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文书档案室的秘密

白癜风多长时间能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194835.html

《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出土于年汉代居延甲渠候官遗址房址22号。据发掘者初世宾先生回忆,房屋遗址为一小房间,面积仅六平方米。其东、西、南三壁土坯筑,残留的墙壁剩最高处九十厘米,宽度不等,东三十厘米、西二十厘米,南壁却仅存十三厘米高。地面和墙壁面均涂抹草泥,不粉白灰。门道在东墙靠南,宽一米。出土包括《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等完整册数多达五十册以上,由此可以说房址是当时甲渠候官的文书档案室,这些完整简册也是还原汉代的政治运行、经济往来、司法实践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系统解读《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将为读者从内容和书法特点方面带来非常奇妙的体验。

简册出土于居延汉代甲渠候官遗址,为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是一件记述案件始末和审理判决的司法文书,对补充、研究汉代法律和司法程序等具有重要价值。

主人公寇恩是颖川郡昆阳市南里人,年龄六十六岁,从事车夫职业;寇恩的儿子钦(简文省去姓);居延甲渠候官候粟君(简文简称候粟君),粟是姓,君是汉代对男子的尊称;业是粟君的老婆;甲渠令史华商是居延甲渠候官候粟君的部属;尉史周育是甲渠候官吏员,甲渠候官候粟君的部属。

情景再现

东汉光武帝三年十二月癸丑朔乙卯日(公元27年12月3日),居延县接到甲渠候官主官候粟君状子,告寇恩欠债不还。居延县的公职人员认为案子严重即可受理此案。则令寇恩所地域的长官乡啬夫(官职)立刻召集寇恩问话,问询的记录要限期上报居延县。按照当时朝廷的律法,原告、被告、证人在问询前均需向办案人员发誓,保证所说的都是事实,无虚言,谎话,若所涉财物不实,当罚五百钱,证辞当公示三日,三日之后,不得再行更改。寇恩作为被告,按律,向问询的乡啬夫陈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据寇恩所讲,寇恩与候粟君产生纠纷的事情是:建武二年十二月,甲渠候官主官候粟君找到寇恩,雇用寇恩的牛车去拉鱼五千头,需要从居延县拉到张掖郡太守府所在地觻得去贩卖。候粟君以先前从令史华商处得到黄色八岁公牛一头,将二十七石谷付给寇恩作为工钱,当时约定寇恩拉鱼到觻得卖出后价格要达到四十万钱(若达不到这一数目,不足部分要寇恩赔偿)。临行前两三天,候粟君又对寇恩说,先前自己所付给寇恩作为工钱的黄牛有点瘦,候粟君又从尉史周育处挑选了另一头黑色五岁齿公牛,虽然小一点,但膘肥体壮,让寇恩挑选一头去拉车,黄牛和黑色公牛的价钱一样。寇恩就挑选了黑牛,用来拉车,然后把自己的黄牛留给粟君(按照之前的约定,寇恩并不是借了粟君的牛,仅仅是交换)。随后寇恩就随同候粟君的妻子业一起拉着鱼,到了觻得,卖完了鱼。一算账,此次五千头鱼并没有卖到所约定的四十万钱。寇恩没办法,就把黑牛卖了,合计三十二万钱交付给粟君的妻子业,但是还是比事先约定的数目少八万钱(当时寇恩可能想以自己的儿子为候粟君捕鱼三个多月的工钱相抵销)。回到居延以后,寇恩到候粟君家想取回寄放在候粟君车上的车轴等物品,候粟君以寇恩还欠他八万钱为借口不肯给寇恩。后候粟君向居延县告状,要求寇恩归还所借牛一头,谷二十石(市值八万钱)。为此居延县要求寇恩所在乡啬夫宫进行核查。寇恩以事实相告,并据理力争,认为自己被候粟君所扣押的车轴等器物值一万五千六百钱,一路为候粟君妻子业卖肉,买谷所用钱价值谷三石,还有自己的儿子钦为粟君捕鱼三个月又十日,价值谷二十石,若以当时市价谷每石四千钱算,早已超过自己所欠粟君八万钱了,这还不算自己为候粟君妻子业从觻得拉车到居延二十多日的工钱。而牛的问题实际上是当初以自己所得作为工钱的牛和粟君的牛作了交换,价值相等,并不是借了候粟君的牛,不存在赔偿的问题。因此,他不应当给候粟君牛一头、二十石谷。最后,居延县依据都乡啬夫所报的爰书对案件进行了判决,裁定粟君违法,寇恩胜诉,整个案情通报甲渠候官。

