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福建泉州河长制让清水长流

今年1一10月,泉州市流域水环境质量保持优良,小流域水质稳步提升,13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总体优良,Ⅰ~Ⅲ类水质比例为%;县级以上12个实际供水的饮用水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山美水库、惠女水库水质均达到Ⅲ类要求,52条小流域、59个监測断面水质稳步提升,Ⅰ~Ⅲ类水质比例为79.7%(47个),6条劣V类小流域已全部达到消劣条件。

数读

01

全面推行河长制

夏秋交替之际,走在位于晋江下游的泉州江滨公园,雨后的晋江水悠悠流淌,放眼望去只见水面宽阔、波浪平缓。岸边,芦苇花随风摇曳,龙眼树的果实缀满枝头,古榕树、文物古迹、文化雕塑、健身步道等错落点缀,与水相映成趣,不少市民前来垂钓和游玩。

福建省泉州市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力争上游的决心,全面推行河长制。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目前河长制构架全面建立,基本制度全部出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曾经被污染的河流,经过不断整治,实现涅磐新生,焕发新的生机。

以水为源,方有风景无限。有山有水的泉州,山川添秀,清水长流,乡愁永续。泉州市也通过全面创新、多点开花,打造了富有特色的河长制“泉州模板”,多项工作在福建全省,乃至全国考核中名列前茅。

滨江公园

02

当好“施工队长”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指出,河长就是治河管河的“施工队长”,既要运筹帷幄也要靠前指挥,既要直接挂帅也要亲自出征,画好“施工图”,定下“施工目标”,把握好“施工要求”,“挂图施工”,确保治河管河落到实处。

9月17日,泉州市召开河长制工作专题会议,会上,泉州市委书记康涛强调,河湖长是“施工队长”,各级各部门要完善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提升成果,打造更多特色亮点,推动更多工作走在前列。

如何当好“施工队长”?泉州市谋划了进一步深化河长制工作的新思路。首先,是在组织体系上下功夫,自上而下,建立“三级五层双河长”组织体系。设立双河长,由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双河长,亲自抓,带头干,并做到市级河长一个季度至少巡河一次,县级河长个月至少巡河一次,乡级河长周至少巡河一次。

陈其昌,是泉州晋江内坑镇的镇长,也是其辖区内九十九溪、加塘溪、外曾溪内坑段的总河长。每周,他都会骑着自行车,背着巡河背包,沿着河道仔细巡查,风雨无阻,高温不倦,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着手处理。每次巡河后,他都会把自己对于河长制工作的想法和心得记录下来,不知不觉间,他的工作笔记已经达到了1.7万字。这些手稿,他笑称为“我与河长制的酸甜苦辣”。作为一名普通的河长,他的兢兢业业也得到了镇上老百姓们的支持和好评。他说,刚开始背着双肩包巡河时,当地百姓看到,都以为他是在锻炼身体,现在大家看到他都亲热地打招呼,知道是作为河长的他又来巡河了!

德化县南埕镇石柱村连伟聪摄

据统计,目前泉州全市共设河长名,分级分段,他们都如同陈其昌一般,切实履行着河流管理保护的职责,为实现“水清、河畅、景美、民富”的目标而努力。

九龙管水,历来是河湖治理中的大难题。为了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部门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局面,泉州市从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保障、建立联动机制、广泛运用新技术等方面发力,逐步形成以协调推进机制、督导检查机制、监测监控机制、执法联动机制、考核评比机制、宣传引导机制等“六项机制”为总体框架的河长制工作体系,有效推动河流管理保护各项工作的落实。一些河流实现从“无人管到有人管”“多头管到统管”“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转变,一些长期遗留的问题得到解决,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治理任务顺利推进。

泉州市在全省创新设立“流域河长办”,每位流域河长确定一个联系部门,成立一个工作班子,初步形成了以河长为核心、河长办统筹、部门各司其职、协同联动的治理合力,以及综合治水格局。泉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王逸民介绍,从实践情况来看,6项工作机制有效化解了原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多头管理、分散低效、衔接脱节等问题,成为河长组织体系创新促行动、见成效,推动河长制工作向纵深拓展的有力抓手。

