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一个报纸的摄影力量,不能只看几张或者几天的摄影图片,而是看看一张报纸是否有专业的摄影版面或栏目。在这个全民摄影的时代,如何运用摄影语言展开形象化的深度思维,让影像本身除了具有报道客观新闻事实的功能以外,同时兼具摄影的社会学意义,并为读者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这是我们泉州晚报摄影部所有记者一直在不断努力的方向。
报道人间万象,存档时代细节,见证社会发展……本期《摄影大视界》特推出泉州晚报影像版《摄影大视界》年1—09月的版面小合集。据不完全统计,自年泉州晚报摄影部成立以来,摄影部影像版已经推出近期。接下来,我们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每周一版,再次感谢越来越多的影友积极投稿,也欢迎新的你参与我们。
拍有故事的图片,做有意义的摄影……让我们一路同行。
——泉州晚报摄影部陈英杰
年10月8日
年1月2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年,从温暖开始》
摄影:张九强、陈英杰、陈起拓、陈小阳、吴刚强
年1月12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光影重重》
摄影:林劲峰、陈英杰、陈起拓、张九强、陈小阳
年1月16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古城腊八甜粥溢香》
摄影:林劲峰、陈永祥
年2月2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湿地“精灵”》
摄影:陈起拓
年3月9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崇武:“00”后女民兵海疆新卫士》
摄影:陈英杰
年3月16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守护“星星的孩子”》
摄影:林劲峰
年3月23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90后”的胶片情怀》
摄影:应昊哲张德铭
年3月30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三月泉州春花浪漫》
摄影:陈起拓、姚德纯、颜华杰、黄谷莹
年4月8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清明时节哀思低徊》
摄影:陈晓东、陈起拓、姚德纯、刘泽阳、潘越峰、陈小阳、张九强、吴宏
年4月11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人间四月天花样刺桐城》
摄影:吴清渠、陈起拓
年4月16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最后一课”》
摄影:李涛凌宇
年4月20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数十名学生甘当“铺路石”》
摄影:林劲峰
年4月27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乡野春色入画来》
摄影:贾福山、林弘梫、刘伯怡、陈英杰、陈起拓、张九强
年5月4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德化锦山,丝路竹编代代传》
摄影:徐艺星
年5月11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护士节上阵母女兵》
摄影:张九强
年5月18日用上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用上“黑科技”文物焕光彩》
摄影:陈起拓、陈小阳
年5月22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多彩北滨江公园美如画》
摄影:陈起拓
年6月1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带着”行李“去上学》
摄影:李政
年6月8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高考首日镜头下的他们》
摄影:林劲峰、陈晓东、陈小阳、陈英杰、陈起拓
年6月18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惠安”90后“烙铁为笔绘美图》
摄影:林劲峰
年6月19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端午蚶江激情四射》
摄影:王柏峰、陈起拓、陈小阳、林劲峰
年6月21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八方记者拍狮景美人美民俗美》
摄影:中国晚报新闻摄影学会
年6月29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深山老街炸粿香》
摄影:徐艺星
年7月6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一夫当关道口安》
摄影:陈晓东
年7月13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大地密码》
摄影:陈英杰
年7月27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蛟龙出海励精兵》
摄影:张九强朱灿宏
年8月3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三伏“烤”验》
摄影:刘凯栋、宋为伟、青琼、陈传芳、王伟鹏、陈原生、庄子瑜
年8月10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大陆向金门供水》
摄影:张九强
年8月17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退”不下来的搜爆犬梅西》
摄影:林劲峰、谢旭东
年8月24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荷”颜悦色》
摄影:蔡景星、何国辉、许玲玲、黄约嘉、贾福山、蔡萌桐、陈培林、陈露莹
年8月31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暴雨来袭同舟共济》
摄影:颜华杰、陈英杰、王婉怡、张九强、庄炜灯、张艺欣、林连山、陈文雅、林劲峰
年9月7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老师,谢谢》
摄影:陈英杰、林劲峰、戴仲达、黄秀萍、蔡萌桐、陈起拓、张九强、陈彦华、周大江
年9月14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指尖匠心》
摄影:陈小阳、王双季、陈志明、吴华烨
年9月21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日夜奋战的隧道工》
摄影:陈小阳、吴奕欣、林婉瑜、王双季、赵和鸿
年9月27日泉州晚报摄影大视界《人勤人丰》
摄影:潘登、吴奕欣、林婉瑜、王双季、赵和鸿
坚守耕耘努力创新
□泉州晚报摄影部陈起拓
从年开始,我开始成为泉州晚报影像版的编辑,粗略算起来,经手的影像版应该有一百多期。能坚持做下来,并收获一些读者的点赞,并不容易。影像版这道“菜”要端出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从上到下群策群力的结果。
要有“炉灶”。不少兄弟报社没有固定的摄影版面,一些摄影记者的专题或图片故事未能酣畅淋漓地整版发表。而我们非常幸运,在版面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持续在每周五22版固定推出。影像版是报社重点打造的视觉版面,在纸张价格暴涨,纸媒广告经营困难,全国各地报纸纷纷减版的大背景下,报社始终坚持给出这口“炉灶”,对视觉新闻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要有“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8年多来,影像版的连续推出,得益于源源不断的内容提供,涉及到泉州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城市四季风情,到各行各业人物故事,摄影部各位兄弟同仁保持激情和热情,上山下海,战高温冒严寒,奋斗在第一线。广大通讯员,也留意征图启事,积极投稿,成为我们的有力外援。
要有“美食家”。每一期的影像版编排之前,我都要找美编商量版面,美化细节。根据当期的主题,确定一下可以用来烘托专题或者故事的美编元素。美编人员的思维比文字编辑更具象化,他们往往能找到恰当的元素来提升版面效果。比如,做大学生养路工专题的时候,一道黄色的公路标线贯穿版面,沥青路面铺底,看似简单,实则融入了公路元素,锦上添花。再比如,《梨园幕后也有“戏”》这个版面,一道拉开的幕布预示着这是一个聚焦幕后的专题,增添了不少神秘感,勾起读者“食欲”。
要有好的“总厨”。影像版的最后定版人,是值班三审。报社的二审和三审的阅历丰富,做过的版面看过的报道也多,他们经常能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作为版面编辑,我把自己定位为“农夫”。一个固定的版面就是一块田地,好好耕耘才有收获。作为编辑,要对版面编排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出拍摄、版式、美编意见,修改主文字和图说,拟一个比较出彩的标题。有时候,一个标题往往要想上几个小时,只为了能够简洁明了又尽量做到别出心裁。(作者泉州晚报影像版编辑)
亲,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再次欢迎你的来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