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每个人都有像鸟儿一样飞翔的愿望,每个人摄影师也都有航拍的欲望。年8月15日,为庆祝创刊5周年。东南早报举办“风行东南”空中看家园活动,这也是陈英杰第一次乘坐热气球,在距离地面两三百米的高度,鸟瞰泉州......热气球、直升机、白鹭与他一同飞翔;他用镜头定格下家乡泉州的点滴变化。本期《摄影大视界》将带你来一次“九九跨越”,一起欣赏9年前航拍下的泉州。
泉州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一对石塔。(陈英杰摄影)
泉州钟楼:年建设东西街十字路时建的标准钟楼,于次年完工。与东西塔、谯楼等成为古城独特的景色,吸引了海内外游客。,上面是西街,下面是东街,中街横穿的就是中山路。(陈英杰摄影)
泉州涂门街和中山路:涂门街,一条拥有浓厚文化积淀、融合中西建筑文化的具有闽南风格的千年古街;中山路是条传统商业街,贯穿城市南北,是古城三片一线保护的重要地段,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泉州多种文化融合的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陈英杰摄影)
泉州东街:于90年代末重新翻建。设计师将泉州特有的石材、红砖运用为主要素材。并大量使用了当地石材雕刻等精湛技术,让泉州东街重新焕发闽南色彩。(陈英杰摄影)
泉州朝天门:泉州古代七城门之一,城楼为歇山式单檐木结构建筑,气势宏伟,灰墙青瓦,质感厚重,构造巧妙。(陈英杰摄影)
北门街、朝天门、西湖、城西改造工程交织相应。(陈英杰摄影)
泉州临彰门:是泉州的古城门城门楼为二层木结构建筑,采用全木榫卯形式,不用一根铁钉,是典型的闽南古建筑独特的木结构形式,曲线优美的燕尾脊,微翘的龙须尾,山墙草花的堆砌,细腻的雕花,优美的柳条窗,无不尽显闽南古建筑的古老韵味,体现了对古老营造技术的继承。(陈英杰摄影)
泉州古城新景:这里能看到老区鲤城的街道,也能看到新区丰泽的高楼。图片中央的湖水处,是泉州工人文化宫。(陈英杰摄影)
泉州内沟河:自从上世纪90年代进行整治以后,就成为市区的一个重要景观。整治后的内沟河一改旧容换新颜,古城内外,长渠如练碧波荡漾,绿树繁花掩映两侧楼宇,经过疏浚的清新河道、水系展现在市民面前,再现了泉州市区“清泉随地涌、处处有花蹊”的历史风貌,成“八卦”形状,所以我们称之为八卦沟。(陈英杰摄影)
泉州西湖公园的刺桐阁,泉州西湖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陈英杰摄影)
泉州芳草园:位于泉州鲤城区新门街西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经三百多年历史,是靖海侯施琅将军在泉州创建春、夏、秋、冬四季花园其中的春园(也称“芳草园”)。(陈英杰摄影)
泉州的旧馆驿,在空中看泉州的屋顶,个个金碧辉煌。(陈英杰摄影)
从空中看泉州古城,不管是寺庙还是民居,犹如一座散落在民间的紫禁城,从那一年开始,陈英杰便开始策划拍摄他的另一个摄影主题《泉州红》,而且这一拍就是10年之久。(陈英杰摄影)
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洛阳桥。当时为了拍摄洛阳桥,等待洛阳桥最佳的潮水潮落,他们足足等了一个多星期。(陈英杰摄影)
天空之城。(陈英杰摄影)
从这个角度看泉州,泉州新城还蛮像一座园林城市和花园城市。(陈英杰摄影)
当年泉州的外滩,现在泉州的外滩已向东发展,在田安大桥和浦西万达处。(陈英杰摄影)
温陵路两边的高楼。(陈英杰摄影)
泉州市区和母亲河晋江。(陈英杰摄影)
金色的田野(晋江)。(陈英杰摄影)
绿色的防洪堤(鲤城)。(陈英杰摄影)
小牛在树林里奔跑(石狮)。(陈英杰摄影)
天上人间(晋江)。(陈英杰摄影)
当时晋江河上泉州主要的三座桥。现在中间的那条顺济古桥已经倒坍,这张图片已经成为历史。(陈英杰摄影)
当年从这个角度俯拍泉州的高楼区,这样看蛮有小香港的味道。
(陈英杰摄影)
——梦想和成功一起飞
□陈英杰
能像鸟儿在天空上飞翔,是每个人的梦想;能俯视航拍大地,更是所有摄影师的梦想。
作为一名泉州人,我非常热爱家乡,并以此为豪;作为一名记者,我觉得有责任有义务用相机来记录城市的变迁;作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我觉得除了要拍好照片外,还要拍摄别人拍不到的照片,以此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无限热爱和感恩。
航拍,一个全新的角度,我想就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
很高兴,在年东南早报5岁生日之际,我们踏着白云、迎着太阳,乘热气球航拍家园。
此次热气球活动共飞行14次,视觉遍及泉州市8个县市区。热气球曾经挑战极限,在海拔多米高的清源山顶天湖起飞,也曾辉煌地飞过了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洛阳桥的海面,更有掉落在安溪深山老林和晋江水池的难忘经历。
