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不能吃的食物 http://m.39.net/pf/a_7646805.html
■东南早报记者林福龙通讯员黄胜锋
岁月如梭,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个春秋。在这一百年里,泉州的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出了一段光辉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泉州农业生产落后,农村经济单一,种植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年全市种植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62.5%。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逐步从单一、僵化的体制中解脱出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呈现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格局,年全市农、林、牧、渔业结构比重分别为38.5%、1.2%、27.2%和30.5%,保持持续协调发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年,新建改造农村户厕5.2万户、农村公厕座;农村户厕无害化率达99.8%;乡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机制实现全覆盖;建设农村污水治理设施个,新建改造三格化粪池18万户;整治既有农房(裸房)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通光纤4G网络和通有线电视。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市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商品流通特别是农副产品交换条件更加便利,农产品价格的提高为农民增收带来了更多实惠,农民的钱袋子更加殷实。
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年增长56.5倍,年均增长12.3%;提前三年实现3.3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两年实现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从年的2.71缩小到年的2.17。(据泉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