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线教师解析年省中考作文题

6月23日讯(记者曾聪虹)昨日上午,年中考首科语文考试一结束,省中考作文题《充电》就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题目有何特点?该从什么角度立意?怎么写才能得高分?泉州晚报特邀请我市一线教师进行分析解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电一次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审题不难力求与众不同

  ■泉州市培元中学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刘竞松

  今年福建省中考作文延续了去年省中考作文的命题思路,依然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呈现,这样的方式为考生所熟悉,考生在审题上没有难度。题目的核心信息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命题者意图应该是希望借中考的风向标,引导师生树立适应时代进步要求的新理念。

  作文题《充电》是有比喻义的,指在学习、工作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思想认识,或丰富知识的过程。谁需要“充电”?不言而喻,当然是每个人都需要。关键是“怎么充”?用什么形式“充”?“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示了四个作文的题材方向。考生可以写学习一种技艺,可以写个人品行的修炼过程,也可以写阅读,还可以从实践增长见识来写,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写,所以考生拿到这个作文题目以后不会慌,有生活,有体验,有话可说。

  考生要注意的是,“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这句提示语是极其关键的一句话,暗示考生不能仅仅写一次“充电”的过程,要由写一次引申到“不间断、持续”的多次,达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效果。

  当然,这个题目要写好,也不容易。初中生更习惯更擅长写“情”,亲情、友情、师生情信手拈来下笔成文,写这种理念性的文章会显得生疏些。很可能会出现很多作文在题材上高度类似,或者把这个题目写得太实了,只叙写某件事情,而没能做到由点到线,一次到持续的多次,也未能提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高度。如果再缺乏真情实感以及画面感强的细节描写,拿高分就难。

  要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抓住关键,确立主旨。材料暗示了“终身学习”这一主旨核心词,由此再生发侧重点不同的立意。其次题材要精挑细选,力求内容与众不同。最后选择合适文体。写记叙文,可在情节上多一些悬念,多一点波澜,力求情节一波三折;可在人物刻画上出彩,多一些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让人物自身说话;写议论文,可采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思路,举例道理对比论证方法相结合,道理事实论据要丰富、有时代气息。

  拓展思维深化文章主旨

  ■泉州一中初三语文教师陈玲玲

  年的中考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对近些年来中考作文的沿袭。从形式上来说,依然沿用了“材料+命题”的形式,即:“材料”是有效的提示和限定,“命题”是文章的核心内容。这一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拓展了思维,又不至于导致思维的漫无边际,有效地降低了作文离题的风险。从内容上来说,本次的作文题目依然属于感悟类试题,即:在写作时需要作者有两次感悟,不仅要理解关键词的本义,更要将此内涵扩展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选择自己熟悉的场景和事件,挖掘其深刻内蕴,通过抒情或议论来深化文章的主旨。

  根据引导语,很容易理解文题的含义。“充电”,让我们一下子就联想到学习、修行等生活实际。“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即是我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人生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炼”等,既可以是系统的正规的课程学习,也可以是生活处处有学问;既可以是向他人学习,也可以是自我品行的修炼……但学习的过程以及意义,无疑是本文的重点。

  对于这个有点“新瓶装旧酒”的作文题目,记叙文写起来比较顺手。成长中一种技艺的学习、一种品行养成的经历、一种能量的汲取……借此经历,我们领悟到了终身学习的重要及意义,都是符合题意的素材。所以,写作空间是较大的。

  相较于记叙文,议论文应该更有优势。但想要拿高分,一定要在写作思路、论证的层次等方面下功夫。比如,围绕着“学习之于我们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如果只是举例并论述学习的利与不学习的弊,则未免过于简单肤浅,议论缺乏层次感。反之,若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如:学习有益于生命从简单走向丰盈,继而分析学习怎样丰富了人生,最后探讨如何有效学习,那么观点就会有层次性,逻辑也较为严密。同时,也可以在“学习”二字上多琢磨,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在学习中发现自我,在学习中认知世界可以成为本文的分论点,从而也使得文章具有层次感。

  当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法开展论证,则是锦上添花,论证也就更充分,说服力也就更强了。

年福建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技艺,修品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方式的“充电”。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提出一个“蓄电池理论”:人的一生只充电一次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以“充电”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立根点评年福建中考作文题

讲究“文贵如题” 展示“语文味道”

今年中考题为“充电”。什么是充电呢?考试作文强调的是“文贵如题”。即是说,凡题义中有的,文章里面必须要有,若没有则叫作减题。凡题义中没有的,文章里头也不能有,若有则叫作添题。添题或减题都不符合“文贵如题”的要求,都是违式的。要做到“文贵如题”,也要先认准题。所以要想,“蓄电池理论”比喻什么?人为什么要充电?为什么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要进行“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

这个比喻其实很浅显。因为21世纪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原来拥有的一点点知识是不能够对付挑战了,时代需要我们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中完善自己,才能拥有足够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空间……

不断充电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把这个理说清楚就可以了。关键词是“不间断地、持续地”,一定不能忽视。

如果写议论文,说理时不能无病呻吟,要生动活泼。比如写读书为例,就要写出读书之真切,不但要写出读书的强烈欲望,还要写出在不同心境下读书的各式各样的心理效应,以及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书给予精神享受的种种差异。情是自己的情,话是自己的话,没有故作惊人之语,这就增加了议论不间断的感染力。

听说有同学能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说理深入浅出,语言生动形象。如把热爱读书的人比作“书海中的弄潮儿”,把读书的愉快心情比作“三月踏青”“六月里喝雪水”,把读书给人的鼓舞力量比作仿佛“听到生命的召唤、大海的祝愿和春天的问讯”,这就不是政治题那样泛泛而议而有语文味道!

许多考生写成记叙文也不错,最简单的就是记一个读书或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的过程,点明它是一种“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这不就好写了吗?也可以写这充电之乐,充电之力,充电之美,总之要贴近自己,直陈肺腑,写出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的作文,还愁得不了高分吗?

