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润物无声青年创客文化IP孵化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jpm.cn/article-123588-1.html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小长假,泉州古城再次成为了焦点。据专项监测数据,10月5日-10月6日,西街人流量达13.26万人次,金鱼巷人流量为1.78万人次。熙熙攘攘的人流、西街小广场创意集市、金鱼巷“润物无声”展览等,都成为了朋友圈、微博里刷屏的动态。

这些吸人眼球的动态里,毫无例外都有年轻人的身影。或是年轻人在游览,或是年轻的策展人。不断涌入的年轻文创者,得益于我市在泉州古城保护活化业态、加强业态培育和引导所作出的努力,泉州古城“润物无声”青年创客文化IP孵化工作的启动,让更多青年文创工作者在古城找到实现梦想的一席之地。(泉州晚报记者殷斯麒)

五位青年创客亮相金鱼巷

要说如今泉州新晋古城网红地,非金鱼巷莫属。小长假期间,金鱼巷里游人如织,天南海北的游客纷纷来此打卡,品尝美食,观看“润物无声”展览。

国庆期间金鱼巷的文创产品展示(图片来自微博网友

长鹿角的肥牛)

国庆期间邀请了五个青年文化创客团体以参展人形式入驻金鱼巷22号展厅。延续过去将金鱼巷作为在地创新创意实践聚居地的定位,主要展项包括“内幕实验室”、“原创发生”、“温故知新”、“大漆文化”、“鱼游故里”。这五个青年文化团队正是泉州古城“润物无声”青年创客中的成员。

“内幕实验室”是90后插画师陈若凌的参展项目。走进展厅,立着12根黑的“电话柱”,一条线连着一个听筒用的纸杯。拿起纸杯静静放在耳边,聆听纸杯里的声音,有承天寺月台诵经声、开元寺梵音、讲古泡茶话仙、外婆缝纫机声……属于泉州的独特的声音,仔细聆听,生发出无限感动。“这十二种声音,有的是大家经常听到却容易忽略的西街,有的是正在消失中的标志性声音,希望用声音这种介质,让大家在听觉的世界里感受泉州这座城市。”陈若凌说,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录这些声音,还特地到乡下修补好奶奶那台破旧的缝纫机,专门录好缝纫机的声音。“很多小朋友听了缝纫机的声音,都觉得新鲜又好奇,这是他们这一辈已经基本不会接触到的声音了。”

做大漆的李旭,用竹子、木头、鹅软石做材质,作了大漆的木头手环、手串、吊坠、杯子、茶具等生活用品。“国庆期间金鱼巷游客很多,这个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漆文化。”李旭介绍,购买他产品的有来自上海、江苏、江西等地的游客,接下来在展厅他还将尝试将音乐与大漆产品进行结合,宣扬大漆文化。

漆器展示(图片来自微博网友

顾冰龙cj)

“鱼游故里”的参展人高旻玥会向客人不厌其烦地介绍她设计的“金鱼衫”,衣服上有三只小金鱼,代表着多元包容的老泉州人、来泉筑梦地新泉州人和情系桑梓的在外泉州人。“鱼游千里,心在故港”正是设计的初衷。“金鱼巷的这个平台很适合我们初创团队,我很珍惜这里,接下来还会推出更多泉州元素的作品。”高旻玥说道。

分三阶段进行孵化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古城创业青年组织优势、动员优势,进一步整合各方面资源,有效对接创业青年需求,开展创业培训、创投对接等服务工作,实现创客社群、创意实践、资源共享地良好众创生态系统,我市启动泉州古城“润物无声”青年创客文化IP孵化工作,计划以金鱼巷等古城范围内适宜空间为依托,以政府鼓励支持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手段,有效整合多方资源,吸引众多青年创客入驻古城。

国庆期间,在泉州西街小广场展示的老物件(陈清霞摄影)

孵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试验期,主要依托金鱼巷22号5家店铺,以4个月为期,甄选15名创业者入驻,免租期1个月,展后3个月进入快闪店阶段,需支付一定的空间管理费。在此期间参与项目将同步享有提供的组织和宣传等展览配套服务。

第二阶段培养期,通过第一阶段考核的孵化对象,将转移至古城范围内集合空间进行重点孵化,可享有讲座培训和学习考察、获取第一手行业咨询以及专业顾问团队的创业咨询服务,参与市场竞争考验。孵化时间为3年一期。

第三阶段成熟期,随着不断成长起来,创业团队最终固化为兼具商业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独立IP。完成孵化的创业项目,或可获得市文旅集团投资支持,在古城创立独立经营店铺。作为最终受益者,孵化成功的IP则需要以协助孵化、经验分享等方式,反哺古城孵化工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nr/19358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