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句话把人说死

北京扁平疣医院咨询 http://m.39.net/pf/a_8812944.html

三句话把人说死

语言是一门艺术,也是一把双刃剑。

三句话可以把人说死,三句话可以把人说活。

巧舌胜似百万兵。

《左传》中有篇《烛之武退秦师》的文章,就是描述郑国的烛之武临危受命,凭三寸舌,退百万兵秦军的故事。

语言真的可以左右历史。

因为它是有思想有精神有力量的。

历史往往就凭借一个人的口舌,左右了天下那么大的事。

但要把“说话”变成利刃,不在于文字,不在于语言,而在乎“修心、修身”,内圣而外王。

所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说“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历史上就有“三句话把一个人说死了”的故事。

荆轲说了三句话,就把樊於期给说死了。

荆轲口才一流,辩才无双,话能杀人,但剑术平平,杀不了人。荆轲对樊於期说了三句话:

第一句:将军对秦国如此忠诚,但秦王杀了你全家,还悬赏天下用千金和万户侯来追捕您。将军怎么办呢?

一句下来,说到痛处的樊於期即刻泪流满面,“先生,其实我每天都会想到这些事情,经常骨髓都是痛的。可是,我一个人流浪在外,根本不知道又什么方法可以报仇啊。”第二句:樊将军,现在我有一计,既可以解决燕国眼前的祸患,又可以为将军报灭族之仇。将军您觉得如何呢?樊於期一听,立刻拉住荆轲说:“先生有什么方法,有任何需要,我都绝不会推迟!”第三句:我希望能够借将军的头颅一用。这样我就可以取得秦王的信任。那时候,我左手拉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出匕首,刺入秦王的心脏。这样的话,将军您的家仇和耻辱就可以报了,而燕国也得到了保护。不知道将军您愿不愿意呢?

樊於期一听立刻站了起来,激动地说:“既然先生已经谋划妥当,我怎么会吝啬我的性命呢!”

说完,樊於期拔出佩剑,横剑自刎。

樊於期为什么能被荆轲说死呢?

这要讲一个背景。樊於期本来是秦国的预言猛将。特别能征善战。但有秦国小人看到他履立战功心生嫉妒,于是就向秦王进谗言,说樊於期功高震主,一旦反叛后果不堪设想。帝王最怕就是“尾大不掉”。秦王把樊於期全家抓起来,控制起来,作为“人质”,防樊於期造反。樊於期听到后非常气愤,认为自己在前方替你卖命,帮你打天下,你居然要杀我全家,你这样做,就算我将来打了胜仗班师回朝,你也可以把我杀掉。既然没有好下场,那我还跟你干嘛呢,于是跑到了燕国,但秦国立即向燕国宣战,要燕国交出樊於期。燕国的太子丹左右为难,交吧,害了樊於期,也让天下人寒心,不敢再投奔燕国,不交吧,强秦又要来犯。后来,燕国想到了一个主意:派人去刺杀秦王,以解决这个矛盾。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于是开始,这个项目一启动,就是要了樊於期的命,好让荆轲献头时刺杀秦王赢政。

也有用三句话把人说活的例子。

非常喜欢养鸟的齐景公要把替他管理鸟的烛邹处死。

因为齐景公的鸟都飞走了。

以前的皇权朝代,帝王杀个人就像捏死一个蚂蚁。

通俗说法是“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不死不忠。”死了还要“谢主隆恩”。

此时,名臣晏子站出来说:慢!让我宣布烛邹的三条罪状,再杀他。

齐景公非常高兴,内心感谢晏子让他“杀人有理”。

晏子列数烛邹的罪行:

一、烛邹!你是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

二、烛邹!你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

三、烛邹!你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是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罪状列完了,请杀了他。

齐景公一听,这那是要杀死烛邹呀,那是要我犯错误呀,为了一只鸟去杀一个人?这烛邹杀不得呀。

当然,历史书上也有把人骂死的故事。

就是“诸葛亮骂死王朗”

王朗本属汉朝元老,现官魏之司徒,年已七十有六。自诩口才了得,欲以一席话折服诸葛亮。及至两军相遇,与诸葛亮答话之时,反诸葛亮将王朗历史,披露于军前,尽情丑诋。王朗竟然理屈词穷,气塞胸膛,撞死于马下。

诸葛亮言如利剑的话:你既为叛逆之臣,就该藏头缩首,怎么你还敢在这行伍之前讲什么天数!我把你这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罪孽深重,恶贯满盈,神鬼之所共怒,天地之所不容,又道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天下之人,恨不得食尔之肉也!

