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安溪龙门白氏爱国为民写忠义淳厚

白氏风采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姓白;   古朴的华汤祖祠面临清溪,山明水秀

  在榜头白氏数百载的对外开拓征途中,温州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仅温州地区,现今就有族裔5万多人。明末清初,由于闽南一带兵匪战乱、洪水瘟疫肆虐等原因,榜头白氏为求生存,自第五世起,陆续有多人北上迁徙到浙江温州一带,在温州定居下来的有17人,形成如今温州榜头白氏17个支派。榜头白氏各支肇基温州后,辛勤垦殖,大多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重教兴文,人文蔚起,簪缨奕世。

温州多地的白氏支派,均保存着各自重修于清朝不同时期的《白氏家谱》,有完整的谱序、世系、族规、家训等,尽管各支族谱各表其系,但在宗祠条规、族规、家训中,均十分强调尊宗敬祖、勤俭孝悌、敦亲睦邻、扶贫助困、廉明正直、诗礼传家、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其中,忠孝仁义,成为白氏家训的最核心内容,代代传承。

白氏世代所尊崇的仁义精神,在温州平阳白氏后裔白承恩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白承恩(一),温州平阳县宰清乡湖窦人(今腾蛟镇湖窦村)。他出身贫苦,拳勇有谋,豪侠尚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响应,白承恩在投奔天京途中遇到了太平军,拜上入营,隶属侍王李世贤麾下,开始为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而奋斗。

白承恩早年游走江湖多年,熟悉三江两浙地理人情,结交三教九流人物,足智多谋,行阵有法,且骁勇善战,深得李世贤赏识重用。他来自社会底层,与部下同甘苦,士卒乐于听命,纪律也很严明。年参加了摧毁清朝江南大营,东征苏常和嘉兴解围等战役,战功卓著,经李世贤保举,受到褒封;年随李世贤转战皖南、赣东北,东向长驱入浙,攻克金华,全面开辟浙江根据地,叙功晋爵“通天福”。

年1月,白承恩应金钱会之请进军浙南,在瑞安雷桥遭埋伏,献出了年仅30岁的生命。白承恩舍生取义的侠义精神,至今仍为江浙一带人民所感念。

奋不顾身救亡图存

祖祠右侧的奎星楼,是榜头白氏重文重教、诗礼传家的重要见证。

  时代在变迁,家园在迁徙,但对白氏来说,忠孝仁义、爱国为民的家训没有变。在近代国家遭遇外敌入侵、民族危亡之际,深藏在海内外白氏族裔身上的爱国为民精神,再次闪现出耀眼的光芒,涌现出了白清机、白宗兰、白力行、白冲等一大批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

白清机(-),又名白沙、白颂唯,龙门镇和平村人。年初中毕业后,前往上海泉漳中学就读高中,其间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他调回福建开展革命工作,年,从连江护送2名中共地下党员到福州,因叛徒告密被逮捕,被判刑入狱5年。年9月,被保释后出狱,因病返回老家。

在老家,他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借助担任榜头联保主任的身份,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他以整顿联保为名,清除为非作歹的保甲长,并挑选可靠人员接任,把政权和武装抓到自己手里,为龙门地下党组织的重建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扫除了障碍。

年10月,他再次因为“行为反动”被捕,被关进监狱。被保释出狱后,他再次前往上海,找到党组织,并开始参与情报工作。年,他受派遣潜入南京,打入蒋伪全国经济委员会统计局任专员,他常以记者、商人身份奔走于沪宁之间,猎取大量敌伪情报,接送地下工作者和东北籍青年到解放区。除情报工作外,他还奉命搞策反工作,让许多国民党军政人员弃暗投明。

年3月,渡江战役前夕,他与中共地下党南京市委委员朱启銮,化装成西药商人,冒险将国民党军事布置图送到解放军总前委司令部,为大军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副处长、南京师范学院政治辅导处主任兼院党总支书记、江苏教育学院副院长等职。

心系祖国共赴国难

 祖祠旁的华汤府,供奉着榜头白氏的保护神田都元帅

国内一大批榜头白氏族裔在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的同时,海外也有许多为祖国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共赴国难的榜头白氏族裔,如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服务团第一批80名南侨机工先锋总领队新加坡华侨白清泉、第一批回国4位女机工之一的马来西亚华侨白雪娇、积极在国内外参加抗战的新加坡归侨白凤毛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开始封锁沿海交通通道,年10月以后,从香港至广州和广西的两条通道均被切断,大量军火和物资滞留香港,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物资大通道。但刚建的滇缅公路崎岖不平,地势极为险恶,没有熟练技术的驾驶员是无法胜任的。由于国内缺此类人才,年,国民政府即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呼吁,招募熟练的司机及机工回国服务抗日,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随即发出招募通告。多名南洋的热血青年华侨响应了祖国的号召,分9批从踏上归国的轮船,奔赴烽烟四起的抗日战场,他们就是著名的“南侨机工”。

祖籍龙门的白雪娇,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一个富裕的华侨家庭,22岁那年被父母送回福建,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回到槟城后,她在一所华侨学校当教师。她看到南侨总会发出的通告后萌生了报名参加的想法,担心父母不会答应,于是化名“施夏圭”,瞒着父母报了名。25岁的白雪娇毅然踏上了回国抗日的征程,直至出发前才给父母留了一封信。

“虽然几次的犹疑踌躇,到底我是怀着悲伤的情绪,含着辛酸的眼泪踏上征途了。虽然我的力简直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尤其是在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争斗以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生是不曾辜负了。”白雪娇的这封“抗战家书”,被马来西亚的中文报纸《光华日报》刊登后,轰动槟城,激励了无数的华侨投身祖国抗战的大潮。

在抗日战场上,南侨机工迅速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一度担负了滇缅公路上近一半的物资运输任务。在此期间,白雪娇等4位女机工多次要求要到最前线,都没有得到同意。在邓颖超的建议下,白雪娇转赴成都就读齐鲁大学,并参加了大学生抗日宣传队,徒步从川北走到陕西,宣传抗日。

抗战胜利后,白雪娇于年回到马来西亚,继续参加当地反对殖民主义的革命活动,并成为一所小学的校长。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海外的白雪娇满怀激动的心情,带着老师根据报纸上的照片,动手做了一面五星红旗,在自己任教的学校里升起,这也是马来西亚槟城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因为这件事,英国当局认为白雪娇是中共嫌疑分子,将其逮捕坐牢,一年之后把她驱逐出境。年,经过7天7夜的海上漂泊,白雪娇抵达广州港,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此后,她长居广州,进入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直到退休、去世。

来源:泉州网

编辑:白文汇

责任编辑:白静

投稿邮箱:baishishangwu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yx/19355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