王立根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福建师大文学院、福建教育学院客座教授。从事语文教学40年,主编《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著有《作文智慧》《高中语文教与学》《浅近文言文百篇注释》《我说语文》《临池心语》《老根说字》等作品。作文智慧论坛和论文奖发起人。现任《读写》杂志、《海峡读写研究》杂志、海峡语文网主编。

优秀范文

福州时代中学

充电

文/王姝怡

父亲还在读书,然夜已经迟了。

他看了看我走出书房时的一脸疲倦,又淡淡地低下头。

我又想起小时候,无数次,在书房里,在那一叠厚厚的书后,看见父亲挑灯夜读的背影。那时他为了准备司法考试,熬了好几周的夜。

思绪渐渐扩散开,弥漫了我的双眼······

他是时代大潮里的“弄潮儿”,他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不断学习和提升以充实自己,就像充电。因为只有充了电,才能有所用。

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大学里读的是通信专业,一开始在部队通信部门工作,后因工作需要调动到作战部门,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又到军事院校学习作战专业。后来国家决定大裁军,母亲劝他留在部队工作,他却毅然地说:“我们军队有句老话,叫‘革命战士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既然是国家需要,我就得积极响应,就要做好。”父亲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转业到福州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接触的都是原来专业完全不相关的法律知识,于是又进行了一次“大充电”。隔行如隔山。试想一个理科生,一名军人,去钻进书海里自学法律,是多么令人痛苦的事啊。我每天放学回家,看着窗外的月亮从云里怯生生地钻出,天色渐渐暗淡,一盏盏灯亮起,长街光明如昼,直到万家灯火皆熄,路上清冷悄静,父亲坐在桌前,明亮的双眸从未变更,他就像一块电池,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不断释放能量,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后来的他,渐渐能得心应手地应付各类案件,手边的书却还在不断更换。随着经济发展,民事案件数量剧增,民庭需要的法官人数增加,他又从刑庭被调去,开始潜心学习民法。还没工作几年,执行庭缺人。因为执行庭工作繁重,没人愿意去,父亲却自请加入。谁都说他傻,他却一声不吭,去书店转了一周,抱着几本关于执行业务的法律书就躲进了书房,几乎是“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经过几周的充电,他就能够将执行庭的繁琐案件处理得妥妥帖帖,再次让同事和领导刮目相看……思路转回现实,我再次看见了父亲读书时明亮的眼睛,它们从不因岁月的流逝而黯淡,因为勇于进取的心不会老去。

即使是不惑之年的父亲,都还在不断充电,只为了贡献社会,提升自己。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我慢慢走回书房,将案头的书捧起,立志和父亲一起充电,一起努力。充电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习近平主席就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只充电一次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如果没有新鲜血液不断流入生命,新鲜知识不断注入大脑,而一味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只会像清朝“闭关锁国”那样得到血的教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居安思危,不断充电,不断蓄积力量,在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得以挑起大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作者通联:福建省福州时代中学初二)

指导老师张涛:眼里有真事,心里有真情。父辈好榜样,充电有动力。条理真清晰,词句多传情。

泉州实验中学

充电

文/俞越

我正扶额锁眉,奋力地演算一道题。“嘟嘟嘟嘟——滴”,书房外溜进来一连串的音符,沉闷,往复的调子,零零落落,卡在眼前的数字里。

一掷笔,拉开门。客厅里,妈妈一人系着围裙,靠在茶几边,捧着手机,蓝荧荧的光打在脸上。音响还在继续、回环。无奈转身。又是“跳一跳”游戏。

“我啊,以前学的都忘啦。没希望了。”面对我一次又一次地请教问题,妈妈满脸愧色,总以中年“油腻”母亲的身份自居。“不行啊,妈妈!现在的时代,重在学习能力,会充电的人才能立足!”我为妈妈担忧,站上时间的高地劝她。我知道,她与“跳一跳”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这是一个急流的时代,大浪淘沙,沧海桑田。对于妈妈,又是多么残酷!

“我们晒被子去。”妈妈拉上我。她将绳子扎好,被子一抖,摊在绳上,拉直。被子安置了,她细细地捋平每一寸被面,弯下腰,侧着脸,抚弄被角。取出夹子,一个又一个,让被子与绳子啮合在一起。“你看这里,旁边不要让它蹭到。”妈妈轻声唤道,又似自语呢喃。这是屋顶的平台。阳光踱过云层,在这儿愉悦驻足。我凝望着妈妈。各条绳子交错而系,一条条棉被悬于其下,鞠迎俯仰,形成相互迎和的奇异空间。阳光在被上漫步,呵护它的肌肤,勾勒出绳子直挺而谦和的脊梁。而妈妈,犹如一个农夫,在她那方寸土地上,深耕细耨,刻画描摹自己的信仰。“你看,这些被子啊,要让它们服服帖帖,稳稳妥妥,哎,像盖在自己身上一样。”妈妈的眼,妈妈的手,妈妈的肩,完全地投入这劳动中。在这样一个特殊的高度,平台外是塔吊,是车流,是迅疾的膨胀和扩展。汽车的急促鸣笛牵动人的头绪,控制人的焦虑和畏惧。还有我无处栖息的,急于填补的心。可平台之上,妈妈经营着自己的执着。她用平淡和深远的日光,为自己充电。

我不能忘记妈妈一遍又一遍地洗净食材,剥,剔,磨,浸,挤,一早上工夫,呈上来用心烹饪的菜肴。她总自嘲:“我太笨,拖拉半天。”而我,总不以为意,理所当然。原来,“跳一跳”游戏只是她的伪装。原来,有多少个夜晚,她关掉手机,翻开书本,默默地研读经济师知识;她自学,过了大专,过了本科;她精心撰写每一篇报道……她的充电,不计形式,只知当下,只知虔诚。当所有人都在狼吞虎咽,“力争上游”时,她甘心坚守耕耘,细水长流。

我的妈妈,她的充电,不早也让生活发亮?

(作者通联: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初二)

指导老师吴金明:由风靡一时的“跳一跳”游戏入手,对妈妈欲扬先抑,站在时间的高度上对妈妈进行语重心长地“说教”,同时巧妙地点了题——“会充电的人才能立足”。接着,作者精于选取角度,精于描写,精于思考,通过和妈妈晒被子,发现“跳一跳”只是她的伪装,她的充电,不计形式,只知当下,只知虔诚,这样的充电,让她的生活发亮!整篇文章,流畅自然,立意新颖,值得推荐!

