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点泰斗陈勋结缘点心八十余载留下几多食坛

孩子会不会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212/4578310.html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施沛霖图/余立富

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第六集里,节目的最后,是由一位93岁的老人收尾的。这位老人就是“粤点泰斗”陈勋。节目中,陈勋展示了他制作粤式点心叉烧包的绝活,征服了全国“吃货”。

3月28日,陈勋在广州逝世,享年97岁。

在广东餐饮界,陈勋被尊称为“勋叔”。他14岁入行,经历了近百年的时代变迁,见证了粤式点心80余年的发展与沉浮。半个多世纪前,他已是全国赫赫有名的粤点大师;87岁时,他跟后辈名厨“复活”了36款几近失传的怀旧粤式名点……

粤点“一代宗师”陈勋走完了近百年的人生路,给广州饮食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和说不完的传奇故事。

陈勋

少时入行,与粤式点心结缘80余年

“一盅两件”,广州人叹早茶的食俗由来已久。勋叔一辈子都与粤式点心结缘,研制、传承粤点80余年,更见证了广东餐饮业的发展壮大。

陈勋出生于年,为了养家,年仅14岁的他进入广州茶楼大王谭杰南所创的园林式茶楼“七妙斋”当学徒,师从当时业内知名的点心大师陈熙、崔强,走上漫漫点心制作之路。

因勤奋肯干,年仅23岁的陈勋便已出师。年,陈勋进入六国饭店任点心师,于两年后当上了这家高级饭店的点心部主管,名噪广州饮食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八十年代,陈勋先后在大三元饭店、北园酒家任点心部主管,当时的饮食圈内,便流传着“西有罗坤,北有陈勋”(点心大师罗坤曾执掌泮溪酒家点心部,陈勋在北园酒家担任点心部主管)的佳话。

在年首届全国厨艺评比中,陈勋是广东省的唯一评委。他发现虾饺、干蒸烧卖、叉烧包与蛋挞给各省评委留下的印象最深,于是将其总结为“粤点四大天王”。这一美誉流传至今,时至今日经营茶市的粤菜餐厅,点心单上一定少不了这四道响当当的粤式名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陈勋从北园酒家退休。退休后的他依然活跃在粤式点心界。让老饕们津津乐道的是,年底,为了“复活”几近失传的旧式粤点,已经87岁高龄的“勋叔”再度出山亲传点心技艺。陈勋与白天鹅宾馆的名厨们成功再现了“月夜逢燕侣”“赤绳欣系足”“脱衣换锦袍”等36款怀旧粤式名点,将旧时味道发扬光大,让食客们大开眼界。这36款怀旧经典点心均出自九张泛黄的六国饭店点心纸——这是陈勋精心保存了70多年的“宝贝”。

一生勤勉,研究创新多款经典粤点

作为粤点界的一代宗师,陈勋的勤勉专注、善于创新、讲究变通,令他研制的粤式点心一直走在时代前沿。

年底,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曾采访勋叔并一起茶聚,95岁的勋叔精神矍铄、风趣开朗。他告诉记者:“从年少入行起,做点心师傅的几十年里,每天凌晨两三点就摸黑起床做点心,坚持了几十年了。”多年练下的基本功让他在厨房里挥洒自如。九十多岁的勋叔曾亲自下场,教年轻师傅们做拿手的玉液叉烧包:揉面、捻皮、包馅动作行云流水,加上精准的温度控制,做出的叉烧包松软、多汁,堪称一绝。

陈勋曾告诉记者,当年他接任六国饭店点心部时,广东人有“三餐两茶”的生活习惯,其时茶楼推出“星期美点”,每周更换一次点心单,茶市每天推出不同的招牌点心。于是他在点心品种、花式上狠下功夫,每星期推出“五咸五甜”甚至“八咸八甜”十多款美点,“玉液叉烧包”便是当年的“爆款”点心,曾创下“一天售出一千笼”的传奇佳话,开启粤式茶市“即做即蒸即卖”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相对匮乏,善于变通的勋叔想到了将“油炸鬼”(油条)放入肠粉内做成“炸两肠”,又用糯米代替肉馅制成糯米卷,将“食在广州”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而他创出的这两款点心,至今仍留在茶楼食肆的点心单上。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粤式茶楼食肆开遍大江南北,中外食材云集,餐饮业发展突飞猛进,粤式点心越发讲求色香味美。陈勋将他一辈子制作粤式点心的心得概括成十六字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中西并举、南北结合。

陈勋曾告诉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现代人的口味不断求新求变,粤式点心也要推陈出新。我虽然九十多岁了,最中意(喜欢)的仍是叹个早茶,试试各大酒楼的出品,点评点评。晚年的日子,是我这辈子最‘安乐’的时候。”

精神长存,在羊城食坛留浓重一笔

3月28日,勋叔安详地走完了最后一段人生路。广州餐饮业界人士纷纷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yx/19357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