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点上方↑“福建司法学习微平台”即可免费订阅
让北曲之花在泉州绽放作者:泉州晚报许志成
作者(右)与搭档苏丽红(左)的节目《学说闽南话》在展演上亮相
作者(右)将北方戏曲带进校园
潮人档案许志成,泉州监狱一监区民警,擅长相声、快板、山东快书、小品等语言类节目编演。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曲艺家协会理事、泉州市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是闽南地区最为活跃的北曲传承人之一。曾参代表单位加福建电视台百姓春晚、八闽秀才达人秀,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梦想盛典》和中央电视台《向幸出发》,树立了监狱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9月17日深夜,虽然这趟进京旅途有点疲惫,但当飞机徐徐降落在泉州晋江机场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是充满了喜悦。这喜悦,既有归家的温暖,更多的是因为作为泉州地区唯一入选、福建省唯一一个相声节目,我和我的搭档苏丽红的相声《学说闽南话》,参加年全国曲艺相声新作展演顺利归来的喜悦。这次展演,不仅是一次与曲艺界大咖同台的机会,也是一次与全国各地曲艺工作者交流的宝贵经历,更是一次展现北方曲艺(以下简称“北曲”)之花在泉州的绽放。
我出生在河南,从小就在各种乐器交织、各色人物轮番登台的舞台下,耳濡目染了地方的曲艺文化。那些在台后盯着大人们化妆排练,在台下注目观看表演的儿时经历,让一方曲艺扎根于我幼小的心里。11岁,我开始唱戏,苦练各种戏曲技巧,长大后去了部队,然后从江苏转业到泉州工作。泉州,是一个让人感觉亲切,愿意留下来的城市。于是,我扎根泉州,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身处这个闽南小城市,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唐宋余韵在这方土地深深扎根。漫步街头,古城的街边巷角不时传出的渺渺清音,让人欲罢不能。你可以在夏夜伴着凉爽的风、跟着拍子倾听一曲南音,也可以到宽敞的剧院欣赏梨园戏,还可以到厝边的戏台旁,看一场诙谐逗趣的高甲戏,而大人小孩都特别喜欢的木偶剧表演,更是赢得满堂喝彩……泉州的地方文化渗透在泉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对于来自北方的我,似乎感觉还少了点什么。于是,我萌生了将家乡的曲艺带到这一方我生活的地方的念想。
每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总是要经历些曲折,我的尝试也无一例外地遇到了。那些普通话发音不准的笑话,被很多人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谈,让很多泉州人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冲着这样的目的,我有了第一个学生。原以为是一个班级的学生,第一堂课却只有一个人。面对仅有的一名学生,还有陪他来的家长,瞬间的尴尬让我不知所措的同时,却依然倾情传授。那第一节课,学生乐了,家长乐了,他们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八年来,我的学生越来越多。经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大家在泉州的舞台上看到的那些穿着长大褂表演相声、打着快板的同学们都是我的徒弟。为了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舞台经验,孩子们有了更多在公共场合锻炼的机会。那一方小小的、只有一张桌子的小舞台,让著名相声演员姜昆老师,留意到了北曲在泉州的发展。那个小舞台也受到了很多观众的欢迎,演出的场次也越来越密集。
慢慢地,我也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故事,融入北曲的作品创作中,只有不同,才能让人印象深刻。于是,就有了《学说闽南话》这个相声,通过一个外地人学习闽南语闹出的笑话,让观众了解泉州方言这一古汉语“活化石”。
这一个有泉州味道的节目,在层层筛选中,成为代表泉州、由福建省推送的入选年全国曲艺相声新作展演的两个节目中,唯一一个相声节目。著名相声、快板表演艺术家李立山老师在节目展演后,对该节目进行点评:节目充分突出了南方语言的特色,将闽南话与普通话互相结合,情节新颖富有生活化,希望能继续创作出更多此类的好作品。源自这个节目,让很多曲艺大咖了解泉州,感受到了泉州方言的独特。
泉州,是一座多元的城市,在这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多种文化的融合,让这个城市包容了更多的不同,也带来了更多的新气息。未来,我还将继续将自己所学传授给每一位热爱北曲的朋友,期待他们能一起书写具有泉州味道的剧本,让北曲在泉州开出更绚烂的艺术之花。愿不久的将来,泉州也能有个北曲小剧院,在这文化融合的温暖之地,让大家感受不一样的艺术。
赞赏
长按白癜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bbfz/19351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