厦门第一中学

充电

文/徐志远

我愿醉于陌上新桑,而不知东方既白。

——题记

漫漫人生路,蜿蜒曲折,总在繁弦急管、匆匆忙碌中感到疲惫与茫然。或许是功利心太重了吧,入中学后仿佛遗弃了从前的纯真梦想,享受的时光渐少,踏实的步伐已远去,成绩反倒“扶摇而下”。

心灵的贫瘠令梦想也不再轻盈。

行走的路上,需要不断汲取、不断充电吧。我很幸运,仍有心有情,不曾失去人应有的趣味,不曾失去力量的源泉。

(一)

如同往常一般,在结束了一个白昼的苦读之后,回家时,已是昏昏沉沉的绯红的天了。兴许天公也饮醉了谁家的琼浆了吧,才会透出这般的酡红。

如这样想着,不知不觉已近了自家小区。蓦然间,暗香扑鼻,沁人七情,醉人六欲,一望方知,是小区草野上的数抹姹紫嫣红,齐齐开了。春雨贵如油,在几场甘露天降后,我却从未注意到这般,细嗅一番,竟还带着些许土地黄泥的腥气。倒有一种素雅和别致。趣味盎然。“春到了,花也开了。”

还有,那经雨水洗涤得发亮的翠柳,立于溪边。见她长发垂肩,细细梳理。柳下的溪流空明、悠长。水中的锦鲤是千姿百态的,摇曳着红缨般的长尾,不经意间与水面触碰,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来,引得那片片倾覆水面的浮萍波动摇荡。踏在那林荫道上。耳边传来的是鸟鸣婉转,清脆可人。风牵引的树叶婆娑,沙沙的男低音与那高亢的女高音层层递进,动人心弦。

缕缕清风穿梭在雨后的萋萋芳草与无名的扑鼻的花香中来回往返,醉人心脾。夕阳下照,神采奕奕。

清风骤起,心中的阴云不再,充满电量,迈开步伐,追风。

(二)

不知多久没有安心练过字了?

虽说学校的作业中有练字这一任务,但也是草草了事,早春的风,依旧是带着冬的眷恋,“风侵寒透”,凄凉的风透了窗棂,抚静了心神,鬼使神差之下,擒起了笔,伏于案前,难得的,工整地写下“长恨歌”三个大字。

一提一顿,一勾一横,一竖粗墨,一撇左趋,浓墨在半熟宣纸上留下痕迹,阻尼从闪着银光的笔尖传来。不曾有过什么犹豫和经营。白光拓在的明底黑字上,也不觉晃眼,反倒有种天生一对的感觉。

端正的字从笔下舒展开来。心中有些许的沾沾自喜。不知何时起,自己也能如此沉下心来了?

漫长的生命阡陌,自己觉得,这也算是路边的一棵新桑吧?学会了沉下心,兴许也算一种成长,一种充电吧?

心头涌动出的热血促使着大脑分泌多巴胺。长叹一口气后,笑了。

成长只在充满电量的一瞬间,总令人怡然自乐。

还有那嘈嘈切切的棋落之声,接天水以煎茶的气鸣,悠闲的鸟韵长鸣,是阡陌上随处可见的人生之趣,是力量的源泉。

此刻才明白,屠格涅夫所述的“人生之最美,莫过于一边走,一边拾起路边的花。”

如果可以——

我愿在步履匆匆中慢下,于那喷香的茗茶氤氲里,于那棋子落下时与棋盘相拥之音中,于那玄墨在纸上渲染的点点余韵时……充满电量,笃定前行。

(作者通联: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初二)

指导老师肖珊:本文作者独具慧心,选材于真实的生活感受,真情写作,真切思考。行文结构思路清晰,语言清丽流畅。尤为可贵的是,小小年纪对生命生活的思考,“人生最美,在于一边走一边捡拾路边的小花”,充实心灵,充电人生。

优秀微文

福州时代中学

充电

做学问就像充电,必须天天充,及时充,有时候还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充。

数学家怀尔斯在他证明费马大定理时,为了不让他人剽窃研究成果,窝在办公室里进行他的论证。他本以为论证过程是流畅完美的,却不久就遇上了瓶颈。他不得不回到数学界,希望能找到“新电源”,让他的论证继续下去。

很幸运,他找到了。

如果他仍然闭门造车,把剩下的“电”全部耗光,数学界将失去一颗明星。

所以,当你感到充不上电时,不妨找一处新电源,说不定,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能量。

教师点评:小作者用怀尔斯的事例,围绕“要以不同的方式充电”这一论点展开议论。是一段中心明确,叙述简洁,结构完整的议论性文字。

学生:孙显皓

指导老师:林文斌

学校:福建省福州时代中学初一

福州华伦中学台江校区

充电

夏日池塘,池中团簇的夏花在摇摆中柔软水光时,池边的苍松古桐也徐徐投下一片凉爽绿荫。池中夏花年年不同,池边桐木青松却四时相似。这是两种多么不同的生命方式啊。

夏花根浅叶薄春生秋败,松木却深深扎根不断汲取,从容不迫地葱茏常青。

当我穿过青碧与朱粉,我不禁驻足。

我要做青松,深深扎根,迎接每日的晨露朝阳,恣意生长;就好比一块蓄电池,充电、放电,再充电、再放电。

青松如此,生活学习亦是如此。只有像蓄电池一样不断积蓄与释放能量,方可走过夏花的短暂绚烂,在骄阳下投出一片清凉荫庇。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通过青松这一物象谈到生活与学习,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语言优美,立意深刻。

学生:陆芊彤

指导老师:唐晓青

学校:福建省福州华伦中学台江校区初二

福州屏东中学

充电

高考结束,我听见嘈杂的声音从铁门内涌出。她穿梭在沸腾的人群里,微微敛眸子,看不清神色。仅仅几步的距离,我却觉得有天涯海角那么漫长。

终于,她来到我跟前。我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却猝不及防被她温暖的一笑晃了眼。我看见她逆着光,宛若凯旋的女战士,飞舞的发丝都泛着骄傲的金光。女战士卸下了三年的沉重盔甲,轻轻将我拥入怀中。她将自己三年的坚定信念,通过那个拥抱传递给同样即将奔赴“战场”的我,为我充电!