作为泉州市的试点,晋江市还尝试推行了“河长一支笔”资金统筹保障机制,整合原本分散在住建、环保、农业、水利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和资源,由河长统筹安排、统一审批、统一实施。晋江的13条县级流域、8条镇级流域,都分别设立河长制项目资金专户,由各河流河长统筹安排,集中财力,统一发力,做到“一支笔审批,一位河长统抓到底”。

青山绿水黄万成摄

03

科技助河新模式

为顺应智能化、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泉州积极运用互联网、无人机等高新技术,通过天巡地查、人防技控,形成了政府与公众台力、线上与线下互动、实地与远程联动的监测预警格局,可谓是撒下“天罗地网”,开启科技助河的新模式。

作为泉州的"大水缸”,南安市水系发达、水资源较为丰沛,丰富的水系资源滋养了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带来了美丽怡人的自然景观。在位于南安市的晋江西溪滨水区,一座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城市公园——武荣公园依水而建。走近公园,一股雨后草木清新的悠然香气扑面而来。连日大雨,记者看到西溪水位较高,水流湍急,但水面上却未见任何漂浮的垃圾。岸上,依然绿茵横坡,繁花满地。南安市水利局副局长黄建发告诉记者,这片水域天气晴朗时,水质晶莹碧透,水中小鱼成群,河面水鸟斜飞,岸边常有儿童嬉戏,是市民们非常喜欢的休闲好去处。他打开安装在手机上的巡河助手App,三维地图上其所在位置清晰地被标示出来,随着巡河路线的移动不断记录着他的“巡河轨迹”并可随时生成他的巡河累计时长、累计里程。这就相当于给河长们装上了一款简易“追踪器”。“巡没巡,巡了哪些地方,都在监督当中。”黄建发说。

福建泉州南安

进入“掌上巡河时代,最便捷的就是可以在发现问题时即拍即传,河长办可以根据发回的现场照片,在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立即处置,大大提高了河流管护的效率。目前,此河长制信息平台已在泉州全市范围内正式启用,各级河长、河道专管员通过该手机软件进行巡河.巡河轨迹可以自动记录,发现问题可直接上传处理.同时App可以实时直询河流信息视频监控水质动态。河流基础信息可实时查询,促使河流管理责任得到更好落实。

水质抽查取水

04

全民参与共护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诗人余光中的笔下,他的家乡福建永春美得缠绵缱倦。

永春县境内有桃溪、湖洋溪、一都溪、坑仔口溪和岵山溪5条主要水系,75条河流总长公里。永春县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全力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涵养水、净化水、美化水、利用水“六水同治”。通过治理,令古称“桃源”的永春大地越来越美,越发醉人。

醉美永春

永春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潘宇灿说,水是乡愁记忆的重要组成,建设“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是惠泽全县人民的事。全民参与、全员发力,这份美丽乡愁才能不断延续。今年6月,永春在全国首创的“永春河长制”电视云平台正式上线,平台由永春县河长办与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合作开发。在永春县河长制办公室,潘宇灿为记者进行了现场演示。打开全县广电互动电视,开机首页便出现了“永春河长制”页面,点开该栏目,只见河长制介绍、工作动态、工作成效、公示公开、流域监控、公众参与等六大板块一目了然,轻松一点就能在电视上随时查阅河流信息、水质播报、案例曝光、问题通报等信息。这一举措获全市推广,随后,泉州市在广电互动电视开机首页开设”河长制”页面,设置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公示公开、督查检查、监督举报等五大板块,让公众足不出户即可掌握河流资讯、参与河流监管。

永春县河长制电视云平台

在河长制推进过程中,泉州各市县都注重凝聚全民“治水共识”,从根本上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王逸民介绍,目前泉州市积极通过”电视+报纸、简报+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的科学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kyfjt.com/qzwbys/19352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