诸葛亮确谓是口才中的“核武器”,曾在东吴舌战群儒,一个对那么多;气死周瑜、曹真;骂死王朗……

当然,还有口才佼佼者,如蔺相如、苏秦、张仪、邹忌、东方朔、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人。齐威王用为客卿。他学无所主,博闻强记,能言善辩。他多次用隐言微语的方式讽谏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还多次以特使身份,周旋诸侯之间,不辱国格,不负君命。公元前年,楚国侵齐,他奉命使赵,说服了赵王,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风,不战而退。司马迁称赞他说“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

附:如何写好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狗咬情敌也是新闻。新闻主要是它有无重要性、显著性、时效性、突出性。

莫言曾在华东师范大学作了个“写什么、怎么写”的演讲,他深刻地说,“写什么”的问题,归结到最终,就是把人当人来写;“怎么写”的问题,写作技巧有很大作用,但没有纯粹的写作技巧,技巧和内容有时候会成为一个问题,技巧有时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梅州日报社前副总编辑刘庆祥先生曾经在他的《新闻写作十讲》中指出“新闻编辑记者应当是多面手,会写消息、通讯,也应当写评论,十八般武艺样样皆会,才能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这就是说,要广泛熟知和掌握新闻写作的各种方法和技艺,融会贯通地完成各种新闻报道。

其实我个人是非常注重写作技巧的,特别是写新闻报道,要“报”得好,就要懂得“道”。从事写作20多年,我总是千方百计地探索怎样以最短的时间、最快捷的方法、最准确的语言、最真实的事件写出最好的新闻。当然,所有作品,都是作者思想和精神的一种文字排列组合,通过多个常用字去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写得好与不好,关键还是作者自身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内核,因此,不是说中文或新闻、传媒等学科毕业的人写新闻就一定写得好,我认为,不管你是哪个学科、专业出身的,思想和精神上去了,作品一定会得到历史的尊重和收藏,个人也会获得一定的成功。

在新闻写作中,我更注重工作状态和专业水平,所以提出了“八个字”的观点,就是“激情、学习、思考、专业”。

“激情”指的是激烈、激荡、激动、激奋、激发之情。“激情”是一个极具驱动力的形容词,具有魔力与吸引力,吸引着无数的人去爆发、爆发、爆发!深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非常推崇“激情文化”,“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大家都知道。“激情”就是一种执着,一种永不放弃,最高境界就是“爱屋及乌,终身无悔”。写东西就是这样,单纯而执着,为了写出好东西,愿意付出一切,五+二、白+黑,什么苦都可以受,激情写作,激情调研,激情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写作是一个人就可以成功的事业。而激情的基石是钟情,如果不爱好,何来激情写作?只有爱和热切的行动,才能完成如此寂寞、孤独、痛苦、折磨人的写作。

“学习”两字大家都知道,大家也非常重视,但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不一定全知。学习是一种责任,是一种追求,是人生境界、也是重要使命。要学得好,必须与时俱进地学,同一学校毕业出来的人,或者是同一平台的人,或者原先在同一水平的人,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人落后了,或者被淘汰了?这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问题,后天学习、不断学习,才是一个人不断进步和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做到“思”、“悟”,“博”就是要博学,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善于变大家的智慧为自己的智慧。“思”就是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于思考。“悟”就是要善于总结、善于分析、善于悟出规律。这里推荐“五学”:一要学政治。政治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是指挥棒,没有“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就不能写出好文章。二要学法律。在当今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时代,新闻报道不懂法、不守法、不用法,会出大问题。三要学业务。对自己所在行业的一些专业知识,要有所了解,有所学习,做到不说外行话,不写外行文章。四要懂得系统学习。系统地学习经济、历史、地理等其他知识,掌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从历史、地理,甚至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五要向大自然学。山水之间,不仅有人,还有其他各种生命,有游鱼、飞鸟。鱼得水游,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以超物界,可以乐天机。人要如此,走遍千山万水,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定可悟出其中的义理。向大自然学习的第一人是伏羲,学得也最好,创造八卦。

“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世间一切触手可及的东西,无一不是思考的产物。任何东西的发明和创造都必须经过思考的大门,而且世界上没有一种力量可以战胜思考力。亿万财富不是存在银行里,而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从事新闻报道的人一定要有深刻的思想。因为深刻是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感悟,对大千世界万种风情的独特表白。新闻记者就要以深刻的思想发现世界,以深刻的理性感受世界,以深刻的感性认知世界,以深刻的感悟来表达世界。写东西的最高境界是写出思想、写出精神,如果作品不是思考的产物,何来思想、精神?