教师点评:这篇文字“充电”写得很含蓄,但是容易明白,是一种信念的传递,是一种力量的鼓舞。构思巧妙,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

学生:赖鹭菲

指导老师:汪玉萍

学校: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初二

泉州第五中学

充电

走累了吗?聒噪的雷雨还在下,脚旁的涟漪还未歇,时间不知何时已发了芽。

手酸吗?一沓沓试卷不会说话,用完的笔芯入眠了吧。万物还在生长,可你不是机器人,别让心灵的电池空了电量。

给灵魂接上一个插头,让它慢下脚步,感受生命深处的电光。去聆听自然灵澈的梵音,触碰文字璀璨的星火,在大地的角落凝视新生的破土,于人生的拐角储蓄成长的喜悦。

请你为自己充电,让心灵不断重获充盈的沉淀,然后便再次启程,让生命充满永不干枯的希望。

教师点评:小作者由眼前所见雷雨之景,联系个人学习经历,感发万物的勃发,而人更应时时刻刻充电,充实自己的人生!措辞凝练,入情入理。

学生:潘曈

指导老师:郑桂玲

学校: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初二

泉州实验中学

充电

白云凌乱,绿树耷拉,心情犹如这天气般潮湿。我不理解,风暴将至,为何我仍要背负画板,奔波于家与画廊之间。抗拒,却又无可奈何。荏苒五年,我手握画笔,以一种自信的姿态,在板报上恣意挥洒。骄傲,优越感油然而生。

曾经那个沮丧地背着画板的男孩,只是把它当作一种负担。如今看来,这份成长的重量,早已化作一双翅膀,让我在成长的路上平步青云。这何尝不是超长待机的人生的一种充电方式?我想这一路上不间断的充电,总会在生活的某个时刻释放出令你惊喜的能量。

教师点评:文章以“我”的一段人生经历——从抗拒艰辛的绘画生活到享受高超画技所带来的荣耀,从而得到漫漫人生路上需要不断地充电才能获得惊喜的能量的人生感悟。情感真挚,情理并行。

学生:吴铭扬

指导老师:黄刘彦祯

学校: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初二

泉州第一中学

充电

夜色漆黑,暴雨倾盆。

期末在即,时将会考。复习再复习、答题再答题,心绪凌乱而无趣。忽然,窗外一道亮光划破夜空,紧接着雷声轰鸣,大地随之颤动。

我顺手拾起桌旁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看到这,我一下子醍醐灌顶——不努力,怎么行呢?于是我继续赶考征程。

是啊,读书不就是最好的“充电”方式吗?读书可以让我们不断地充电,吸收集聚能量,保持前行的动力。

教师点评:微文以景物描写,引出自己凌乱的心绪,情景交融,后写因受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触发,茅塞顿开,紧扣中心,主题鲜明!

学生:林睿暘

指导老师:许明筑

学校: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初二

漳州第一中学

充电

十八岁时,他考上了一所满负盛名的大学。在亲戚朋友们的夸赞中,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轻松的一个夏天。抛下过往的压力,只剩夏日的狂欢。那些厚重的书籍,被他遗弃在某个角落里,不见天日。

他大学报的专业是计算机工程。曾经他以为他的生活只剩下数字代码,再也不会去触碰艺术类的东西。但当他经过中文系教室时,却沉迷于里面教授精彩的讲解,无法自拔。

“咦,你去书店了吗?”舍友看着他搬着一摞书走进来。

“嗯。”他擦擦头上的汗,淡淡地应着:“我这是为自己充电呢。”

无论何时,请让自己蓄满能量,砥砺前行。

教师点评:对文学素养的充电应该是一种终身的行为,无关专业,无关职业。

学生:黄菁

指导教师:蔡碧榕

学校: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初二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充电

五月二十日,助残日,赴人民剧场欣赏残疾人剧团演出。

一位三四十岁的盲人歌手,给我深刻印象。滚圆的身体,肉肉的手,两颊轻轻鼓起,像泡芙。厚厚嘴唇裸一层殷红,一汪清歌流泻而出,缓缓地,柔柔地。歌声像山泉,清澈,干净。急若霸王别姬,缓若长白小溪。我深深地被他迷住了。

听艺术团团长介绍,他还会吹笛子,而且完全自学成才。经常独自一人在碧湖公园对着湖面吹笛,一连四五小时。我似乎看到他粗短的指头在竹笛上起起落落,食指刚刚抬起来就飞速地落下去,缓缓重重地从空中落下手指,或者只是轻轻地蜻蜓点水。每一个呼吸都饱揽着元气,墨镜下的眼睛,一定是深邃的。

回来的路上,听妈妈说,这位歌手还学习炒菜,八大菜系的代表性菜品,他都能上手,日子过得乐乐呵呵。

他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学习,不断充电已成为他的生活常态,心里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青春永不谢幕。

教师点评:唱歌、吹笛、做菜,学无止境,甘之如饴,生活的热度令人敬佩。作者选取这么一个典型人物,借残疾人艺术团演出一事穿起,完整而明晰,精准而深刻。

学生:林一彤

指导老师:高良连

学校: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初一

厦门第一中学

充电

机器需要充电,人生亦需要充电。

充电首先是理论的汲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通过学习汲取理论的精髓。理论是行动的基石。理论学习是成就美好人生的第一步。

充电也是实践的积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汲取理论的精髓之后,还需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积累经验。

充电更是素养的修习。在个人能力获得提升之后,我们也要陶冶性情,获得内在的提升。

让我们通过不断充电,保持满格能量,拥抱飞扬人生!

教师点评:作者精心品读材料,从材料中提拎出关键词“充电”作为文章的标题,并从充电的方式、充电的作用,层层递进地阐释了人生需要充电的主题。构思巧妙,立意比较深刻。

学生:黄宸烨

指导老师:黄小娟

学校: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初一

厦门双十中学

充电

阳光照进偌大的图书馆,显得分外静谧。书籍在书架上摆列得整齐,人们散落在角落里,手捧着书,静静阅读。

异国的街头,白发苍苍的中国老人脸上仍洋溢着活力。他用流利的英语与行人交谈,询问过后背起鲜亮的背包又走向下一个目的地。

画室里,我坐在画板前,文字、音符和笑语和着阳光汇聚成笔尖上的颜料,一同在画纸上流淌。用笔描绘世事,用心体味成长。行走人生,体味人情风光;手执书卷,品读生命蕴藏。

充电一次,不可持续一生。唯有世间万象,生命芬芳,植根其间,持续汲取,方可长成参天大树。

教师点评:小作者用如诗般的语言,分别勾勒出图书馆、街头、画室里他人与自己“充电”的场景,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画面感。文章末尾点题,总结前文,余韵无穷。

学生:苏奕轩

指导老师:游晓屹

学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初二

厦门外国语学校

充电

他想爬山,但强风如暴雨,浇灭他前进的动力;酸痛的身体迫使他找一个地方坐下。手机突然没电了,祸不单行。

该充电了。

他把插头插到手机里。他太累了,身心俱疲。前半程的山水耗净了他的体力;未知的路程更是让他望而止步;奇珍异宝也无法激起他的欲望。他无奈地拿起一本书,想暂时逃避现实。当他抬起头来,风好像不那么大了,但树依然摇晃得厉害。

手机,体力,精神,充电完成。

夕阳下,他向着顶峰攀去!

