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入城即入景,旅游即生活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118/4292729.html

近日,福建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年福建省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名单公告》,泉州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正式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

泉州古城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鲤城区,以古城6.41平方公里为核心,拓展笋江公园、接官亭等绿地,总面积计8.37平方公里。

近年来,按照“品牌塑造、遗产保护、主客共享、全域旅游、休闲集聚”等发展原则,树立入“城”即入景,旅游即生活的理念,泉州古城美好生活方式已成为一道吸引外地游客的靓丽风线。

??via/

BLUEBLUR

人们常说

泉州,宝藏之城

泉州古城

宝藏中最为璀璨的那一件

01.泉州古城·活韵生香

千年古城的古遗迹“活记忆”

活记忆承载着千年古韵。

自盛唐起,泉州古城开始兴建,五代及宋、元、明,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兴盛不断扩大。宋元时期,刺桐港的海上贸易活动空前繁盛,帆樯林立,梯航万国,留下了“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华图景。千年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古城至今仍保有丰富的历史遗存、较完好的古城肌理等,这些“活记忆”让世人能够回望曾经灿烂的岁月,感受千年古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

??开元寺

??俯瞰天后宫及德济门遗址/via.泉州影像

据统计,6.41平方公里的古城范围内,共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古建筑及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建筑等传统风貌建筑。

??via/风味人间

密集的文物古迹背后,是泉州古城多年的深厚文化积淀,也是泉州古城肌理得到较好保护的佐证。

02.活地图·草根力量

草根的力量,让这座城市更有活力

泉州是一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鲜活古城,更是一座“有情、有义、有爱心”的有爱之城。

??古城英文讲解员带外国友人游览古城,全程英文解说

当你行走在古城,可能会有一个“活地图”义务带你游览,有人奉上一杯免费茶水,有人予以一次详细指路,有人报以一个温暖的微笑……人,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风景。

??随处可见的爱心奉茶点

导览讲解古迹、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出行、维护环境秩序、扶弱助残助学……这座城市的许许多多普通人,因为热爱,主动站了出来,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古城,凝聚起城市向上向善的温暖气质。

??社区营造选点决赛

03.活文化·润物无声

见人、见物、见生活

千年文脉,生生不息。古城泉州良好的文化生态成为全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去年12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包括泉州在内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名列其中。

??“南少林十八铜人”首秀。via/陈英杰

人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泉州领跑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得益于广大市民对南音、南戏、南建筑、南拳、南派工艺等老祖宗留下的本土文化的热爱。千百年来,这些文化不仅给一代代泉州人带来精神享受和文化自信,还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泉州人文精神重要支柱。

??位于侨乡体育馆内的非遗馆于去年年底正式开馆

??泉州大剧院、泉州市图书馆的投入使用让广大市民享受更多优质的文化发展成果,也助力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年,泉州市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加快了泉州古城保护利用步伐,让泉州古城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实践取得更多实效。

??正音书院复建开放,这是泉州启动书院复建工作以来投用的首个书院

04.城之韵·交相辉映

一砖一石皆有故事

从民居建筑来说,泉州可以说是国内“最红”的城市之一。每个来到泉州古城的人,几乎都会被那一片浓烈的红砖古厝惊艳到。

??via/-JionG呀

年11月,国家文物局将闽南红砖古厝聚落列入申遗预备名录。

这种建筑皆有优美舒展的屋面曲线,红砖白石,燕尾脊如翚斯飞,雕饰文光艺彩,独树一帜。她们或在闹市中熙熙攘攘着,或在街头巷尾悠哉地疏落着,但都极为含蓄地表露着自己的魅力。

打开红砖厝的宅门,那便是一方和谐、秩序,充满理性与智慧的天地。在不动声色的观察之下,你也许更能体会闽南人丰富的生活层次。

05.通与达·多彩便民

慢行体系多元代步,贴心便民

尽精微,致广大。泉州古城千年的文化遗存,藏在每条老街深巷中。如何改善古城内的公共出行方式,打通古城交通“微循环”,让古城可触可感,一直是泉州各界着力在思考解决的问题。

??“小白”穿梭古城。via/庄丽祥

年,泉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构建“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自行车“小黄人”、三轮车“小红”等“多彩交通”。经过两年多的分项实施,目前泉州古城内基本构建起“公交+慢行”“多元文化、多彩交通”的公共出行体系。

??“小黄人”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via/庄丽祥

多彩交通延展了古城的气韵,让旅游者可以放慢脚步,获得个性化、差异化的体验,可以近距离触摸有温度、有情怀的泉州古城。

??休闲逸趣的古城观光车

06.民俗韵·薪火相传

古城普通人日常的烟火生活及精神世界

说到民俗文化,泉州可以称得上是国内仪式感最强的城市之一了。

??泉州花灯

??新门街热闹的元宵节盛况

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本土民俗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流、碰撞、整合,由中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糅合而成,积淀深厚、绚丽多姿。它的独特韵味,不仅呈现在建筑外观之表或美学镜像之中,更融进了古城普通人日常的烟火生活及精神世界。

