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薛晓宏
“护士,我可以献血吗?”“可以,先填个表格吧。”“您想献多少啊?”“最多可以献多少啊?”“最多可以献毫升。”“那我就献毫升吧”。这是发生在年10月份泉州街头的一幕,也是薛晓宏关于无偿献血最早的记忆。他记得当时献血车停在工人文化宫附近,他刚好路过。这次巧合让他跟无偿献血从此结下了缘。薛晓宏是惠安荷山中学的一名教师,一晃十七年,这十七年他始终坚持的一件事情,就是无偿献血!
首次献血一个礼拜后,手机里传来一条市中心血站发来的信息,说他的血液已经用于临床,并成功挽救了一名危重病人。突如其来的成就感让他惊喜之余暗下决心:要坚持定期献血,挽救更多的生命!怀着这样的悲悯,他坚持了17年,积攒下来的献血证更是填满了家中的抽屉。
最初面对妻子“献血伤身”的质疑,薛老师不厌其烦地科普: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者在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也会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相当于为自我健康进行了“投资”。久而久之,家里人也逐渐被他说服。因为他是B型血,知道这个血型需要的人比较多,他从来都是主动联系血站献血。17年来,他已累计献血多次,累计献血量达几十万毫升。
年6月,泉州晚报报道B型血供应紧张,适逢周末,泉州中心血站献血车第一次开到惠安,晓宏老师又积极地参加了,那次听医生说可以捐献单采血小板,但需要隔一段时间。薛老师就数着日子,终于到了可以献血的那天,他来到了泉州市中心血站,一门心思地想要献血小板。结果因为转氨酶偏高,第一次检测不合格,没能献成。薛老师非常遗憾,在工作人员的叮嘱下,他更加注意饮食和作息,第二次再来的时候终于成功捐献。
就这样从年开始,薛老师就踏上了血小板捐献之路。有一次,他在捐献血小板时,刚巧一位年轻的妈妈来血站询问是否有B型血小板,医院苦等血小板而无法及时手术,当她得知薛老师捐献的血小板正是要为她的宝宝做手术准备时,拉着晓宏老师的手千恩万谢。“我爱我的孩子,我能理解她的感受”,薛老师动容地说。从薛老师任教的惠安荷山中学到泉州有40多公里远。10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在这条路上往返多次,捐献机采血小板多个单位,多位患者的生命因此得到挽救。
“目前进行无偿献血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宣传不到位。”薛老师称,科普相关知识非常重要,“我常说,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了真理。那么我们把真理重复一百遍,就能成为行动。”在他看来,正是因为有了大家血液捐献及爱心付出,才有了彼此生命、健康风险的降低。“希望大家能够更多了解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与情况,消除自己对于无偿献血的一些认识误区,特别是其对于身体有害的误导性认识。”薛老师说,“献血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今后希望把这份爱心事业一直延续下去。”
据了解,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印发《关于表彰-年度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等奖项获奖者的决定》(国卫医发〔〕73号),对关心、支持、参与无偿献血工作的先进城市、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泉州市共有名献血者获得-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其中77人获得金奖(献血40次及以上)、91人获银奖(献血30—39次)、人获铜奖(献血20—29次)。另有2人获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
来源荷山中学
赞赏
长按白癜风初期怎么治得了白癜风该怎样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kyfjt.com/bbfz/1935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