教师点评:创设情境,人物与情节徐徐展开,铺垫看似较多,但很好地突出了读书给人带来的正能量。

学生:张梓沐

指导老师:袁新刚

学校: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一

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

充电

在深蓝的天幕中,看到那孱弱的星光时,我就会想起你——星星孩子。

他是自闭症患儿。

远看着,他坐在墙角的小凳子上,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书。然而,他只是呆滞地盯着,眼神中看不出一丝的波澜。

人们说,在繁星闪耀的夜晚,星星孩子封闭的心灵会渐渐地敞开,在星光下充电。快把你的心门打开吧,让爱充进你的心里……

我买了一本书,封面上的小男孩捧着书坐在屋檐下。敲开那个男孩家的门,我想把这束光送给你,我们一起沐浴星光……

教师点评:充电不仅仅是个人精神的充电,更是心灵的一次邂逅,是帮他人打开心扉,是给人送去温暖。本文的背后充满了作者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怀。善良,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让人人心中都充满爱。

学生:杨李正凌

指导老师:冯丹凤

学校: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初一

福清文光学校

充电

陈列于书架上的书,不知何时落满灰尘,我不禁回想:这些书可是多久未翻开了呢?

“开卷有益。”长辈们曾这样告诉我。我曾经也是这么认为,读书就像是给自己充了电。结果呢?每每得到新书,先是兴致勃勃地囫囵吞枣。粗略地看完便合上,扔到书架之上。但是这样,又何谈得上为自己充电呢?

我开始反思,想起了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国志》中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不是吗?只有反复读书才能不断获取新知,为自己充电啊!

手机的充电宝能为我们的手机反复充电,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多读几遍,将电充满,让我们真正释放出自己的能量呢?

指尖在书本之间划过,取下一本书,拂去灰尘,委屈你了,我的“充电宝”!

教师点评:通过与书的对话,以及作者的自我反思,阐明了“充电”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将继续不断“充电”的决心。

学生:陈昕雨

指导老师:陈依

学校:福建省福清市文光学校初二

三明市列东中学

充电

充电,在书中。

我看见,爱斯梅拉达身上人性的光芒;我听到,那一树紫藤萝的笑声与嚷嚷;我体会,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

充电,在路上。

从连绵群山中,我读出自然的雄奇与壮美;从漫漫的黄沙中,我读出不羁的自由。一棵草迎风挺立,我看到了坚忍的力量;海燕搏击风雨,我看到了生命的勇敢。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中充电,亦在行走中充电。唯有不断阅读,不断行走,才能为我们的生命持续地充电。

教师点评:学习之路,无止境。作者从阅读、旅游两个角度写自己充电的过程,读书、行走是她为自己充电的姿态。

学生:凌悦

指导教师:黄三荣

学校: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

龙岩市高级中学

充电

学贵持之以恒,学习就像充电,只有终生学习,才可以像蓄电池一样持续输出电源,让人生闪耀光芒。

王阳明小时候聪明过人,十一岁时便能作诗;长大后,他潜心贯注,最终创造了“心学”,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反之,方仲永小时候也是聪明过人,出口成章。但是他只充一次电,长大后没有再努力学习,最终变成了一个令人唾弃的庸才,变得一无是处。这就是只充一次电的结果。

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人要时刻学习、终生学习的道理。中考只是一个站点,我们不能停止求学的脚步。让我们做一块能多次充电的高效蓄电池,长大后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教师点评:文章鲜明地提出了“人要时刻学习、终生学习”的论点,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简洁明了。

学生:廖浩涵

指导老师:李小华

学校:福建省龙岩市高级中学初一

龙岩市第二中学

充电

困苦的家庭,幼小的妹妹,他背负着无人能负的重量,行走于求学之路。众人都同情地看着他――十二岁的瘦弱身躯,以为他体内的微弱电量已将耗尽……怀化学院、中南大学,个个成就惊呆了无数原本同情的目光:洪战辉,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少年,背着妹妹逐步攀上了高峰――是什么,让他拥有源源不断的电能?

是信念,对学习的信念,对责任的信念。

回首历史,楚大夫沉吟江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垂眸今朝,焦裕禄顶天立地,战斗到底;贝多芬黑暗中的微笑,奏响狂曲……古往今来,不尽的电量照亮人生――是信念,赋予人们不竭的能量。

恪守信念,人生便是一枚不会耗尽的电池。

教师点评:本篇短文化大为小,以洪战辉的事例,具体生动地告诉我们:信念――是人生一枚不会耗尽的电池,能赋予人们不竭的能量!

学生:温嘉馨

指导老师:罗丽菊

学校: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初中部

同安第一中学

充电

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密匝匝的雨点儿敲打着窗户,发出清脆的撞击声。窗边,是一株在风雨中倔强挺立着的吊兰,伸长着细长的枝干。

在我刚开始学钢琴的时候,它还是一株弱小到十分不起眼小草,叶子是枯黄的,默默地立在窗边。而我,在钢琴旁弹奏着断断续续的曲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在这样循环反复中,日子一天天过去,那株吊兰在不断与恶劣天气抗衡中,长得枝繁叶茂。而我,在不断刻苦练习中,琴技不断提高,美妙的乐曲在指尖缓缓流淌。