??开元寺重开首日,善男信女前来礼佛

??天后宫每年的“乞龟”仪式/via.泉州影像

薪火相传的民俗、典雅庄重的礼仪、壮观盛大的国际艺术文化活动……悄无声息地渗透在泉州人勤勉而忙碌的生活场景之中,犹如一双厚重的手掌,探入历史灰烬的深处,感受着此中的阵阵余温。

??泉州提线木偶表演《偶之趣·元宵》亮相东亚文化之都泉州活动年开幕式

??俄罗斯Teatrol剧院木偶剧表演者对泉州的提线木偶情有独钟

07.烟火气·生生不息

居民让历史以更鲜活的姿态展现在眼前

泉州古城内居住着十来万“老泉州”,保存着众多年轮印痕与光阴故事。见人见物见生活,古城居民让历史以更鲜活的姿态展现在眼前。

??悬壶解厄,报答古城的医师留晓芳

??非遗传承人黄丽凤(左)带着游客去逛古城,领略泉州文化的魅力

古树、老井、祠堂、戏台仍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泉州人。从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古城市井生活中,我们能一窥城市变迁、市井风貌、家族传承,以及点滴温馨时刻。厝角的袅袅炊烟、水井旁浣洗的阿嫂、骑自行车沿街叫卖的阿叔……有老居民,古街巷也有了真正的灵魂。

??via/

好摄咖

08.新风潮·创客涌动

古城为创新创业者带来一片新天地

在众多创客眼中古城本身就是一个优美的文创作品,深深吸引着他们。当他们到来时,古城以海洋一样宽广的胸怀再次拥抱年轻梦想,延展出星罗棋布的文创空间。

??金鱼巷的创客孵化空间

??艺术空间

目前,仅在古城就有5家省级众创空间,创客人数每年呈几何级增加,老城区年年都有草根创客空间进驻,主要从事民宿、咖啡馆、书店、酒馆等业务。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等形式多样的文创空间,为创新创业者带来一片新天地。

??曾经的蔬菜公司变为“盒子空间”,成为年轻人分享工作与生活的共享场所

??位于金鱼巷的德兰·书咖啡

??位于正音书院的展厅

09.七个一·街巷新生

以项目建设,推进古城保护提升

古城千年的辉煌并没有因循守旧,而是不断催生创新传承的前进动力。年3月,泉州市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是重点实施区域。

??泉州首个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项目金鱼巷以崭新的风貌呈现在市民面前

??金鱼巷七夕节活动

年9月,泉州市出台《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在古城范围内全面启动“七个一”工程,即一园(小山丛竹公园复建工程)、一区(龙头山片区改造提升工程)、一河(八卦沟及两岸地区综合提升工程)、一街(西街综合提升工程)、一路(中山路综合提升工程)、一厝(老范志大厝展示提升工程)、一站(旧车站改造提升工程),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推进古城保护提升。

??复建后的小山丛竹公园

今年,泉州市还将启动街巷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对29条分布在西街—中山路片区的古城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提升,结合动静分离原则和业态分布,街巷分为文化类、生活类进行综合提升。文化类街巷蕴含较多传统文化资源,生活类街巷以居民生活为主。目前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via/

好摄咖

10.古早味·历久弥香

古城的古早味“溢出”文化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耳熟能详、曾经伴随大家长大的“古早味”老店,不可避免地渐渐没落并消失。打铁店、打面店、弹花店……如今,大家已经很难看到这些和“潮流”有着鲜明对比的老店了。

??面线糊里藏着几代人的苦心钻研/via.品城纪

但有一些保存下来的老店,不仅充满着老城的烟火气息,而且生命力极强,作为古城复兴和发展的原动力,一直活跃在大家的视线里。近几年,它们在新一代传承人手里生机复发。

??亚佛润饼皮店内,父女二人齐心协力

兴于市井的老铺,何以能永续于汹涌的时代洪流之中,它们靠什么坚守和发展?走进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延续着这历经几十年、甚至百年的骄傲,他们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他们追求更为极致的品质,让古城的古早味“溢出”文化自信。

??位于台魁巷内的保和堂老铺

11.慢生活·业态更新

古城正散发出时尚和艺术的气息

几年前说起泉州古城,大家想起的关键词大概是开元寺、东西塔和一些老字号。

??咖啡店遍布古城泉州

如今说起古城,很多人会提到咖啡馆、旅游商品文创店、民宿、书店、美术馆以及很多文艺或有趣的小店,这里变成了一座年轻人驻扎和吸引天南地北年轻人到来的地方。

??芥子书屋与书想所

随着越来越多新业态的涌入,这座“古早味”的古城,慢慢散发出时尚和艺术的气息。

12.新IP·声名鹊起

泉州古城文化符号渐入人心

“润物无声”——这不仅已经成为泉州古城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更是古城近年来文化IP打造的生动写照。

??年古城徒步穿越4.5万人报名人参赛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培植,连续4年开展的古城徒步活动、环湾自行车赛古城段展示推介、“润物无声”创客孵化计划和主题展览、国企平台机制创新运作古城项目……一系列古城文化IP的打造,不仅为古城增添活力,也在潜移默化中让越来越多的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yx/19354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