“专业”是指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生活生产实践中,用来描述职业生涯某一阶段、某一人群,用来谋生,长时期从事的具体业务作业规范。从事新闻工作一定要具备专业水准,如刘庆祥先生《新闻写作十讲》中强调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和应有的精神、新闻报道要真实、制订报道计划、约稿选稿改稿、怎样进行采访”等等,都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我认为“专业”有四个层次,一是勤奋,要做到尽力而为、全力以赴、不留遗力。没有勤奋,就没有好作品,不仅是学习、思考还是专业素养,都以勤奋而得来。二是能力。打铁还须自身硬。不仅要熟悉新闻报道的写作和报道等规律,而且还要具备专家的水平。特别重要的是,要注重身体健康,没有了体力和健康,不可能完成繁重的采访和报道工作。三是业界权威。在自己从事的某一领域,是一个行家里手,有话语权,有发布权,大家都相信你,这一点也很关键。四是理论水平。从事新闻写作一定要有较高的新闻理论或言论功底,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才能打动人。

什么是新闻?

要说如何写新闻,首先得先从什么是“新闻”讲起。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新闻主要是它有无重要性、显著性、时效性、突出性。

新闻作为一种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的活动,它的产生与发展是同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类生存的需要息息相关的。因此,作为新闻信息的传递形式的新闻及其编辑采访工作,也绝不会一条路子、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永恒不变。它总会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对现代新闻工作的研究,必须立足现实,回溯历史,面向未来。我们要总结和继承新闻工作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求得未来的更快发展。

美国新闻学者麦尔文。门彻认为,在任何时代,作为新闻都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新闻是从正常的事件流程中脱轨而出的信息,是某种预期的中断;二、新闻是一种信息——人们需要这种信息来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首先,新闻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其次,新闻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

如何写新闻简讯、消息和通讯?

一个通讯员,或者是新闻秘书,甚至是一个编外新闻工作者,他最常写的是新闻简讯,再次是消息和通讯。

简讯只有三两句话,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它不是新闻。其实不然。新闻界有长枪短炮之说,也就是要把短新闻作为“炮”来经营。美国总统肯尼迪被人枪杀,第一次向全世界刊播的就是简讯。那时候随同肯尼迪的记者听到枪响后都知道自己遇见了百年难遇的新闻,结果有个老记者经验丰富,他抢得了这条新闻。他用什么办法?用老拳把其他两个记者打昏。

通讯员发现或遇见了突发新闻,如公路上发生重大车祸、某地发生地陷、地震等,最好以最快速度写简讯,抢新闻。以后再去写通讯也可以。其他工作中有新闻性的东西也可写简讯,如企业有重大活动,出现好人好事,行业取得显著成绩,改制有新的经验等。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有二:一、通讯员不是职业记者,写新闻速度不快,如果一件事要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才能完稿,人家记者早来了,或这件事已成早闻了。二、简讯发稿快,编辑用起稿来也快。现在编辑最怕的是用通讯员的长稿,改起来较难。写简讯最容易,只要写清楚性情的事件就行,再加是时间、地点,如果有需要再阐述一下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相关人物。

消息是新闻中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式。人人都要会用这种写作方式。消息最主要的结构有三部分:导语、主体(含背景)、结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段论”。所以消息一般都比较短,全省、全国评好新闻,规定参评消息不能超过字。

消息大都采用“倒金字塔”写法,就是把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精辟议论放在第一段,也就是导语这一段。它概括了一条新闻的精华,如同钓鱼钩上的诱饵,一下就把记者吸引住好的导语具有这样的方魔力“导语一唱歌,读者跟着哼。”

导语,即新闻开头,通常是第一个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在表达方式上,有归纳式、叙述式、描绘式、解释式、提问式、奇特式等。如:中国第13亿个公民1月6日凌晨在北京降生。导语: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我国第13亿个小公民于6日零时2医院,至此,中国人口已达13亿。韩媒体披露朝鲜最高机密,朝做好同美持久战准备本报综合报道韩国《京乡新闻》5日披露了一份总长为33页的朝鲜“战时大纲”。这是朝鲜方面在去年美国发动伊战后公布的一份应战纲领。这就是归纳式,它的特点就是一语道破新闻最主要、最精华的内容,以吸引读者。