书法学意义

《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书写已显章草的风貌。其用笔厚重,方折用笔较少,而运笔以拖与绞转的特点兼用,结字取横势,字字独立但是俯仰卧盼,相互呼应,笔意牵连呼应明显,横画突出而不出锋,波势较为缓和,没有明显的挑笔,整体呈现出横平竖直的特点。从整体来分析简册的特点,前半部分字形方整,用笔以雄强厚重为主,燕尾的处理上巧妙自然,后半部分灵动飘逸,用笔介于隶书和草书之间,字形之间独立发散,笔画与姿态顾盼自然肆意,后世书家亦追求此创作风格。整个简册的书体布局疏密相间,每行分两段或三段书写,字距紧凑,行距较大,形成明显的书写节奏,有积字成行、积字成篇的气势。同时我们也发现《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也有个别字体表现出不同的面貌,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惊现了许多后来楷书、行书、今草的要素,在书写的过程中,简册使用了大量的提按用笔和方折用笔,这在前期的草书简中十分少见,是后世新体的主要用笔方法。由于大量提按和方折笔法的使用,笔画产生相应的变形,变得短促、有力而零散。

这种用笔和转折方法现在看来实在不足为奇,但是与前期的草书不同,实际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较前代草书的最大变化就是点化用笔。这样的用笔方式可以说是《寇恩事册》用笔的发展,这种用笔缩短了笔画的长度,使之由线变点,使得笔画之间的呼应更为强烈,导致进一步影响了字的构件、结构。虽然转折上仍是弧形圆转为主,但是字内结构紧凑,进一步向今草的方向演变。

(本文作者系甘肃简牍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韩华,馆员杨晓燕)

兰山论简

漫谈汉简“岁”与“年”

□夏柯鑫

入秋以来连续几次降温,让身处西北的人们开始憧憬温暖的春光。到了此时,岁末近在咫尺,新年遥遥在望。除了抓紧时间吃东西“贴秋膘”,准备御寒所用的衣服也已经提上日程。趁着闲暇,我们来聊一聊汉简中的“年”和“岁”。

作为简牍大省,甘肃迄今已经出土了大量的秦汉简牍,其内容涉及政令、法律、经济、地理等多个方面。在这些简牍中,我们对其中涉及“年”“岁”的内容进行汇总,可以分析出来一些有趣的信息。

首先,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已经有了“君子万年”的诗句。到了汉代,瓦当中也有“延元万年”“千秋万岁”等吉语。汉简中的“万年”“延年”“万岁”等字样也常常作为人名或地名用字,反映了汉代以此命名来表示吉祥的风尚,如:

入粟小石二石建昭三年六月辛卯县(悬)泉厩佐延年受万岁候令史相国

……入粟小石卌一石三斗丿……戌朔己卯县(悬)泉厩佐欣受万年里魏贤……

此时“年”和“岁”意义上已经有了时间单位的意思,所以常与比较大的数字连用,寄托长命百岁的美好期许。

另外,作为一个比较正式的用语,“年”字在汉简中的使用,还是最常见于纪年。“年号”加序数年份,正如我们现代人写日记时记录日期的格式,如:

河平四年十月己丑县(悬)泉厩佐延年敢言之廷……“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这种现代人熟悉的叙述格式,早在简牍的时代就已经成熟。

不过,“年”和“岁”在简牍中的使用还是有略微的差异:同样是记录年龄,用于人身上就是“年某某”,“年”在前,数字在后。比如一个人今年三十一岁,他就是“年卅一”。如:寿亲里徐恽年卅一校……

但是记录牲畜年龄时,格式却变成了“某,齿几岁”。齿,观齿龄以知牲畜年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悬泉汉简中用“岁”记录牲畜年龄,也大多是记录马、牛的年龄,例如一匹马九岁,那就是“某马,齿九岁”,把“岁”字置于数字的后面,如:

传马一匹,駠,牡,左剽,齿九岁,高六尺二寸……

另外,表述某人或某单位在一年或几年的时间内干了什么事情,也是用“岁”字,此时“岁”常放在动词之前。

现代人常说“日进斗金”“月入过万”,事实上汉代就已经有“岁某某”或者“一岁某某”的格式了,比如说某单位一年吃了粮食若干石,就可以说它“岁用谷若干石”或者“一岁用谷若干石”。

(本文作者系兰州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班学生)

编辑:刘怡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ys/19358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