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社的渊源:《海岳风华集》中传统派的诗词创作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十年“文革”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诗词创作备受高压。“文革”前报纸尚能发表国家领导人及少数高级知识分子包括民主人士的诗词,“文革”中唯有毛泽东诗词一花独放,广大诗人词家或辍笔弗为,或秘密写作,有了作品无从发表。拨乱反正后老一辈诗人词家重挥彩笔,创作新章,其旧稿或结集出版,或见诸报刊。大体而言,老辈诗词家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属于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界与文化、出版部门的专家学者,具有深厚的国学修养与丰富的人生阅历,其诗词创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即已成名,“文革”后健在者继续发挥“为霞尚满天”的余热。从风格流派的宏观着眼,大多数老辈诗词家继承古典诗词的风雅正宗,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诸如缪钺、施蛰存、钱仲联、钱钟书、程千帆、孔凡章、徐定戡、饶宗颐、寇梦碧、陈机峰、刘逸生等以及海外归国的叶嘉莹堪为代表。而聂绀弩则以其“杂文体”诗自成一格,受其影响者诸如荒芜、杨宪益、黄苗子、邵燕祥、李汝伦等作品风格与上述老辈明显不同,构成有特定时代色彩、较为新异的流派。这两种流派创作成就高低得失之评判,非本文之重点。
“文革”后幸存的老辈诗词名家,多已年逾古稀,晚年作诗聊以自娱并用于社交应酬,作品不过格律娴熟、语言雅驯而已,缺乏充沛的激情和抨击时弊的锐气。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至20世纪末,老辈名家凋零殆尽,为数不多、悄然崛起的中青年,实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创作诗词的精英,其作品代表了三十余年来诗词的最高成就。所谓“中青年”,指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作者,其中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现已进入六七十岁的晚年。这一创作群体,上承《诗经》、《离骚》以来历代诗词的人文精神与雅正品格,反映时事不流于表象,艺术创新有坚实的根基,其宗旨大体相同,各家具体风格则多姿多彩,思想观念与创作实际迥异于主张“改革”、“试验”,一味求“新”者,因此总称为“传统派”。而诗词继承传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本来就不成问题,明清诗人或宗唐或学宋或上溯汉魏六朝,历代诗就是传统,诗词在新旧交融中稳健发展,传统并非僵化的东西。但在20世纪崇尚西学、不断“革命”的狂风巨浪中,包括诗词在内的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传统”一词,成为“复古守旧”甚至“落后反动”的象征,弃之若敝屣,使民族文化造成严重的断裂。近三十余年来,当代诗词界高唱“改革”,坚持传统、恪守正宗的作者只是少数,本文作重点论述。
由毛谷风、熊盛元合编,浙江大学出版社于年以线装本印行、年再出平装修订本的《海岳风华集》,基本展示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及海外中青年诗词创作的成果。此前也公开出版或内部印行过一些专收中青年诗词的选本,如《中国当代青年诗词选》(花城出版社)、《中华青年诗词点评》(中州古籍出版社)、《后浪新声》(广州后浪诗社编,油印本)等,或抉择不严,收录过滥;或范围太窄,佳作寥寥。《海岳风华集》在老辈名家指导下,选稿较精,中等以下作品概不采入;虽然若干高手因不知其人而未曾约稿,不免有遗珠之憾,但当时海内外有知名度的中青年作手大体网罗。中央文史研究馆孔凡章先生作序云:“内容既不脱离时代,无背潮流;而格律声韵,又多循唐宋之矩矱。”上海诗词家周退密先生序言:“入选作者,地不限南北,人不一其业,唯作品之精且美者是选,内容与技巧并重,庶几无憾。而含章摛藻,吐葩呈秀,唐规宋矩,锵金戛玉,浸浸乎盛世之元音,河岳之精英,比诸前贤,未见逊色,其或过之,为之欢喜赞叹。”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亦序云:“展卷诵读,隽句佳章,流光逸彩,无不兼取古人之长处而自运机杼,时出新意,固可传世而行远也。”予以高度评价后,霍先生指出诗词创作的门径、法度与发展的方向,并对当前诗坛状况提出一针见血的批评:
一曰应先作古体,渐及近体,古近各体兼擅,始能表现各种情境。二曰能入能出,先入历代名家堂奥,含英咀华,尽取其法度、韵调及遣词、锤字、宅句、安章与夫言情、写景、叙事之经验技巧,为我所用,然后出其樊篱,于反映新时代、抒发新感情之创作实践中求变求新。三曰提高文化素养,深入现实生活,识解高、感受深,既有助于“入”以领会各作意境,更有利于“出”以描绘新人新事。谷风、盛元、梦芙诸君深韪余言,而讥为保守者亦大有人在。当前诗词热方兴未艾,令人欢欣鼓舞。然不谙格律、不辨平仄,而昌言“革新”者有之矣;穷心力于律绝、斗小技于咏物,而不知传统诗歌中尚有各体古风可供纵横驰骋以反映时代风云者有之矣;未博古通今,不关心国计民瘼,略能饤饾成篇而沾沾以诗家自炫者有之矣,上述浅见,岂无的放矢也哉!今读《海岳风华集》,诗词俱美,古近兼工,皆能入能出而有益于匡时淑世之作也〔1〕。
霍先生是著名学者兼诗词家,曾任“李杜杯”、“鹿鸣杯”、“回归颂”、“世纪颂”等历届全国诗词大赛评委会主任,眼光高远,识力敏锐,且胸襟宽厚,关爱中青年,有师长风范,序言有高屋建瓴之势,论断精切。同时符逸公、王林书、丁芒诸老辈也纷纷发表文章,赞誉《海岳风华集》的成就;该集作者之一黄坤尧在香港《大公报》连续撰文,点评佳作。
此集线装本收录作者33人(女性6人),作品首;修订本入选作者增至52人(女性11人),作者增至首。选录标准“不问其风格流派、师承家数,唯高致真情、正声雅调是求。”编者认为:“环顾当今海内外诗坛,雄视一代、管领风骚之盟主,迄未一觏。老成凋谢,名家渐稀,鸿篇杰构,更似凤毛麟角,而平庸之作充斥吟坛,此则不可无忧也。……考当代诗坛平庸之作泛滥,根源乃在于当今诗人多数未能承继数千年优秀传统,未能深入当代社会生活,率尔操觚,以吟风弄月、应酬唱和为能事。值此世纪之交,社会变革,风起云涌,中青年诗人自应谛听民众呼声,肩负时代重任,砥砺意志,开拓胸襟,骋自由之思想、树独立之精神,上继风骚,中承李杜,借鉴前贤成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bbzz/19356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