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冻疮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112/8583122.html
暑假已经来临,家长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碰上雷雨天怎么办?怎样预防孩子中暑?交通安全需要注意些啥?防溺水、防病毒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孩子在家用火用电安全等方面怎么做?今天儿童暑期安全知识大礼包送给家长和孩子!
特别提示“游泳圈”≠“救生圈”很多家长会带着孩子去游泳,不会游泳的套个游泳圈,也能在海里河里游泳池里泡着,但游泳圈不是救生圈,属于水上玩具,起不到“救生”作用。有时候,一不小心,游泳圈还会变成“夺命圈”。
5月17日晚,家住福建泉州的张女士就带着自己七个多月大的宝宝到一家母婴店去游泳,不想,却出了意外,孩子在游泳时溺水。
监控显示,17日晚上7点10分左右,一名套着白色蓝点坐式游泳圈的宝宝和另一名套着橙色游泳圈的宝宝,正在中型泳池内游泳。旁边只看到一名其他孩子的家长在与旁人聊天。
几秒钟后,白色游泳圈里的宝宝,也就是张女士的儿子,身体突然前倾栽入水中,双腿朝上,而头部及上半身翻入水中。但此时没有人发现宝宝溺水。随后,溺水宝宝四肢不断挣扎,游泳圈从他身上脱落飘向一边。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刚开始宝宝的挣扎幅度很大,后来越来越小。直至他移动到橙色游泳圈宝宝旁边时,一名穿黑衣的工作人员才跑过来将宝宝抱起。整个溺水过程约有46秒。
梳理有关游泳圈的新闻
你会发现类似的事件之前也发生过
年5月16日,在山东烟台一家儿童游泳馆内发生一起险情。孩子带游泳圈在泳池中溺水1分多钟,直至奄奄一息才被救起。
△女童套游泳圈倒立溺水72秒
年7月,江苏的李先生带着孩子去游泳馆时遭遇惊魂一幕,套在3岁宝宝身上新买的游泳圈竟然漏气,导致孩子在水中不断起伏,孩子的头数次被泳圈压得没入水面,所幸李先生救助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年7月28日晚上,厦门海边发生一起溺水事故,退潮将姐弟俩共用的充气式救生圈打翻,弟弟瞬间失去依靠后被潮水卷走。不会游泳的父亲下水救援,父子俩双双溺亡。
游泳圈≠救生圈
游泳圈与救生圈执行的国家标准是不一样的,救生圈是起救生作用的,它具有很多附属功能;而游泳圈被定义为水上玩具,执行的只是玩具标准。
与真正的救生圈相比,游泳圈重量太轻,很难准确投掷,容易破损漏气,抗压能力很差,极易爆裂;塑料表面遇水湿滑,较难抓握。
市面上普遍的充气式圆形游泳圈,图案多样,售价多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然而,这类游泳圈上面标有的禁止事项、使用事项等却无人细看!
上面通常会标明:仅作为戏水玩具而非救生器材、需要大人陪同、忌尖器划碰等安全提示。
一些市面上的游泳圈还是三无产品,质量很差!很容易漏气,破碎甚至爆开,安全系数极低!
△真正的救生圈是这样子的,多为橙红色,家长们要认准啦!
花两分钟看下面这条视频
就知道哪些游泳圈不能买
再次提醒:游泳圈只适合在游泳池的浅水区域使用。而如果到深水区、水库、海边游泳的话最好使用救生圈,毕竟安全性较高,即便游泳时遇险,只要紧紧抓住救生圈,可以保证不会下沉,为救援争取时间。
其他日常防范攻略一:防溺水
家长或看护人,决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或开放的水源边。家长与儿童的距离要伸手可及,专心看管,不能疏忽。以下8个要点,家长们要牢记!
儿童溺水防护8要点
■不要私自下水游泳,家长时刻看护。
■坚持让孩子穿高质量的浮身物。
■要求孩子下水前活动身体,避免出现抽筋等现象。
■在水中不要喂孩子吃东西,有可能被呛住。
■教育孩子不在水中互相嬉闹,防止呛水窒息。
■教孩子学习游泳,并学习心肺复苏等技能。
■不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不熟悉水性、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擅自下水施救。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意外发生后,救人刻不容缓,以下6点要知道!
儿童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迅速救上岸
最好从背部将落水者头部托起,或从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后将其拖上岸。
◆清除口鼻堵塞物
让溺水者头朝下,撬开其牙齿,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内杂物。
◆倒出呼吸道内积水
救人者半跪,顶住溺水者的腹部,让溺水者头朝下,拍背。
◆人工呼吸
对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刚刚停止的溺水者,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
◆吸氧
现场有医疗条件,可对溺水者注射强心药物及吸氧。条件不足的,用手按压或针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脱下外套
如果溺水者身上穿着外套,要尽早脱下,湿漉漉的外套会带走身体热能,产生低温伤害。
攻略二:防中暑
儿童防中暑5要点
◆尽量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家长尽量给孩子选择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同时要注意勤洗勤换。另外,当室内公共场所温度过低时,可适当给孩子增加衣物。
◆注意防晒
出门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长时间在外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包括:藿香正气、十滴水、仁丹等等。
◆注意降温
经常洗澡,或利用身边条件适当降低体温,防止身体的水分过分蒸发。注意中午至下午14时,阳光最强烈的时候,尽量不要待在户外。
◆注意运动强度
夏天运动的时候,建议大家从小强度的运动开始,如游泳、慢跑、快走等,让身体逐步适应,保证锻炼效果。
◆注意饮食
夏季较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疾病,少给孩子吃一些发泡的油炸零食,少吃甜食。最好给孩子多吃瓜果蔬菜,可用这些蔬菜做些凉菜、在菜中加点蒜泥,既清凉可口,又有助于预防肠道传染病。
攻略三:防雷电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
雷雨天在室内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蹿入室内造成危害。
■不要看电视、上网,应拔掉电话线、电视天线以及音响、空调机等一切可能将雷击引入室内的电源插头。
■打雷时,不要靠在墙壁边、门窗边、阳台,坐在房间正中央最为安全,但不要停留在电灯正下方,以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发生意外。
■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钢柱等,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蹿入人体。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对从电线、电话线、金属管线等侵入的雷电无能为力。
■不要穿湿的衣服和拖鞋。
■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固定电话也应避免在雷击时使用。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可以在室内使用无绳电话或手机。
■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其他淋浴设备洗澡。因为雷电有可能会沿着水流袭来。及时关掉煤气,并时刻注意煤气是否泄漏。
攻略四:防范家居用电和火患
用火用电5要点
◆不玩火,不携带火种,发现火灾不得逞能上前灭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家长不在家时,不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
◆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
◆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
攻略五:饮食安全要保障
4个要点快记牢
◆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要看清商标、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一定不要购买食用。
◆生吃瓜果要注意洗干净后才可食用,不吃腐烂、变质的瓜果。严禁吸烟、喝酒。
◆不暴饮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攻略六:出门在外守规矩
暑期出行需要注意哪些规则?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跑闹、玩耍。
◆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
◆不得在马路中央骑自行车。
◆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拥挤。
◆文明乘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
来源:共青团中央央视新闻法制晚报看看新闻
编辑:和浩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