人生的美妙就在于不断提升,只有永不停歇地一路前行,才能领略到成长路上每一处独一无二的风景。

教师点评:在学琴的日子中煎熬,是为了提升自我,在学习技艺中诠释一种别样的充电。

学生:郭灵钰

指导老师:连丽玲

学校: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初二

诏安第一中学

充电

一日疲倦,电力尽竭。

夜里长眠,是歇,是充电;清晨,饭香钻鼻,是触电的感觉;生活的点滴填满我第一格电。

爱的电流,许是母亲温言,好友相待,轻碰耳根,相触指尖,产生的静电,注入心间,充实第二格电。

青春无休,校园奋斗。努力是线,书是电源,手掌婆娑,掌心缓缓传来的力量,烧沸了热血。知识海里遨游,水流暗动,与我擦肩,却背后推动......第三格电,名为知识。

人生旅途,我靠电驰骋。不断充电,蓄为核能,待日释放,助年少成梦。

教师点评:以景传情,清新出奇;由事生情,耐人寻味。

学生:沈颖

指导老师:吴经阳

学校: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初二

漳州第二中学

充电

有一次偶然走过书房,我听见电池和充电宝的对话。

电池好奇地问充电宝先生:“为什么您要一直不断地吸收能源呢?这样的工作十分辛苦啊。”充电宝先生头顶的灯亮了亮,他回答道:“不仅人类需要电,我也需要啊!只有持续吸收,才能延续我的生命,更好地服务大家啊!就像人类常说的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这些老家伙也要多多学习啊!”

电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而我有所感悟地望向窗台,微风调皮地把书页给掀开,一个大字——“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教师点评:采用寓言的形式,通过充电宝和电池的对话揭示不断充电学习的必要性,生动有趣。

学生:林欣雨

指导老师:吴云菊

学校:福建省漳州第二中学初二

福州励志中学

充电

书页翻动的轻响。

他斜倚床头,抚古籍封面,面露笑意。

手机嗡嗡作响,屏幕上“已充满”的提示他似未发现。

年逾古稀,他却在为自己“充电”。

彼时年少,鸿鹄之志待不及知识的充盈,闯入社会只为功成名就。他尝过人间冷暖,品过世事沧桑,古稀之年愈加明了“充电”之意:充实自己,方知世间百态,方可与时俱进。

自此投身书海,弥补往昔缺憾。

门外嘈杂,他依旧静坐,孜孜不倦,一杯茶凉。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仅为充电。

教师点评:小作者攫取一个特写镜头,表现年逾古稀、阅历丰富的他却依旧手捧书卷,静心“充电”,文风恰如其境,古色古香,隽永深长。

学生:张海奕

指导老师:杨振昀

学校:福建省福州市励志中学初二

仙游第一中学

充电

人的一生,如涓涓细流般绵长无尽头,在这顺流航行的征程中总会有坎坷相伴。也许你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却可以改变它的质量。

历史在不停地更迭,那些曾在历史中留下辉煌篇章的人,哪个不是心怀信念?哪个不是为此去拼搏奋斗的?那时,他们一生只给自己充一次电,下过一次决心,从此便只顾风雨兼程,余留后人赞叹。

如今,时代在发展,诱惑也越来越多,在无尽的纷扰中,又有谁能只为了那份信念就勇往直前?所以,在人生之路上不断地给自己充电,这是新时代对于中华儿女的要求。

教师点评:小作者借古思今,由人及己。小文段观点明确,笔端犀利,透着关怀天下、针砭时弊的勇气。

学生:朱佳佳

指导老师:傅静

学校: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初一

莆田文献中学

充电

“滴,滴,滴”手机屏幕的提示不停地闪动。

将充电器从抽屉里翻找出来,接上插头,一切突然安静了,没有了屏幕的闪烁,没有了提示音的喧闹,躺在床上,翻了个身,一摞摞的书似乎在昭告着两天后的会考。可,一丝慵懒涌上心头。

也许,我也应该给自己充充电吧,就着父母老师的”提示音”,就着青春这一股电流。奋斗,奋斗,再奋斗!让未来这张白纸填上自己努力的色彩,加油!

教师点评:小作者灵活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由正在充电的手机联想到人也应该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把父母老师的教导催促比作提示音,把青春比作电流,用自己的不懈奋斗来给自己充电。文章短短数字,简洁流畅,笔法灵活,内涵丰富,在微小中见真义!

学生:陈嘉琳

指导老师:林志平

学校:福建省莆田文献中学初二

漳州市云霄立人中学

充电

华灯初上,人来人往,可每个人都处于关机状态。系统发出警告:您好!您心中爱的数值已为零,请尽快充电!滴滴滴……

天刚破晓,清洁工人早已开始一天的忙碌。夏天,他们顶着太阳毒辣的光芒,坚持工作。一位小姐姐假装打不开瓶盖,让清洁工叔叔帮忙。他轻松一拧,瓶盖就开了。小姐姐接过水,又把手中另外一瓶全新的水给了他,说:“叔叔,天热多喝水,小心中暑!”“不用不用,这水你留着自己喝吧。”说着,清洁工叔叔便要把水还给小姐姐,小姐姐摆摆手,仓皇离开。清洁工叔叔笑着打开水喝了一口,说:“真甜!”这就是爱的力量。

您好!您的电量正在不断增长中,请继续为我充电。

学生:吴语涵

指导老师:郭雪玉

学校: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立人中学初一

福鼎茂华学校

充电

男孩和女孩同为一所大学毕业,都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男孩不久就得到了重视,于是骄傲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潜心学习。一次棘手的案件,男孩屡屡以失败告终。女孩却自告奋勇替换;男孩嗤之以鼻,女孩却一鸣惊人。在法庭上,女孩的言辞是一针见血,犀利如剑。

男孩听说后,想起了某天自己偶然一瞥女孩的桌面:无数摊开的案例,几本厚厚的书籍。毕业时班主任说的话忽然萦绕耳边:“你们要时刻为自己充电,人生是不断充电,不断奋进的过程,不充电,就会被淘汰……”

男孩忽然懂了……

教师点评:本文记叙了一件一位本男孩因得到重视而骄傲,失败后恍然大悟的事,以小见大,精辟地写出了人生路上会遇到许多挫折,要给自己充电,成功也不能骄傲自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充电的过程。结尾简短有力,让读者意犹未尽,引人深思。

学生:曾嘉

指导老师:许锦超

学校:福鼎茂华学校初二(潮音文学社)

宁德市蕉城中学

充电

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发达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大量地“充电”来充实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大量的读书,掌握书中精髓的知识。的确,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大量获取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效力。

但是充电并不是只通过学习书本的理论知识来实现,实践更为重要。正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能帮助我们积累生活经验,学习书本没有的道理,使我们成为生活工作中的优胜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唯有不断进取,方能如大鹏展翅翱翔。

教师点评:电池需要充电,人更需要充电。本文写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让工作更有效率,实现人生更高价值,为社会多做贡献,立意高远。

学生:黄江烨

指导老师:叶喜平

学校:福建省宁德市蕉城中学初二

宁德东侨中学

充电

我放下书,叹油墨香犹在,任思绪辗转回侧。

攥着新到手的书,懵懵懂懂的她用肉乎乎的手指划过一行行不识的文字,却又能浅浅地明白,于她来说便是十分充实了。

人群中,不顾过往行人与世俗繁杂,她随意找一处坐下,翻开一本书,细细品味。来往匆匆的人群,又有谁能与她一般,时刻为自己的身心充充电呢?