叙述式:山西太原一假军校五年不倒校长为在逃人员。导语:年11月20日,在一起斗殴事件之后,位于太原市的一所“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军校”被查封。该校于年5月1日开办,五年多来,曾两次迁址,两次被查,却两次保留下来,且规模越来越大。在该校数次晚会和庆典中,曾有山西省及太原市多名政府工作人员出席。经查证,该校创办人系在逃人员。至查封时止,该校假借“军校”名义共招收余名学生,涉及学费及“好处费”逾千万元之巨。截至今年元旦前,仍有部分学生和家长滞留于校等待事后解决方案,不肯离去。它的特点就是平铺直叙,先创造一个情景或气氛,然后引出新闻的翔实报道。

解释式:国务院局长被下属砍伤续,被砍局长已能开口说话。导语: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老干部局局长侯金树,前日被下属砍伤,昨日,医院看望他,目前侯局长情况良好,没有生命危险。而行凶者所在的单位有人推测行凶者可能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

奇特式:13岁流浪女爱上继母之子怀孕生父控其丈夫强奸。刚出生就遭父母遗弃的幼女何春雨,吃着百家饭长大。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比自己大18岁的打工青年樊振杰。童年近乎相同的悲惨经历让两个人相爱了。然而,正当两个人相依为命、互相温暖时,樊振杰却被女孩突然出现的生父恶意告发。

提问式:谁解中国石油危局?导语:谁解中国石油危局?正当海外媒体在岁末纷纷报道,12月25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已经决定向中国开放本国的油气储备的同时,渤海湾传来消息,专家发现华北的渤海湾盆地可能蕴藏亿吨石油储量,其中90亿吨已经探明。专家估计,这次发现可维持中国能源需求“一段颇长的时间”。

消息的主体:写法可以用倒金字塔、金字塔、双塔式、并列式、自由式、提要式等。交代背景时要开清楚历史背景、人物背景、地理背景或科技知识背景。结尾可用归纳式、意外式、高潮式、悬念式或展望号召式等。

怎样寻找新闻?

这个问题也就是新闻资源占有的问题。大家都知道,要取得新闻源无外乎有四个方面:一是领导或上级部门给的新闻素材,或者说是领导或上级部门交办的采写任务,或是中心工作,或是工作通讯、或是经验报道等。二是读者报料。三是突发事件引发的新闻。四是自己找的新闻。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也一样,不是没有新闻,只是要懂得如何才能找到新闻。寻找深度报道首先要戴“有色眼镜”,深度报道的记者和别人人看东西和看问题是有区别的,别人看东西看问题不用过滤,而记者要很好地对有可能是新闻的东西和问题认真过滤,就像淘金沙一样。

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当记者时到一个山村采访,同行的记者看到这个山村和其他地方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早早上床睡觉准备明天走人。但范敬宜没有睡,而是走家串户了解情况。他了解到这个山村以前是个很出名的村,不仅穷得叮当响,而且因村民赌博闻名,还有不少小偷小摸经常在晚上作案,这个村的晚上以前几乎没有平静过。改革开放后,村里落实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办了工厂,搞起了副业。农民有了收入,生活走上了小康,不再赌博,也没有出现过偷盗现象。于是,细心的范敬宜写出了《这里的夜晚静悄悄》的新闻,后来获得全国好新闻二等奖。

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范敬宜去农村了解“夏锄”情况。去了两天以后发现,上午10点来钟的时候,田野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而在承包以前当时的报道都是“红旗招展,人欢马叫”。实际上那时大家磨洋工,不出活,反正是吃“大锅饭”,“干不干,一毛半”,一天就挣一毛五的工分。为什么现在地里没有人了呢?在承包以前,人们都是八九点才出工,而现在包产到户了,人们早上四点就出工,等天大亮时已经收工回家了。以前认为带来活力是“红旗飘飘,人山人海”,而现在却正相反。如果不了解大局,不了解以前的状况,不去思考,就抓不住这个有时代特点的好新闻。范敬宜就此写了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新闻《田野静悄悄,地静苗情好》,并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要找新闻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从何而来?这和自己的学习和修养有很大关系。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写手,他对新闻的苛求犹如像一只老虎寻找猎物一样,时时保持自己的敏感,对世界漠不关心的人当不了好记者。我在《新闻聚焦》一书中说过三句话:“当记者要懂得学习,学会思考,不断生产观点,销售点子,善于舆论引导;当记者需要爱和激情,更需要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当记者在当今财智时代要学会以自己的智帮别人创造财富。”这三句话基本概括了一个写手应该具备的素质。

我说说我报道梅州发展战略的事。我对梅州的发展战略是相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nr/193561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