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徐建平校长的作品在泉州晚报发表啦

雪一定要化成春天吗

□徐建平

女儿今年初三,下半年就要上高中了,新高考是不可避免讨论的话题,今天,她和我说:“我坚决不选物理!”我头脑一片空白——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马上又联想到这很正常——上“百度”搜索一下,《新高考“弃物理”成趋势物理学界心塞:后果很严重》之类的报道铺天盖地,这次,网上的意见与标题一样惊人相似。

记得有位国际物理大师曾说过:“一个没有物理素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小时候,我们对“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句烂熟于胸。物理学科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曾几何时,能学好物理就是“高智商”的代表,为何转眼间就被“嫌弃”至此呢?追根究底,物理学科比较难是主因——难在严谨、刻板与枯燥。

猛然想起,刚开始课改那阵,有个著名的案例,一次考试中,一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一个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教师判其错误,舆论一片哗然,呈一边倒的批判——不仅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更上升到因为限制了孩子的想象,所以诺贝尔总是抛弃中国云云。

作为文字爱好者,今天之前,我是上述观点的坚定支持者,为孩子惊人的想象力点赞。但今天,我陷入沉思——雪融化后,变水,是严谨的,客观的科学常识,是小学生认知世界的第一印象,第一根钥匙。雪化成“春天”“希望”等,作为诗意的表达无可厚非,但对刚刚建立对世界认知的小学生来说,是否出现常识的混乱?

想起诺贝尔奖一半以上是德国人,德国人的严谨刻板想必是众所周知的——做饭时,严格按菜谱的指示,盐几克等,都要用天平称完再下锅。反观我们的文化,“差不多”“大约”充斥在我们身边——做菜时,盐少许,多少呢?厨师凭经验看着办;今天植树几棵呢,大约几棵——从某种角度看,我们与诺贝尔奖无缘,或许不是因为缺少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因为缺少德国人那样的认真、严谨、执着。

在机关工作几年,整天与文字、数据打交道,政府的公文和汇报材料,需要绝对的严谨,每个数据都要前后统一,稍微有出入,马上就会露出马脚,造成事故,所以,每份材料出手前,每次都要为“大约”“差不多”的数据,反复核对,耗费心力。

又想起,年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回大气层时,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减速降落伞无法打开,宇航员在现场直播的亿万观众面前殉难。再想起,前几年风靡全国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法国禁播风波,虽然被证实是谣言,但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狼吃羊是本能,是自然界的法则,如果连最基本的常识都可以颠覆,如何让我们的孩子面对真实的世界?

回到最初的原点,雪化了变成什么——首先一定是化成水。春天、希望、收获等等表达,是变成水这一科学常识固定之后更诗意的表达——这与科学的严谨无关,是文学拓宽孩子成长空间的另一种方式。

(作者系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校长)

本文载自《泉州晚报》5月4日第13版“教育”栏目,图片截自《泉州晚报》数字报。

徐建平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的偏方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kyfjt.com/qzwbys/19352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