面对将至的暑假,我十分憧憬假期的欢乐,又略恐期末考试考场的发挥情况不佳,身心疲惫。心中的声音提醒:电量不足,该充充啦!我随意捧起书,翻阅又轻合眼,脑海里充实地填满文字韵味,与文字相伴,在文字的海洋里徜徉,我的思绪再次蹁跹……

教师点评: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对即将到来的未知感到困惑,甚至失去前进的动力,这时候就需要自我充电。小作者面对生活的考验,选择用知识为自己加油充电,积极的情感流露笔端。

学生:叶嘉琳

指导老师:肖杰

学校:福建省宁德东侨中学初一

南平剑津中学

充电

我无力地趴在桌上,为手机充上电,心里一阵悲哀。手机有我为它充电,又有谁为我充电呢?我拿起那张考卷,看着那鲜红的数字,愧疚不禁萦绕心头。这时,母亲来到了我的身边,问:“怎么了?”我无力地举起试卷,母亲明白了,此刻的我,羞愧地想逃走。我本以为等待着我的是劈头盖脸的骂声,可骂声迟迟没有出现,反而是几句安慰:“儿子,没事的,我相信你!”“我相信你”这四个字,如一丝清泉流进我那干涸的心田之中。

手机,有我为它充电,而我,有母亲……

教师点评:以手机有人充电类比母亲为“我”充电,角度特别。

学生:洪珲

指导老师:林瑾

学校:福建省南平市剑津中学初一

惠安广海中学

充电

期末来临,忙碌而又紧张。长期运转于高负荷状态,紧绷的神经,已濒临崩溃。屋外,乌云蔽日,阴沉沉的,闷闷的,给人以无限的压抑。更激起心中的暴躁与不安。

百忙之余,偶得一本好书,典雅精致的封面蓦地闯入我的眼帘,映入心海。我便从书山题海中抬起头,泡上一杯热茶,移步窗前,细细品之,只觉唇齿留香,爱不释手。精美绝伦的佳句好段,紧扣人心弦的情节,与那细腻生动的刻画,深深地吸引了我,心灵完全陷入书中世界,随情节而或起或落,随人物而或喜或悲……

良久,轻轻合上最后一页,闭目,久久地呼出一口气。再次睁眼,便知道,心已再次充满电,前方的考验,已不再令我不安。或许忙碌的生活中,也需要给心灵充充电。

教师点评:小作者能从学习生活中撷取素材,紧扣充电的主题行文,文中修饰的语言到位,达到精美绝伦的效果。

学生:李苡枫

指导老师:张明珍

学校: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广海中学初二

云霄将军山学校

充电

窗台外滴滴答答下大雨,滋润万物,生命焕发。今天的大雨,足以补充缺水地区水库的蓄水量吧?

不!这还不够,一次怎么行啊?人们迟早要渴死在这。即使这一场雨来得多猛多烈多大。水库总是要无止境的蓄水。一次?那只能叫“久旱逢甘雨”,此之后便是久旱……

人生既如水库蓄水,也像手机充电,充一次电,不久便用完了,再充一次,还是终将耗尽。

一个人总不能先去蓄极洪荒之力,然后又倾其所有吧。所以,人总是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充实自己。

教师点评:用生动的比喻去诠释另一个比喻,在双重的比喻之下,一个主题呼之欲出:“一个人总不能先去蓄极洪荒之力,然后又倾其所有吧。所以,人总是要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充实自己。”

学生:何舒颖

指导老师:许志文

学校: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将军山学校初一

龙岩市永定区培丰中学

充电

第一次充电,女孩在纷乱的试卷里抬起头,拭了泪,微微一笑,拾起地上的笔。那股电流的名字叫筑梦。

第二次充电,女孩在考场上,深谙自己站在人生最大的转折点,笔不停地书写,那股电流的名字叫逐梦。

第三次充电,女孩坐着上司面前,拿出简历进行自我介绍,最终得到梦寐以求的律师资格证,那股电流的名字叫圆梦。

女孩渐渐明白人的一生始终需要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以及充电的需要,才能像夏花一样不凋不败,绚烂如火。

教师点评:文章围绕女孩“筑梦——逐梦——圆梦”,经历不间断的充电,明白“人生需要不间断的充电”。

学生:简荣颖

指导老师:张国洪

学校: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培丰中学初一

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学

充电

她面试没过,顿时觉得一切都失去了芳香,拖着沉重的步伐,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

满头银发的父亲正在给那部老爷电动车充电。“囡囡,怎么啦?”“爸,我面试没过……”眼泪瞬时流了下来。“囡囡,你看啊,这部电动车已经跟随我很多年了,可它仍马力十足,为什么呢?”“充电……”她抬起头,眼睛闪烁着光,坚定地对父亲说:“爸,我明白了!”……一年后,她被一家国企录取为高管。

是呀,这人生就像一辆电动车,只有经历过不间断地充电,才能持续地释放能量!

