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米松乳膏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338988.html
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
饶宗颐先生昨日逝世
享年岁
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他与钱钟书并称“南饶北钱”,钱钟书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大师驾鹤西去,各界悲恸。一时间,泉州学界缅怀诗文满屏。饶宗颐与泉州曾结下不解之缘,他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20多年前曾有过泉州文化之旅,为泉州寺庙丛林、文化界朋友们题赠墨宝,还写了多篇有关泉州海外交通史、闽南方言、戏剧研究的文章。年,在期颐之年,他应邀成为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最高学术顾问,为自己与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数十年的精神之缘,写下新的一笔。
年5月,陈怀晔、林英明等人到香港拜访饶老(陈怀晔供图)
生平成就
学涉十四个门类创下五十项第一
饶宗颐,字伯濂、伯子,号选堂,著名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
年8月,饶宗颐生于广东潮州,家学渊源深厚。少年时,他经常躲进父亲饶锷建的潮州最大藏书楼“天啸楼”自学,从此打下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
16岁起,他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潮州艺文志》,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年,由著名学者温丹铭举荐,他破格被聘入广东通志馆中,专职艺文纂修;年,他出版巨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年他被授予具有“西方汉学的诺贝尔奖”之誉的“儒莲汉学奖”;年,发表《海上丝绸之路与昆仑舶》,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
可以说,饶宗颐学术茹古涵今,他的治学领域包括十四个门类,在学术研究上创下五十项第一。他一生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万言。因为成就卓越,年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年获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值得一提的是,年7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其于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结缘泉州
二十多年前曾来泉多篇著述论及泉州
年12月,华大文学院院长王建设在香港大学拜会饶公
“饶宗颐与福建、与泉州,有着深厚的渊源与感情。”泉州籍香港学者、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第三届理事长孙立川说,饶宗颐曾经多次到访福建,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的泉州,更是他探察古代中国与海外交通历史的窗口。
二十多年前,饶宗颐曾有过泉州文化之旅,对泉州的海上交通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为泉州的寺庙丛林、图书馆及文化场所和文化界的朋友们题赠墨宝,还写了多篇有关泉州历史、闽南方言、戏剧研究的文章。
去年第5期《泉南文化研究》上,孙立川发表了《千秋嘉会忆鹅湖,吾道从知德不孤——饶宗颐先生对闽南文化考察与研究举隅》一文,首次系统梳理了饶宗颐对闽南文史研究所做的贡献。据悉,孙立川自年移居香港后,有幸追随饶宗颐二十余年,在向饶公请教时,闽南文化是一个常被谈及的话题。
为泉州地方史补充极为重要的史料
孙立川介绍,在研究古代中国海外交通史的过程中,饶宗颐还为泉州地方史补充了两条极为重要的史料。
一是引《文物参考资料》(年第9期)上,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现宋碑《兴化军祥应庙记》中的记载:“泉州纲首朱纺,舟往三佛齐国,亦请神之香火,而虔奉之,舟行迅速,无有艰阻,往返曾不朞年,获利百倍……”此文为三佛齐与泉州在南宋初期船舶往来之史实,增添一例证。二是饶宗颐曾在台湾看到清代魏锡曾的《非见斋目稿本》,其中有关于泉州承天寺中庭外的蒲力目石香炉的珍贵记载。据悉承天寺中庭外的元代香炉已不复见,后来孙立川将饶宗颐在台湾发现的这一史料寄示寺方,引起承天寺寺志编撰委员会的高度重视。去年,泉州承天寺向觉大和尚为此特意赶到香港,向饶宗颐致意并赠送答谢礼物。
饶宗颐还引用大量史料,论证蒲寿庚据泉州弃宋投元,其实是蒲寿庚二兄寿宬的谋略。蒲寿庚归降元朝是泉州地方史亦是中国历史上一著名事件,他引用大量闽南地方史料分析,可见他对闽南历史娴熟于心,信手拈来。
期颐之年成为泉州泰斗级学术顾问
年8月,度过百岁寿诞的饶宗颐,从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理事长孙立川手中接过红色的学术顾问聘书,在期颐之年,为自己与泉州的情缘写下新的一笔,应邀成为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最高学术顾问。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副理事长林英明介绍,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是由热心地方文化保护的各界人士组成的民间社团,大师应邀成为中心最高学术顾问,缘于孙立川先生的牵线搭桥。
年,为庆祝饶宗颐先生一百周岁,香港和泉州两地的50多名书法家书写饶公的诗词作品,在泉州市区威远楼展出“走进饶宗颐先生诗词世界——香港·泉州书法家迎春展”,并在承天寺举行“饶宗颐先生学术、书艺报告会”。
学界缅怀
饶宗颐是中国文化界的一面旗帜,堪称近百年来中国人文学术界硕果仅存的硕儒大师,大师仙逝令人唏嘘。以前我在香港时,几乎每一年与大师小聚,大师学问渊博似海,与大家谈论的话题广阔。他在香港发起潮州学的研究,还曾说过“潮州学的源头要从你们泉州延伸过来”,潮州学是闽南文化很重要的分支。——林坚璋(中国书协会员、泉州师院客座教授)
数年前,泉州书法家到香港办展时,我有幸与大师交流书画艺术。大师握手时很有力量,人很随和又非常健谈,最难得的是90多岁的人依然保有童真。那一次交流中,大师对泉州书法颇为赞赏,他肯定泉州书风在传统的基础上保持多样性,说泉州书风丰富。——丁金潮(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协会员、北宗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年5月,我与饶老先生有过一面之缘,还曾当面向他请教过书法问题。当时饶老已九十几岁,但精神很好,思维清晰,遇到晚辈小生的求教,饶老显得亲切随和。交流中,我特地带上珍藏了30年的报纸,报纸是20世纪80年代香港文汇报出版的书画名家特刊,老先生看了特别喜欢,我就把这份特刊送给饶老。——陈怀晔(泉州市书协原主席)
领导说了
您点一个,
小编工资就涨5毛!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东南早报
记者:张素萍、林福龙
编辑:庄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