脸盆、搪瓷杯、笔记本、钢笔等等的礼品。隔了一、二天,我们在一起复习四个同学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也是皆大欢喜。

厂里抓紧给我办好了户粮转移手续,我也将一些工作和钳工工具作了移交。3月5日下午,检修车间为我举行了欢送茶会,厂里几位领导也来参加,很是隆重。先是拍照留影,继而厂领导和车间里的各位师傅都作了勉励的讲话,最后厂里送我一本《毛选》五卷、车间全体同事送我一枝英雄牌金笔和一本活页笔记本作为纪念。

3月6日下午厂团支部又开了个欢送会,送我两个笔记本和一枝圆珠笔,就此别过宁波水泥船制造厂,于年3月7日踏上新的旅程,去翻开我人生新的一页。

甬派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张赛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jj/19354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