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企业家是泉州决胜未来的新生力量。面对市委提出的3个时代命题,这支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奋笔作答?9月1日,泉州市委书记康涛与泉州市留学人员联谊会、泉州市青年商会部分代表座谈,重温“晋江经验”,畅谈高质量赶超跨越,共话奋斗新时代。
“当前,泉州经济面临大的结构性调整,信心就是黄金”“希望制定系列政策,吸引更多有想法、有活力、有发展能力的年轻人在泉州生根发芽”“激发在泉海归创业者潜能,要在搭建平台和嫁接创业资源上下功夫,加快创业企业成长速度”“希望为小微企业、初创者提供高比例、简易便捷的科研和设备资金支持”……座谈中,与会代表畅所欲言,谈理想、议发展、献良策,康涛不时与大家互动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康涛说,听了大家的发言,感受到一股激情、一种活力、一份热爱。大家凭借着爱拼敢赢的干劲、开阔的视野和对泉州的深厚感情,在创业起步、艰难转型中,闯出了自己的天地,为泉州产业版图的拓展贡献了力量。
“习总书记当年亲自总结的‘晋江经验’,既是历史丰碑,更是长远发展的制胜法宝。”康涛说,中央出台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意见》,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视。留学人员、青年企业家思维敏锐、充满激情,定能在传承“晋江经验”、高质量跨越大潮中,当好生力军。他倡议,新生代要把握时代际遇,紧盯创新潮流,变中寻机,成就事业;传承好百年基业,坚守实业,永无止境打磨民族工业品牌,变传统产业为“朝阳产业”;多引进源头活水,把更多先进理念、技术、管理和创业资本引进来,与城市共成长。
康涛表示,泉州将按照全省非公企业家座谈会精神,对标先进城市,聚焦新时期创业群体、企业家的需求点、敏感点、堵点、痛点。一方面抓好城市建设,强化九大片区功能,提升城市颜值品位,搭建都市型产业、新兴业态的发展载体,一方面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水平,压缩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他要求,留联会、青商会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海外留学人员、青年企业家坚定不移跟党走,创新服务载体,让更多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为泉州创新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动力、新生力量。统战部、团市委要搭建联系沟通渠道,充分吸纳留学人员、青年企业家的意见建议。
市委常委、秘书长翁祖根参加座谈。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泉州市留联会、青商会代表座谈会侧记
时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何凝聚青年企业家力量助力泉州高质量发展,是当下泉州的一个重要命题。9月1日,市委邀请泉州市留学人员联谊会、泉州市青年商会部分代表座谈交流,围绕传承弘扬“晋江经验”,问计青年企业家,共话奋斗新时代。
面对新时代带来的新命题,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父辈“爱拼敢赢”的精神,开拓思维,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内涵,发挥青年企业家的担当和作为,推动泉州高质量发展和赶超跨越。
激活磁场效应吸引人才集聚
当前全国各地纷纷大力引才,泉州如何激活磁场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项目集聚,成为座谈会的热点话题。
泉州丰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华春认为,泉商网络遍布全球各地,可以依托海外泉籍社团组织设立海外人才孵化器,“根据泉州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人才成长阶段就有针对性地在海外培养,这样可以解决归国人才往往与本土企业需求不对称的问题。”
近年来,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大对大健康、石墨烯等领域的投入,对高端人才需求较大。总经理王书传在招聘人才中发现,除了教育、医疗、待遇外,人才更 “泉州的‘创二代’企业家许多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具备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先进管理理念。”泉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傅鑫源提出,加大对留学人员的宣传力度,并制订专门的支持政策,鼓励其学有所成之后回乡就业创业,为家乡发展奉献青春。
扶持科技研发以高技术武装产业
“建议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研发的扶持力度”“要用高科技武装传统优势产业”“出台政策鼓励‘海归’致力于科技创新”……针对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青年企业家们都不约而同地点到了关键词——高技术。
“激发在泉‘海归’创业者潜能,不仅要做好培训工作,还要在搭建平台和嫁接创业资源上下功夫,加快初创企业的成长速度。”泉州市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许清水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在做好线下服务工作的同时,加强线上的信息管理和服务,最后形成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让海归人才和技术发挥作用。”
“传承‘晋江经验’就是要求我们敢于开拓思维,创新发展。”泉州市约克颜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福泉深耕高分子新材料研发与商业应用,曾在创业初期深刻体会过小微企业开展技术研发面临的资金瓶颈。他表示,泉州有很多敢于在高技术领域施展身手的初创企业,“政府可以在金融方面针对其科研工作给予更简便快捷的支持。”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金升将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尤其要重视软环境的建设,聚焦人才创新创业需求点、敏感点,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销环境。
在泉州市青年商会会长许志华看来,目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人才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节奏不是很匹配,应着眼于人才在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加快提升城市建设水平,让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
“新的国际贸易形式,对港口提出了新的业务要求,传统定义的海港或空港已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多元化的需求。”福建陆地港集团总经理李子兴以跨境电商为例建议,发挥政府在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新型国际物流形态的发展,助力泉州产业的转型升级。
泉州鞋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鞋产业互联网又如何发展?福建讯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文佳认为,鞋产业的转型升级要构建互联网供应链平台,建议加大力度扶持产业互联平台的搭建、升级与运营。“支持企业把原辅材料采购环节迁移到平台进行交易,在税收上予以支持。同时组建数字管理局和数字经济协会,配套产业扶持政策。”
来源:泉州晚报
免责申明
1、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号的观点和立场。
2、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为尊重知识产权,《泉州商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bbzz/1935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