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遗大师演绎福文化

泉州晚报社·泉州通客户端2月9日讯(记者王金植通讯员许侨鑫实习生郑欣星文/图)福星高照,福佑中华。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丰富,非遗大师以“福”文化为主题,进行形式多样的创作,演绎“福”文化,给市民送上祝福。昨日,记者从泉州市文旅局获悉,目前已征集到十“泉”十“福”非遗作品36个。

木偶戏送福

泉州剪纸是非遗项目,相传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泉州市在春节还流行刻“红笺”的风俗,如“福符”一般贴在厅门上楣,五张一堂,宽四寸,长六、七寸,刻以麒麟、鲤鱼跳龙门或“福”“寿”字样,四周饰以古钱图案;“长金”则宽二寸,长六寸,刻作喜鹊登梅、五谷丰登等,一般贴在门上楣。非遗大师以“福”“虎”“葫”等元素进行创作,形成不同的作品,演绎“福”文化,表达满满的祝福。

永春白鹤拳送福

“有福有德百福壶,福来福见福气多。”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许瑞峰提及作品《百福壶》时说,通过这一百个壶具象化的呈现,传播寓意美好的“福”文化。“怎么认知‘福’,该如何表现‘福’?思来想去,觉得壶与福谐音,用陶瓷、茶壶的器型来体现,那么百壶和‘百福’的意思也就一样了!”许瑞峰说,经多番思虑后,决定将史上百位历史名人、书法大家所写的“福”字与德化白瓷制作技艺结合,以此来展现“福”。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崇福、祈福、盼福的传统。为了传承和演绎“福”文化,推动全市上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ls/19358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