教师点评:文章以小见大,由生活小事得出“人生就像一辆电动车,只有经历过不间断的充电,才能持续地释放能量”的道理,意味深长。

学生:赖佳晨

指导老师:廖美玲

学校: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中学初一

平和县第二中学

充电

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三十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识渊博的圣人孔子尚且始终孜孜以求,不断进取,何况我辈,当然更应该加倍努力用知识充实自己。

人们要适应变化的世界,就必须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终身学习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学生:曾素迎

指导老师:朱大良

学校:福建省平和县第二中学高二

漳浦龙成中学

充电

父亲骑着电动车载着我,一路上我领略了浩瀚无垠的大海,气势磅礴的高山,眼前的一幕幕景色都收归眼下。浩瀚无垠的大海比不过父亲的宽容,气势磅礴的高山比不过我的远大志向。一路上我和父亲有说有笑。

突然电动车没电,我们便停了下来。父亲拿起充电器给车充电。此刻,他的后背呈现在我眼前,一道道被岁月摧残的伤痕镶嵌在这个坚定不移的后背上,一次次不由言说的辛酸点缀在这屹立不倒的后背上。

父亲说他辛苦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让我前途无量,当时的我懵懂无知,现在父亲老了,为了不负父亲的期望,我要为我的前途充电,为爱充电,为父亲充电。

教师点评:以平常小事入手,电动没电而无法再往前,从小细节娓娓道来,发现父亲已年华不再,父亲“充电”是为我们,感悟亲情而我也因此为动力,为爱充电。

学生:陈睿淳

指导老师:许菲菲

学校:福建省漳浦龙成中学初一

龙岩市适中中学

充电

寒冬,清晨,冷风。我独自走在寂静的大街,不经意间发现了她。她拿着一本有些陈旧的书,右手是一本发黄的字典,用手指着着书上的字,小声读着。她眉头一会儿紧锁,一会儿舒心一笑。她身旁的扫把,倚在垃圾桶旁。原来这是个清洁工。即使工作辛苦,生活艰辛,但她依然不忘给自己充电。每每经过这里,都见她捧着书。

无论你身处何方,无论你是何人,无论你年长或年少,都应当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不断地释放能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年少韶华,何不以梦为马,努力向前!

教师点评:习作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描写清洁工在工作之余坚持阅读,为自己充电,完美展现了本文的主旨,且善于采用细节描写,情感真切。

学生:谢佳倩

指导老师:吴敏娟

学校:福建省龙岩市适中中学初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学校

充电

抛物线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是力的蓄积与智慧的结合,人的一生也应该这样:像一块不满足的电池,一生都在积蓄着电量。

电终会耗尽,只有不断地积蓄,不断地获取,才能抓住发展潜力的机遇。如果人生是一栋楼,那么蓄力就是建造可靠的地基,只有拥有这一基础,才能让自己越来越高耸,越来越强大。

努力吧,做一颗不满足于现状的电池,让力的积蓄能够实现更大释放!

教师点评:小作者能联系实际生活,写出人生的真谛: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关键!比喻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学生:蔡雨悦

指导老师:黄帧

学校: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学校初二

长汀县第三中学

充电

踏进这闹市口时,我心里是后悔的。且不说这污黑的地板、厚重的异味,单是那些嗡嗡作响的蝇类,也让人难受。越往里走愈发凌乱,不绝于耳的粗言和恶心的臭味令我崩溃。我思索着是否放弃一条捷径掉头走,然而我不甘心,再次迈开脚步。

只是几步路,清新动人的淡绿色的吊兰清晰起来,隐藏在陈旧的小院中,被小巷生生压迫着的小院,覆着淡绿苔藓的石板,一切都是那么爽目。我停下了脚步,沉思着,脚步轻盈了。

给自己的脚步充一点电,只是一点,便遇见不一样的美丽。

教师点评:漫步闹市,内心后悔,继续前行,遇到美丽。文章切入点细小,观察入微,触景生情,篇末点题,给读者以思索。

学生:曹丽菲

指导教师:黄炳火

学校:福建省长汀第三中学初二

诏安第一中学

充电

从个人角度讲,“充电”或许仅仅意味着知识与道德的再更新。但是着眼于更宏观的层面,我认为,我们的国家与社会也应进行一场再“充电”。近年来,“中国制造”一词见诸报端,然而为什么没有一种新的元素或动力,使“中国制造”彻底升级为“中国创造”呢?我们发展的步伐不曾停止,但应追求更长足的发展,更持久的“充电”。在略显浮躁的国民生活态度的“催化”下,“工匠精神”一词应运而生。对自己的事业精心雕琢,追求“经世致用”,而不是停留在浅层面的“再学习”,这才是“充电”。由此,积跬步而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才能再获充电,实现质的飞跃。

教师点评:作者另辟蹊径,从国家与社会的角度进行论述,以“中国制造”为背景,指出我国当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就此深度剖析,论述了“充电”的重要性。文章由个人到国家,再由国家层面到个人,指出只有国民自身实现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的“充电”,才能推动整个国家实现“充电”。文章思路清晰,论述严谨,具有哲理性,其思想深度是一大亮点。

学生:胡夏楷

指导教师:沈勇辉

学校: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高二

华南师范大学

充电

人生如赛车,我亦是电池。在参赛前,我们电池喜欢通过读研、实习等方式为自己充电。在“首充”中,有的电池能够充到80%的电量,有的仅能充到50%,这看似决定了我们能够坚持的时间和长度。但是,身为能够充电的蓄电池,即便“首充”落后,我也不会自我放逐!在踏上社会赛场时,我将随时随地补充电量,在强劲电池沉浸于领先优势中悠游自在时,蓄力赶超。搏一搏,后进也能变先进;充充电,“一节更比十节强”。

写作感悟:个人认为此次作文的主题是不断学习。学习的内容多种多样,包括习技艺、修品行等,方式可以是多读书乃至多游历,这样持续充电是为了能够持续放电,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文章其实是比较好选择切入点的,但是想要选得好、选得巧,阐述得深刻并不太容易。

学生:曾庆兰

指导老师:翁筱曼

学校:华南师范大学级

广州大学

充电

《时光隧道》说:“不知道害怕,就没有烦恼”,因为害怕泯然众人,所以不断寻找。去行万卷书,去走千里路,去学百技,去习六艺,而后把种种生活阅历输进人生的加工场,才能变成精神财富,让我们的灵魂变得更加美丽动人。生活的脚步从来不会静止不动而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每个囊萤映雪的晚上都伴有一片星光,夜色静好,青春甚短,把灵魂的行囊装满,才能寻找下一片天堂;人生如蓄电池,蓄满方能在书山学海中,一叶平生里疾步如飞。

教师点评:微文紧扣主题,文采优美,微言大义,可见笔者的文学积累基础很不错。

学生:陈海萍

指导老师:陈楚敏

学校:广州大学大二

来源:海峡语文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uanzhouwanbao.com/qzwbfz/19353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