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53189.html
《泉州晚报》年8月2日在二版《刺桐党旗红》栏目以《扎根深山廿四载探索科技兴农路》为题,报道了吕德文同志先进事迹,现将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从年毕业分配到林业系统直到现在,吕德文扎根永春山区已经24年了。在永春县下洋镇工作的10年间,他走遍每个村庄角落、山头地块,帮扶农民多户,促进增收多万元,推动造林3.8万亩,使下洋镇的森林覆盖率从74.2%提高到77.9%,森林蓄积量由25.3万立方米提高到29.9万立方米。下洋镇也多次被县里评为林业工作先进乡镇,成为永春的林业强镇,以及山区农民科技兴农兴林致富的典范。
非科班出身的林业专家
24年了,吕德文不曾离开过山里。同事们说他是“一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其实,吕德文并非林业科班出身,求学期间,他学的是人造板专业。毕业分配到永春坑仔口林业站工作后,吕德文发现,这里的工作更多的是造林和林业科技推广。
业务不精通绝对不行,吕德文白天跟着同事上山入林,晚上回来就挑灯夜战,记录学习心得,整理业务资料。靠着迎难而上的冲劲和韧劲,吕德文很快成为一名业务能手。他的多篇文章发表于专业学术刊物并获奖。
年,下洋镇第一次引进杜仲育苗和造林项目。由于是初次接触,大家对这个项目都很陌生,而参加过杜仲种植培训学习的吕德文,义不容辞地当起了老师。他常常帮助大家规划设计,指导育苗、造林和抚育管理。两年来,该项目已成功育苗45亩,获得95万元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周边涂山、大荣、上姚等地农户种植亩。吕德文也获评福建省第二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
变山林为绿色“聚宝盆”
作为永春县的重点林区乡镇之一,下洋镇造林任务重,处处离不开吕德文的专业技术指导。林业工作很辛苦,跋山涉水是家常便饭,有路的地方要去,没路的地方也得去。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里,还常有各种蚊虫蛇蝎。吕德文和同事们白天上山,常常到天色渐暗才能回来。尽管有当地人做向导,但是几次迷路经历也令他心有余悸。让吕德文印象最深的,是在德化、永春和大田三地交界的山上迷路的经历。那天夜色已深,一行人在山里转了很长时间,始终找不到下山的路。过了很长时间,他们终于发现一条水管,顺着水管,总算下了山。
近三年来,吕德文推动下洋镇完成人工造林更新、中央投资纵深防护林工程及重点流域一重山生态修复工程等近亩,营造和抚育生物防火林带50多公里,使该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显著提高,成为当地的绿色“聚宝盆”。
本报记者蔡紫旻
通讯员颜尧民蒲远宝
责任编辑:颜尧民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nr/1935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