年8月16日,热气球首次对市区航飞拍摄,这一天成了我一生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我开始了我人生最刺激的摄影——热气球航拍。在起飞的前一天,因为保险公司称没有热气球的险种,我们活动的保险最终没有成功。为此,当晚我连夜挑灯补充自己那些还没有写完的日记,并偷偷多写了一份留言……
蓝色天空,清风白云,第二天当热气球首次飞起来,她就像一朵鲜艳的花朵在空中绽放,与地面上的景物交相辉映。我一直以为自己是非常了解家乡的美丽的,但是今天从空中看她,从这个角度看她的美丽,我惊呆了!特别是空中看泉州市区古老的西街,东西双塔巍然屹立,宏伟壮观的开元寺大雄宝殿、甘露戒坛等建筑大殿如紫禁城般座落有序。令人惊奇的是,那些平日无数次经过,显得破旧的老城区,在空中看她,屋顶、天井却个个亮得焕彩流金。远远看下去,就像一座撒落在民间的皇宫。
祖国山河一片红,空中镜头下的泉州城更是片片红,红色是空中看泉州的主色。历史悠久的西街和中山路、新改造的北门街、新门街、涂门街及东街,红砖、红瓦、红大厝,这些红色的南建筑犹如一条穿梭在城中的“红丝带”,清雅尊贵,尽显着千年古城的韵味。
另一头,丰泽商城大石雕龙球旁,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绿柳成阴的刺桐路、车水马龙的泉秀路相交相纵,这里的高楼已经取代了东西双塔,成为泉州的新“城高”,而且城高的记录还在不断地刷新。大坪山上的郑成功骑马铜像,正挥手指挥着下面军万马的高楼向海扩进,向东前进。一座刚刚还是诉说着历史长河的古城,在空中转个头,就立马变成腾飞的现代海滨都市,让你竟一时无法反应过来。空中看泉州,那是一种摄人心魄的美。
登山阅湖小,空中览山静,坐在热气球上,你能感受到市井所无法体验的宁静。热气球不断地升高,下面的高楼慢慢离我们远去,一条狡龙也开始浮现在我们面前——母亲河晋江。大江两岸,那片片金黄黄的稻田让我的快门声一直没有停下来。远处的清源山脉就像龙的脊背一样,让人终于明白为什么这片土地上“满街都是圣人”的原因。清源山、紫帽山、大坪山、与母亲河晋江构成了泉州三山一江的天然蓝图。我想这种美景,正如书上说的:“此景只能天上有。”
阳光下,热气球的倒影映在母亲河中,这时水面的8头水牛突然围着倒影跑动起来,这让人激动不已。航拍的这些日子,我们在空中看到的不只是城、不只是山路林房,更感知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论是牛、还是人和球,我想这些都是和谐环境的一部分,活力泉州的一部分。所以,对于这片土地,我除了爱她,还要珍惜她。
热气球后来还选择在晋江和石狮这两个泉州经济最发达的县市飞行,也在茶乡安溪、郑成功故乡南安等地飞行。当我们热气球最后降落在南安村庄内,几百名村民围住我们,要一睹飞行员和飞行记者的风采,并且主动给我们端水送茶,气球旁,与我们的飞行员合影留念。
热气球是件极限运动,在空中不能像飞机一样控制方向,只能凭着经验,靠风的芳香控制左右进退,为此我们每次拍摄都对拍摄目标进行精心策划。例如航拍拍摄的西街片区、钟楼片区和桥南片区,由于选择恰当的拍摄时间,目前这些地方已经改造,原有的老房旧楼都已一去不复还,而航拍照片则成为永远不可再得的历史。此次航拍,我采用的都是彩色反转片胶卷拍摄,每一张照片都是原始照片,我们出版时仅对照片的色彩进行调节,没有任何电脑添加和修复处理。因为航拍记录就是真实、记录的就是变化、记录的就是历史。
(陈英杰年10月发表周焜民主编的《空中看泉州》大型画册)
热气球的倒影映在母亲河中,这时水面的8头水牛突然围着倒影跑动起来,这让人激动不已。航拍的这些日子,我们在空中看到的不只是城、不只是山路林房,更感知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陈英杰摄影)
热气球从泉州晚报起飞。(潘登摄影)
陈英杰坐在热气球中。(王盼琛摄影)
飞行员王世俊点燃喷火。(陈英杰摄影)
起飞升空。(胡彦明摄影)
每一次热气球升空都吸引很多市民。(陈英杰摄影)
很多市民用望远镜观看。(石勇摄影)
看,气球在我手上。(潘登摄影)
与鸟儿一起在天空翱翔。(石勇摄影)
飞越古城。(王柏峰摄影)
在安溪起飞。(石勇摄影)
热气球第一次降落在马路旁,当时很多人以为他们是“外星人”或是偷渡过来的“飞机失事客”。哈哈。(胡彦明摄影)
热气球第一次降落在市区西湖旁的杂草堆上,怎么样这两个像偷渡客吗?(王士俊摄影)
俯拍热气球。(石勇摄影)
热气球降落在安溪的深山老林里。(石勇摄影)
热气球降落在晋江出海口,很多渔民无偿赶来帮忙。(陈英杰摄影)
热气球降落在南安村庄,很多村民前来帮忙。(王盼琛摄影)
村里的阿婆还给这些“外星人”倒水喝。(王盼琛摄影)
热气球最后一次降落在惠安的田野上。(赵伟摄影)
作者简介:陈英杰,泉州晚报社总编室副主任、摄影部主任,曾在泉州晚报社东南早报新闻中心工作。作品曾获得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记录类金奖等等;个人曾获得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十杰”记者、福建省劳动模范和泉州市首届文化名家等荣誉称号。
亲,阅读这条北京专科白癜风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nkyfjt.com/bbzz/19351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