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泉州晚报讯(记者郑意凡叶舒雯赖劲松)连日来,市委书记黄少萍,市长郑新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海基,市政协主席杨俊峰等,结合工作实际,各自以代表、委员身份领衔提出一系列建议、提案,在省两会平台上传递加快泉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声音。
给纺织鞋服业更具针对性的支持
年,全省纺织服装和制鞋业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和全国前三,而泉州纺织鞋服业占全省半壁江山,产值达亿元。近年来,随着国内国际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压力加大,今年,泉州市政府“一号文件”首次聚焦纺织服装业发展。建议、提案提出,希望省里出台政策,更具针对性地帮扶部分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协调各金融机构加大对纺织鞋服产业的信贷支持,省级财政设立行业专项扶持和解困资金,鼓励企业抱团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支持泉州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试点
当前,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地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最大瓶颈之一。泉州目前人才总量仅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1%;民营企业中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不足。建议提出,希望省里支持泉州开展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试点,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把泉州打造成为全省乃至海峡两岸规模最大的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支持泉州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出台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等。
支持泉州申报“跨境电商试点城市”
年泉州电子商务交易额达亿元,比增30%,成为全省最大的网络零售聚集区和网货供应地。跨境电商也风生水起,但主要以零售为主,具有小单量、多频次、便捷高效的特点,现有政策和流程难以实现快速通关和退税,成为发展主要瓶颈。建议提出,希望省里支持泉州申报国家“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业务协同与数据共享,强化“由企及物”的风险管理,加快建设跨境电商园区。
在泉州布局一所医学类本科院校
泉州是福建省经济、人口大市,医疗资源的需求量巨大,但医疗卫生人才却严重不足。年底,每千人卫技人员数仅3.68人,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为优化全省医疗教育资源配置,建议、提案提出,在泉州布局一所医学类本科院校;向教育部申请将泉州医高专升格为本科院校,或探索与华侨大学联合办学;加快全科医师培养和高级护理人才储备,培养各类医技人才,应对社会多元专科服务需求。
大力扶持和推进养老事业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但养老事业发展远滞后于需求。年底,泉州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3.9万人。建议提出,希望省政府把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点内容和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增加财政投入;出台政策,鼓励集体、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实体参与养老服务;加强服务人员教育培训,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引导社会各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公益性服务。
支持“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园”建设
根据《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等要求,泉州须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闽南文化生态展示设施——“泉州闽南文化生态博览园”。该项目将以古城居民所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建设全国首创、没有围墙的“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博览园,总投入约12亿元。建议请省文化厅、文物局对项目给予指导,并在非遗保护设施项目立项、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文物保护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加快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
家庭收入难核查一直是困扰社会救助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解决这一问题,省民政厅成立了救助核对中心,泉州亦设立城乡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建议提出,希望我省加快推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设立,及时出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统一规范核对工作开展的条件、范围、程序等;建立省级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库;逐步拓展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的使用范围,更好地为各项公共事业服务。
加快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立法工作
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呈高速增长态势,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去年,泉州机动车保有量为.3万辆。全省层面尚无出台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地方法规。建议省有关部门把制定《福建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年立法工作。明确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各方职责、机动车环保限行的管理规范,以及机动车使用者、机动车生产制造单位和销售单位、机动车油品生产单位和销售单位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等。
(编辑:雅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