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共识
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期间,“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在中国泉州成功举办。亚洲各国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了亚洲文化的发展历史,展望了亚洲文化的未来前景,从亚洲文化的特性看“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对亚洲文化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与多维度的阐释;表达了维护世界文化艺术多样性和建设共生共荣亚洲文化生态的愿望。达成如下共识:
1、亚洲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文化的共生共建是亚洲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需要亚洲各国为构建亚洲文化共同体和增进相互文化交流而努力。
2、亚洲文化论坛是亚洲国家间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的共享机制与合作平台,对增强亚洲国家的文化共识与价值认同、推动亚洲文化的合作发展与国际传播具有积极作用。
3、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是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将成为亚洲各国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亚洲各国携手参与世界和平发展起积极作用,会议予以充分认可并呼吁协同推动。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全体与会代表
年11月10日莫言为《泉州晚报》题词:三教九流荟萃泉州文化古城万古千秋此次应邀出席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的著名作家莫言,昨日在走访了泉州关岳庙、府文庙、清净寺、李贽故居、天后宫、海交馆后,盛赞泉州是一个文明荟萃之地,并欣然为本报题词:“三教九流荟萃泉州文化古城万古千秋”。
泉州文化的包容性超乎想象
当日下午,莫言走访了泉州老城区多处海丝文化遗迹。关岳庙的彩绘雕塑、清净寺的穹顶尖拱形门楼,府文庙开阔庄严的古建筑群,天后宫海上保护神的故事等等,都令他充满兴趣,不时拿起手机拍照,驻足询问。他认为,宗教遗迹对一座城市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泉州宗教文化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更为可贵的是,宗教文化作为泉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包容性超乎想象。
“一个下午走了几个庙宇,儒教、道教、伊斯兰教、民间信仰,在一条街上比肩而立,而且在庙宇里都可以看到各种文化的融合与相互影响,泉州文化的包容性超乎想象。
李贽的思想至今仍具有先进性
李贽故居坐落于万寿路旧街老店的夹峙之中,规模不大,厅堂局促,参观之时,大雨滂沱,但这并不影响莫言的兴致。对这位明代杰出思想家有过研究的他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他还遵朋友所托,为一处李贽纪念碑林写过七言碑刻。
莫言在李贽故居墙上挂的“李贽语录”前轻声低吟,他说这些观点值得体会,值得回味。他认为,李贽提出“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口号,主张男女平等,重视商贾作用。他提倡文学创作以“童心”出发,表达真情,这些在今天看来依然适用的观点的形成,当时也许深受多元、自由、包容的泉州文化的影响。“李贽死后,《明史》不为他立传,后人对他毁誉不一,但其思想影响至今,他无疑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座丰碑。家乡人对他身怀敬仰,并修缮故居,纪念祭祀,这也是泉州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一种具体可感的表现。”
城市的博物馆是对市民心灵的滋养与修复
十字架竟然可以刻在莲花座上?外国侨民在泉州的碑刻居然有这么多?海交馆里陈列的各国石刻、墓碑,令莫言对这些冰冷的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十分感兴趣。“在这里,泉州的文化融合的特点就更加明显、更加引人注目了。”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也许无法让人们在物质上有所收获,但它展现的深厚历史、多样文化、悠久文明这些内涵,感染市民的心灵。通过丰富的藏品,让市民接受历史和文明的熏陶和洗礼。这样的过程,是对市民心灵的滋养与修复。”在参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时,莫言深受触动,并为该馆题字“参观海交馆,思绪万万千”。
“仅仅两三个小时的参观,我的感受很多、很丰富。感觉到泉州是一个文明荟萃之地,由于多种文明荟萃融合,产生了独特的泉州文明、泉州文化。泉州最吸引我的是她悠久历史的传承,最独特之处在于她多元文化的融合。独特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所以我说‘三教九流荟萃泉州文化古城万古千秋’。”莫言笑着解释说:“‘三教九流在这里指的是宗教与文化的多元,不是贬义词。”
刘梦溪:文化底蕴深厚泉州非常吸引我
“中国最古老的《易经》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意思是说,尽管方法途径不同,人们最后总还是要走在一起的。故,‘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也是中国文化贡献给人类的大智慧。”刘梦溪强调了“和而不同”的运用之美。
刘梦溪认为,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这是中国文化一向的主张。“因为这个世界有差异,但差异不等于冲突,而是可以‘和而解’的。”这点在泉州也得到实践,他提及多年前便来过泉州,有感于多种宗教的融合发展。
刘梦溪多次提到泉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谈起在泉州生活的弘一法师等人时如数家珍,“泉州非常吸引我。”他说。
人物名片:
刘梦溪,年出生,文史学者。
代表作品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红楼梦与百年中国》、《论国学》等。
余秋雨品味鲤城古街后表示:“像是听到了历史的回响”鲤城区作为泉州的“老城区”,在53.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密布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昨日,刚参加完在泉州举办的第三届亚洲文化论坛的著名文化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先生,也被吸引到这里,饶有兴致地当了一回“古城观光客”,品味起鲤城的甜蜜“老时光”。
余秋雨首先参观了天后宫、德济门遗址和李贽故居。这三处文物古迹相距不过数十米,泉州天后宫素来被认为是海内外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祭祀妈祖的庙宇,这里香火缭绕,终年不断;德济门遗址是泉州古城南门遗址,曾是古代舶来货和外销产品出入泉州城的要道,是古代泉州繁荣的象征物之一;李贽故居则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过的地方,人文价值不言而喻。余秋雨对这三处文物古迹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是“老邻居”,表示惊讶和赞叹。他称,鲤城一定好好保护好这些重要的文物古迹,留住老城的根,并将他们的文化底蕴完美呈现给世人。
沿着老街巷行走,余秋雨又接连参观了李妙森故居、车桥头、明来远驿遗址、林廉平海蛎壳厝、苏家花园,以及正在建造中的非遗展示中心馆——“海员俱乐部”等地。李妙森故居位于青龙巷“龙头”地段,精致的红色外墙砖雕和天花板倒莲花雕饰,独特的西式窗棂,使得这座建筑别具特色。余秋雨微笑着表示,这里印着印度教色彩“象头人身”图案的瓷砖独具一格,很有“海丝”味,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泉州古代繁荣的远洋贸易。林廉平海蛎壳厝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两堵蚵壳墙。余秋雨认为这里同样蕴含着海洋文化的元素,十分宝贵,他还表示曾在葡萄牙见过类似的蚵壳建筑。走过狭窄的道才巷,如过“一线天”;进入苏家花园,像到了异域“吴哥窟”,一门一移景的路程,让余秋雨连叹“开眼界了”!他还表示,车桥头、明来远驿遗址等都是海丝文化的重要坐标,诉说着泉州古城的历史记忆,拥有保护价值。
鲤城正着力打造“聚宝城南·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园”,在古城文化复兴的篇章中,城南或将再度成为泉州的文化地标。余秋雨对此表示赞赏,他认为城南复兴首先要保护好现有的古物,“能旧不能破,要修旧如旧”,在片区整治过程中也要顾及老居民的生活,合理开发利用好辖区内的资源。在游走城南街区后,余秋雨表示这段“旅程”虽短,但是回味绵长,“走在鲤城的古巷中,像是听到了历史的回响,余韵袅袅,心旷神怡”。
白癜风要注意什么白殿风用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